88读书网 > 穿宋之定风波 > 第六十八章 述说内情
    “兄弟们,大家加把劲,争取早点进城。到时候,咱们就都能好好歇息歇息了。”
    手下兵士听到这话登时全都来了精神,纷纷兴奋地附和着赵伯麟。
    赵伯麟与士兵说话时,赵士程一直微笑地看着、见此情形,便立刻附和道:
    “唐王兄,即是如此,那咱们便也就莫再耽搁了,赶路要紧。”
    说着,他猛地用双腿夹紧马腹,马儿受了惊吓,一路小跑向前,很快便在众人甩在了身后。
    “士程,慢点。”
    赵伯麟望着赵士程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平日里看上去那般严肃,想不到私下竟也有这般欢脱的一面,还当真是人不可貌相。不过这也难怪,毕竟他还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无论做什么都是不为过的。”
    说完,赵伯麟又望着赵士程的背影微微一笑,带着兵士向前行去。
    众人又向前行了会,眼见得天色渐晚,尽管表面如常,心中却也免不了着急。就在这时,一个衣着单薄、面色惨白、昏迷不醒的年轻女子突然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见此情形,二王立刻停止队伍前进,双双下马疾步来到女子的面前,蹲下身去将其扶起。只见女子虽然紧闭双眼,却仍遮掩不住容颜的俊俏。
    “此处很少有人过往,为何该女子会晕倒在路边?”
    赵士程好奇的问道,眼睛仍紧盯着女子。
    赵伯麟转身看着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的兵士,看得出来,他和前者一
    样茫然。
    “本王也不晓得该女子为何人,不过此刻天色已晚,咱们还是将她一道带入城中吧。”
    说着,赵伯麟伸手将女子抱起,随后将其放到了随行的一口青色软轿中。这软轿乃是为体力疲乏者所备,以就不时之需。然而由于大伙儿身体尚好,故此始终不曾用过,这回也算是派上了用场。稍倾,赵伯麟上马后,又大声说了个走,和赵士程一道继续带着宋兵向前走去。
    大约又行了两个时辰,一座高大坚固的城墙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帘。见此情形,人群中登时发出了一阵欢呼。
    “兄弟们,进城!”
    在微笑的看了一眼身旁的赵士程后,赵伯麟猛地抬起马鞭,一指前面的城门,兴奋地说道。
    赵士程眼尖,伸手拉了一下赵伯麟,略显讶异的说道:“唐王兄,你看那不是康王兄吗?当初出发时,他和李姑娘亲自将咱们送出城,想不到回来他们又是这般以诚相待,的确令人感动。”
    赵伯麟顺着赵士程的视线看去,果不其然,城门处站着几个人。那个站在最前面穿着玉色华服、头上戴冠的年轻人确是赵哲。
    “王兄自幼便是如此,处处为人着想。”赵伯麟感慨的说道,“士程,你有所不知,康王兄天资聪颖,五岁便已开蒙。由于皇族子弟只有他和寿王,因此圣上便改换了祖制,命他二人前往御书房跟着师傅读书。”
    “圣上这样做,肯定是希
    望康王和寿王能够众采百家之长,日后能够有大见识。”
    “是。”赵伯麟点了点头,“圣上的心思是好的,却偏偏给错了人。王兄尽管年幼,却为人谦虚好学,可寿王却不是那样,不仅自己常常逃课,甚至还多次在遭到圣上责问时将错误无故推给王兄,按理说面对这样不利的情势,王兄本该想尽法子推脱,随后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谁知他却反倒为寿王担心,总是与其一道受过。”
    赵士程长叹一声,感慨的说道:“想不到康王兄竟有如此义举。”
    “义举?”赵伯麟无奈的笑了笑,“是,你说得没错,不过要我说来,之所以寿王如今敢对他这般,与此事倒也不无干系。”
    “那又如何?”赵士程一挑剑眉,“常言道,得道者多助。纵使寿王手段再高明,有咱们全力相帮,康王兄最终也会实现抱负的。”
    说着,他用双腿一磕马腹,小跑着向前行去。也或许是马通人性,此次就连马儿都一改方才的疲累,跑得格外欢快。
    赵伯麟望着赵士程的背影,眼见其即将到达城门,便也转身叫上宋兵继续前进。不多时,众人便到达了目的地。
    此时,赵士程正在绘声绘色的向赵哲和李思云讲述着在开封府的所见所闻。随着他音调高低起伏变化,后者也融入到了情境中,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李思云,更是用手拉着赵士程,一个劲儿好奇
    的问着。
    见众人到来,赵哲和李思云立刻来到了赵伯麟的面前。
    “唐王,一路辛苦。”
    赵伯麟见赵哲伸手拉住马缰,连忙翻身下马,笑着答道:
    “康王言重了,这不过是伯麟分内之事。能够为朝廷分忧,纵使辛苦亦是应当,又怎敢遑论其他。”
    赵哲点了点头,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来此番前往开封府抗灾,对于二弟的内心来说确是一次难得的磨砺。
    在将宋兵送回兵营歇息后,赵伯麟便按照事前约定与赵士程一道来到康王府。
    康王府水榭,众人团团围坐在石桌前。此次除了赵家三兄弟、李思云与郑儿,化名山义的周必也特意前来与大家相聚。
    “看来你们此番的确吃了不少苦。”
    在听赵士程将开封府的经历讲述完后,赵哲起身依次在众人面前的酒碗里倒上酒。
    “不过人生本就该活得波澜壮阔,只有这样才算精彩。想来你们有了这次经历,日后为人行事必然会有一番蜕变。”
    “那是自然。”赵士程笑着说道,“康王兄放心,士程与唐王兄一定是你的左膀右臂。”
    “王兄方才说到蜕变二字,要本王说,此番变化最大的当属小仪王。经历了抗灾之事,原本那般内向的性子都变得外向起来了。”
    赵伯麟话音刚落,在座众人登时开心大笑。
    “你二人有所不知,若论变化大,除了仪王还有周兄。”
    赵哲边说边看向周必,
    “你们有
    所不知,如今山义先生可是父皇的心头好,不是大事小情要占卜问卦,就连重要国事也要参考周兄的想法。如今朝中上下何人不惧怕周兄三分,就连一向只手遮天的秦太师位置也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