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宋之定风波 > 第六十四章 如此深情
    数日后,皇宫大殿。赵构稳坐在龙椅上,神情威严的看着文武大臣。
    “众位爱卿,今日早朝,朕有一件事要讲。”
    随着话音落下,下面顿时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眼见得赵构的脸上现出不满的神情,声音这才止住。
    “康履,传召。”
    “是。”身着朝服的康履双手拿着圣旨,高声读道,“制曰:天佑大宋,江山稳固,民富国强。为山河绵延稳定,子孙世代为福,朕特晋升山义道人为国师,上承天命,下保民安,钦此!”
    读完圣旨后,康履快步来到垂手身着道士衣服、垂手立于第一排右侧的周必面前,笑着说道:
    “山义道长,接旨吧。”
    在全体官员的注视下,周必双膝倒地,将两只手高举过顶,将圣旨牢牢接住。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岁!山义今后定当全心全力辅佐圣上,安定江山,护佑苍生,绝无二心。”
    人群中,寿王赵伯衍冷冷的盯视着周必,眼神中满是寒意。这一举动并未逃过赵哲和赵伯麟的眼睛,二人对视一眼,不免双双担心起来。
    是夜,黑暗笼罩着大地,给人间带来了死一般的沉寂。寿王府书房里,寿王赵伯衍背着手一脸焦躁的在屋中来回踱步。稍倾,他猛然收回脚步,迅速来到书桌前。由于他走路速度很快,桌上烛台里的蜡烛被风带着,火苗斜斜的向上窜起,烛光半明半暗的照在脸上,表情冷峻可怖,仿若
    鬼魅一般。
    “别以为你找了帮手,就能斗得过本王,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赵伯衍用双手撑着桌面,看着烛芯恨恨的说道。话音落下,唇角向上翘起,露出了一丝冷笑。
    也或许当真是境随心转,上苍也仿若听到了赵伯衍的心声,外面的风突然大了起来,风卷起尘土,打在门上啪啪作响。
    就在这时,外面的树枝忽然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仿若被人踩在脚下。这声音倘若在白日里是不会引人注意的,然而由于此刻是夜里,听来格外清晰,甚至可以用不寒而栗四字来形容。
    赵伯衍定了定神,快步来到门口将门打开,抬头对院子里的树影疑问道:
    “裴姑娘,是你吗?”
    除了呼呼的风声,并没有人回答。
    然而就当他落寞的将门关上,转过身时,却愕然的看到裴竹君此时正站在屋中间,幽幽的看着他。
    赵伯衍先被吓了一跳,随后,眉眼中露出了喜悦之色,在疾步来到裴竹君面前后,伸手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关切的说道:
    “竹君姑娘,怎么会是你?这些日子可还好?”
    裴竹君本是官宦之后,自小便一直恪守女德。尽管后来家中遭受变故,却也一直以此为纲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此时被赵伯衍这样一握,脸上不禁露出了害羞的表情。没有说话,只是抿着嘴点了点头。
    赵伯衍登时觉察到自己的冒失,不免有些尴尬,连
    忙松开了手,转身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杯茶,随后将杯子递给裴竹君。
    裴竹君伸手接过杯子:“自我留下书信不告而别,这些日子一直在城中查找刺杀巴仁的刺客下落。虽说那日在山洞因为一时气愤难平,被师妹认定为了凶手。然而事实就是事实,若是有朝一日真相水落石出,她定会明了。”
    “你为此这般煞费苦心,当真值得吗?”
    裴竹君听到这话后先是一怔,看得出来,她此前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认真思索须臾,这才说道:
    “值得?当然。我师门向来对徒弟要求严苛,莫说做错了大事,即使只是说错一句话,也要到供着历代先祖灵牌的山洞里罚跪三晚。我初入师门时性子绵软,遇到难事时常会想不开,那些年几乎每晚都要以泪洗面,直到天明。想来当年若不是有师妹陪伴安慰,我怕是早就不在人世了,此等深情厚谊,又怎能说了结就了结?”
    赵伯衍听到这里,心头登时一动。想当初他们兄弟又何尝不是兄友弟恭,整日相伴?如今却要因为利益互为仇敌,想来也属实令人伤感。
    裴竹君见对方不说话,只是一杯接一杯的喝茶,心中不觉有些愕然,便又继续说道:
    “竹君晓得寿王向来重情,倘若不是那赵构老儿生事,你与康王定然会是最好的兄弟。依我看......”
    裴竹君的话还没说完,便被赵伯衍从中打断。
    “
    竹君,你此前身负重伤,如今又独自在外辛苦了这么久,想来定是极为疲乏。依本王说,这段时间不如先在府中调养,等休息好了再走,如何?”
    裴竹君知道赵伯琮是赵伯衍的一块心病,奈何前者和师妹的关系,就也想着能够从中说和,还是不要背道而驰才好。因此,尽管赵伯衍已经明确表态,她却仍继续说道:
    “依我看,不如你们兄弟握手言和,莫被赵构利用才是要紧。”
    “够了!”赵伯衍见裴竹君这般不识时务,登时板起脸来,大声说道:“此事与你毫无干系,你就不要再操心了吧。好了,本王这便唤秋翎过来,带你回屋歇息。”
    秋翎原是赵伯衍的贴身侍女,为人很是聪明伶俐,行事很是周到,自从前次赵伯衍在路上巧遇受伤昏迷的裴竹君,并将其带到府中养伤,便将她调拨过来,这样也能够使裴竹君得以更好的照顾。
    裴竹君见赵伯衍这般心烦意乱,确实无法接受相劝之语,便也只好叹了口气,不再多言。
    很快,得到消息的秋翎赶到书房将裴竹君带到卧室。尽管表面上波澜无惊,然而,裴竹君和赵伯衍知道,这件事情已在他们心中形成点点涟漪,绝非轻易便能过去。
    也正因此,次日天刚蒙蒙亮,独自在书房里喝了一夜闷酒的赵伯衍便来到裴竹君住的院子,抬起手来重重的拍打起房门。
    此刻,秋翎和裴竹君还没有起
    来。听到声响,在外间守夜的秋翎立刻穿上衣服,讶异的来到门前,透过贴在门上的薄纸,她愕然的看到那人竟是自家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