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宋之定风波 > 第四十九章 相赠奇书
    “思云姑娘,我王兄绝非此意,你千万不要误会。”
    赵伯麟见赵哲错愕的看着李思云,连忙解释道。
    “误会?!”李思云仍是不肯罢休,“他指向那么明显,怎么会是我误会。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这就去和父亲说,随你们一道去调查此事。”
    “也好,我也好久没见老爹了,便和你一道去。”
    说完,赵哲也起身来到船尾,和李思云一道撑开划船用的竹竿。随着二人合力,乌篷船很快便顺流而下,向着河水深处驶去。
    李立此时正在撒网捕鱼,随着渔网接连进入水中,十数斤河鱼被放上船板。眼见得今日收获不错,他不禁开心地哼起了小曲。
    “老爹!”
    忽然,女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立转头看去,只见李思云和赵哲正驾着小船向他这方驶来,同样身着便服的赵伯麟则稳身坐在船中央。
    “唐王,康王!”
    稍倾,待乌篷船靠近,李立双手抱拳笑着招呼道。
    “老爹,您千万别向我行礼。”赵哲连忙摆手道,“无论何时,我都是您的义子温若初。”
    李立心中很是欣慰,向赵哲笑着点了点头。随后,见女儿在一旁噘着嘴,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便又疑问道:
    “思云,你可是有好久没见到若初了,天天惦念着人家,怎么如今好不容易见到面,不趁此机会多说说悄悄话,反倒这般不开心?”
    李思云见爹说破了自己的心思,不禁又羞又骚
    。于是便狠狠的瞪了赵哲一眼,愤愤道:
    “还不是你义子欺负你亲姑娘?又怎能叫我高兴得起来?”
    李立听到这话,心中顿时疑惑起来。作为过来人,他早已将李思云和赵哲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虽说二人尚未挑明关系,但这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按理说,小别胜新婚,好不容易见了面,应该有好些话要说,眼下又是怎么了呢?
    “老伯,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还是到岸上说。”
    赵伯麟见其他三人不说话,便微笑着打圆场道。
    “唐王所言在理。”李立边说边从腰间拿起了一串用粗草绳串着的鱼,“这鱼的味道鲜美,等到了岸上,我给你们做烤鱼。咱们就着酒慢慢说。”
    岸上,四个人围坐在火堆旁,用捡来的树枝串起鱼肉架在火上烤着。听完赵哲的讲述,李立脸上顿时现出一丝诧异,不过很快又消失了。沉默半晌,方才说道:
    “刺杀金使一事确非思云所为,自从过节那日到临安后,她便再未进过城。况且此事关系重大,想来应是有人了解到你二人的关系,故此通过除掉思云陷你于万劫不复之境。”
    “王兄,我觉得李老伯说得对。若是按照此种推测,那寿王的可能性便是最大的。”
    李立见赵哲低头看着火堆发呆,便又接过话头:“唐王确是聪明,若初,你如今人在朝廷,不比往常,还应该步步小心才是。”
    “老爹放心,
    我会小心的。”赵哲感激地笑道,“对了,老爹,我听说当年岳将军曾在牢中写过一本名为《武穆遗书》的奇书,得此书者便可得天下。后来随着将军被杀,这本书便流落到了江湖。不过,尽管各大门派都在派人暗中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你可否晓得此书的去向?”
    李立迅速和女儿交换了个眼色,随后说道:
    “若初,你可晓得这《武穆遗书》是用什么写的吗?”
    “用什么写的?”
    “对。”
    还能用什么写?赵哲脑子迅速运转着,自打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眼下大到文武百官给圣上的奏书,小到私塾学馆里的作业,哪一样不是用宣纸写的?可李立既然这样问,就一定不是寻常之物,难不成是木简、龟甲,还算是其他的什么?
    思来想去,赵哲仍理不出个头绪,最后也只能为难的摇摇头。
    李立并没有回答,而是对赵伯麟说道:
    “唐王,木头快要用完了,还得劳烦您陪我再去拾些来。”
    赵伯麟心知李立是想让王兄和思云姑娘多说说话,便也笑着说了声好,起身跟着对方一道走进附近的林子。
    赵哲满头雾水的看着二人消失,随后又将目光移向李思云,纳闷地问道:
    “老爹这是什么意思啊?我还等着答案呢。”
    李思云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笑,起身向平日休息的乌篷船走去。赵哲见状先是一怔,随后也急急起身追了上去。
    乌篷船舱,
    在赵哲疑惑的注视下,李思云缓步来到最里面的墙角,经过在朱红色木箱里翻看,最终从里面拿出了一个有些泛红的油纸包。
    李思云低头看着油纸包,眼神中满是痛苦。过了好一会儿,才低声说道,
    “没有告诉过你,秦桧派人灭我王氏满门的原因。”
    “你说这里面的是《武穆遗书》?”
    李思云没有回答,神情仍极为黯然。
    赵哲很是感慨,谁能想到江湖人找破了头的宝贝竟然会藏在这样一口顶不起眼的箱子里?还当真是有种明珠暗投的意味。
    “当初岳将军晓得自己时日无多,便派人悄悄将东西从牢狱里拿出来交给我爹。后来,我外出学艺,爹又将这东西悄悄放到了包袱里。他在书信中告诉我说,此物乃是两极之物,要好好收着,千万不要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拿走,免得让大宋江山不稳。所以这几年,尽管江湖上处处流传着此物的传说,却谁都没有见过,而我对此亦是缄默其口,宁愿将它封存在箱子里。如今我把它给了你,也算是寻了个好去处,我想爹和兄长们的在天之灵也定会极为欣慰。”
    “疯婆子,我替天下人谢谢你。”
    赵哲真诚地道了声谢后,小心翼翼的将油纸包放到了贴身处。
    “放心吧,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你没有所托非人。”
    “这是自然。”李思云莞尔一笑,“对了,登徒子,我问你,刺杀金使之事打算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赵哲有些郁闷的摇了摇头,“事到如今,也只能见招拆招了。”
    “这样不好,还是依我的计策来吧。”李思云歪着头想了想,“我随你们去城内,先行在驿馆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