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不该捡回那个废太子 > 第七十一章 临别
    第七十一章 临别
    同池明分别之后, 白桃便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多多少少都留下了一些东西,不过京城中的东西她不打算带回去。
    这里日常礼节繁杂, 但在遂州就可以简简单单。
    剩下的一些,前段时间白桃已经打算好的家人带的东西, 还有给寨子里的孩子们带的小玩意儿, 全都收拾到一个土黄色的小箱子里。
    回遂州这一路漫漫,虽然有人护送, 但最好低调一些, 免得被手脚不干净的人盯上, 白受一场无妄之灾。
    还没收拾完屋子, 便有人敲门。
    白桃转身开门, 便见到后厨的章嬷嬷给她比画“吃饭”的动作。章嬷嬷不会说话, 只能给人做手势。
    今日白桃为了等沈宴清,都忘记了吃饭这一件事。院子里没有了小太监,原本不怎么踏足前院的章嬷嬷迫不得已找过来。
    “好,好,现在就去。”
    白桃将手头的事情搁置, 跟着章嬷嬷出了院子。一路上, 章嬷嬷都在给白桃比画, 她的脸颊胖圆, 笑起来时几乎都看不到眼睛。
    陶唐便不乐意了,毕竟他也是个侍卫。他嘟囔道:“哪有,他们平日值守的事太忙,哪有闲心思品这些菜,何况他们也不懂。”
    章嬷嬷毫不留情地收走筷子,她不能说话,也向来不与人争辩。
    尽管吹得天乱坠,但他还没见过哪怕一个女子。
    不得不说,京中的小吃点心实在多。不说这些,就这府中后厨里的章嬷嬷和杨公公厨艺都十分了得,他们俩配合起来,白桃半个月都没吃过重样的菜品。
    陶唐在边上看戏,打趣道:“你就跟别的姑娘不一样。我邻家的姑娘那是半点荤腥都不沾,连一点油味都闻不得。”
    杨公公眯着眼睛笑道:“还是白姑娘好,平日里给那些侍卫做什么菜,他们的反应都一样,实在无趣。”
    “你若是在京中娶不到媳妇,来我们遂州。”白桃怂恿道,“我们遂州没这些讲究。”
    陶唐摸了摸鼻尖:“……我们不曾同席吃饭,不知道。”
    “我好不容易上京城来,在这里有了住处,再不想去别的地方。”陶唐只是叹了口气,随口问道,“你之前说只是在这暂住一阵,打算何时回去?”
    京里的规矩多,哪能和未婚的姑娘同席吃饭,他也就是听街上的人这么说有几家姑娘模样标致,正在说亲。
    白桃还在为方才的烧鹅遗憾,垂着头道:“那和你邻家姑娘同席吃饭肯定很开心,她不吃肉菜,多出来的这份我可以帮忙吃掉。”
    杨公公也在一旁撤盘子,他笑道:“不着急,以后还有。”
    越想越不舍得,遂州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厨子,就连周府厨子的厨艺,都远远不及他们二人。
    他们在一旁闲聊,白桃坐着吃饭,等吃得差不多了,章嬷嬷便将她面前的菜都移开,朝她摇摇头。
    白桃欢欢喜喜地坐下来以后,简单地擦过手,众人便七手八脚地给她添菜,她一向照单全收。
    “今日嬷嬷做了虾米豆腐?”白桃看着章嬷嬷比画的两只手指十分配合地猜测,“还有煨三笋?太好了……嗯, 有没有烧鹅?好,知道的, 不会多吃。”
    后厨边有个小屋子,平日里后厨的几个人都会在里面歇息,但白桃来了以后便成了白桃定时吃饭的地方。
    一旁的小侍卫陶唐咧着两颗小虎牙打趣道:“杨公公可是有两日没有做烧鹅了。”
    “来这里坐。”一进屋,杨公公便热情地招呼她坐下,“今日做了好东西,你铁定喜欢。”
    盘子里的烧鹅才吃了一半,白桃痛心不已。
    正在同章嬷嬷说话的时候,突然想到要离京的事, 白桃这便生出了十万分的不舍来。
    “就这几日。”白桃回答。
    陶唐差点从桌边摔了下去:“这几日?这么突然。”
    他向外张望一眼,杨公公和章嬷嬷都回后厨去了,估计没听到她这个话。要是他们听到,指不定怎么伤心的。
    给这一宅子的侍卫做几个月的饭食,还不如给这丫头做饭来得快活。
    小姑娘嘴甜,吃相又好看,谁看着都开心。
    陶唐压低声音问道:“你和嬷嬷说了没?”
    白桃面露为难:“……还没。”
    “还不定是这几日。”白桃还是有点怕那个人反悔,这样前面若是提前跟大家打过招呼,恐怕会弄得不好看。
    但陶唐便以为这事没确定下来,松了一口气。
    “你真要走的那日,我把我这腰间的佩刀送给你路上防身。”
    “不用。”白桃连忙推脱,“你做侍卫的,怎么能把自己的佩刀送出去?”
    更何况,她这一路都有侍卫护送,哪还要自己拿刀防身。
    陶唐摇摇头,无奈道:“我早几年接活伤了腿,如今干不了重活,所以只能在后厨打打杂。说是侍卫,其实就是个帮工。”
    “能在这样的人家里做帮工,也是不错的。”白桃安慰他,“至少工钱方面,殿下总不会短了你的。”
    “这是自然。”陶唐面露骄傲。
    他还在夸赞殿下待人有多宽宥,白桃却忽然失了神。其实在这府中后厨之中,收留的都是一些身上有疾之人。
    这些人,平日里难找生计,却被他收纳在这里,给予活计,予以营生。
    其实他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冷漠,内里还是很关心他人的。
    至于昨夜的那些人,原本白桃不敢去想他们到底去了哪里,为何今早没有再出现。
    但现在白桃却有了新的猜测,或许那些小太监原本就做过恶事,平日才会对殿下那么害怕,最后在殿下发病时一一处理。
    “发什么愣?”陶唐不满地看她,“怎么提到殿下你就愣神,也崇拜殿下?”
    “哪里的话。”白桃下意识地否定,而后又接道,“是,是崇拜。”
    陶唐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接着便侃侃而谈殿下从前的事迹。
    白桃罕见地这么认真听陶唐讲殿下的事,没有打断。
    “听闻殿下三岁识千字,五岁诵诗书,七岁能与太傅当众辩经,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少年。
    故而十岁时加封太子,十四岁时便与群臣集会,主持朝政。”
    还没等陶唐说完,白桃冷不丁出声道:“这些话,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么?”
    陶唐挠挠头:“听得多了,顺口就说出来了,大约就是说殿下自小就很厉害。”
    看来殿下自小就有人帮着吹嘘事迹,白桃心中啧啧。
    “后来嘛,或许是树大招风,有很多人反对殿下,最后说殿下要谋反。”陶唐摇摇头,“这话你听听,我都不信。这天下迟早都是殿下的,何须谋反。”
    他说完这话,忽然惊坐起,四处张望,发觉没人才松了口气。
    “这话不能往外说。”陶唐提醒白桃,“若是给宫里的人知道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事。”
    白桃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对于宫廷中的事,她也就是听马六说过几件趣事,什么皇帝有三千妃嫔啦,皇帝每日睡的都是金枕头之类的。
    到现在,白桃都没见过金枕头,想来二殿下只是皇子,还不够富裕吧。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夜幕降临以后,章嬷嬷又拿了一盏灯进来。
    等到陶唐说得口干舌燥,白桃也累了,才向他们辞别。
    回到前院时,白桃还能看见书房的窗牖里点着烛光,透出一点桌角。
    白桃心想,或许二殿下在人们心中,并不像她想的那么不堪,至少既心善,又守诺。
    如果有机会再多相处,她或许会对他改观。
    前提是没有遂州那些事,没有他让她做人质的威胁……白桃回过神来,想了想,这压根是不可能的事。
    少女无端地轻笑一声,转而走向自己的屋子,再没往那边瞧一眼。
    在府中空闲的两日,白桃一面在期待传说中的路引能早点到手,一面又很无聊,甚至把侍卫拉出来排排坐踢毽子。
    这些侍卫敢怒不敢言,一个个绷着个脸,被点到就支支吾吾地说自己不会。
    白桃有点生气,陶唐告诉白桃实情:“他们都是受训多年的侍卫,踢个毽子还不是个简单的事?只是不好在你面前显摆。”
    “若是他们踢得太漂亮,你会感觉很无趣。若是他们让着你,你又会觉得他们不诚心。”陶唐摇摇头,“他们就只能说不会。”
    白桃小声嘟囔她才不会觉得无趣,又一面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这些侍卫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想来也做不来放水还不让人察觉,这些白桃都能理解。
    但她实在无聊,只好找点新乐子。
    一只蹴鞠被陶唐悄悄地带进院子里,但他们不敢太过明目张胆地在主宅的院子里玩,幸而整个府宅宽阔,轻易便能找到一个宽大的小院,最开始白桃还在这里住过几日。
    侍卫们都没接触过蹴鞠,刚踢起来就飞檐走壁,严重不符合基本规则,白桃扶额,了两日给众人讲解规则。
    沈宴清回来正要找白桃,侍卫领他去后院时,他心中便已生出不好的预感。
    还未走进后院,便听见越过屋檐的一声惊呼,少女高声喝彩,也不怕伤了嗓子。
    青年顺着声音望向屋檐,便看见屋脊上一道身影轻巧地接下了一个蹴鞠,他都没想清楚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侍卫转身便发现他的目光,僵持瞬息,一眨眼他的身影就消失不见。
    院墙那边的欢呼声消失了,代之以夏日的蝉鸣。
    这蝉鸣,从未这样响亮过。
    沈宴清迈入院中,便听见洪亮的请安声。一众侍卫跪在一旁埋低脑袋,少女小小的身影混在其中。
    那个蹴鞠,不知被他们藏在哪里。
    一众侍卫都被她拉做玩伴,她可真开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