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昏君:开局政变干掉朱允炆 > 第90章 战后处置
    耿炳文没有继续反对了,诸王闹事就是一个说头,燕王说是死在战场上,但是诸王可不会这么认为,大家自然都是怕死的。
    齐泰和黄子澄也站出来表示支持,他们两个本身是削藩的,现在直接废除分封更彻底了,算是一种政治正确的了。
    “皇上,臣一直在收集一些藩王的不法行为,比如齐王就有养刺客,封国的城墙也加高了,代王朱桂私自增加赋税、还强抢民女、随意杀害百姓,其他王爷也多有不法之事!”
    齐泰简单的说了一下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不法藩王,然后把他收集的藩王不法证据都拿了出来,朱允熥让大家都传阅了一下。
    方孝孺发言支持废除分封,说到历朝历代的分封,都让天下陷入动荡,而宋朝没有进行分封,国家就没有发生过藩王作乱的事情,宋朝的统治也持续了三百余年,并不比之前有分封的王朝时间短。
    军方的人就纷纷表态支持朱允熥的决策,没有什么其他意见了。
    朱允熥看着大家说道:“看样子大家的意见还是很明确的,那就以后彻底的废除分封!现在可以再来回头说说燕王作乱一事的处置。”
    “朕的初步想法是,第一要保留燕王的王位,第二是不再杀害燕王的子嗣后代,第三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那么就要有一个替罪羊,这个人就是姚广孝,他已经自杀身亡了,作为燕王的谋士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大家纷纷称赞朱允熥的仁德,认为这对废除分封之后,对诸王也是能起到安抚的作用。
    最后一个就是以后诸王的待遇怎么确定,内阁耿炳文汇报了一下他们定的俸禄标准,主要就是粮食,内阁的建议就是按太祖时期的亲王每年一万担、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但是诸王在各地的土地全部收归朝廷所有。
    朱允熥说道:“内阁诸位,太祖的这个俸禄标准是没问题的,朕也认同!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亲王是世代相传的、而除了一个儿子可以继承爵位,其他的都封郡王或者镇国将军等,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位亲王了,郡王也几十位,以后一代一代的增长下去,这开销就很大了,现在已经是拿走了朝廷不少的赋税了。”
    杨士奇建议道:“皇上,臣建议亲王承袭必须降级,可以建立五级王爵,五代以后不再享受朝廷俸禄和宗室特权。”
    朱允熥想了一下问道:“那依你的建议,这除了继承爵位的世子之外,其他的人需要封爵吗?”
    杨士奇回道:“皇上,臣的建议是不封爵,有功于国家的皇上可以再行赐封。”
    对这个建议解缙表示了支持:“皇上,臣支持杨大人的提议,有大功于国的皇上可以单独册封世袭罔替的亲王,这样的话后续的财政压力就不大了!”
    朱允熥又问道:“宋朝的王爷基本年俸在七万贯左右,我朝只给粮食是不是太苛刻了?这一万担换成银子也就是五千两左右了。”
    朱允熥可不想背上一个史上最抠皇帝的名声,而且以后自己的儿子也是要做亲王的,待遇太差不是亏待自己儿子了嘛!
    杨荣建议道:“皇上,增加俸禄的话应该同时撤销诸王世子以外的儿子们的封号,这样朝廷不会增加太多的负担,同时也能增加各级王爵的俸禄。”
    朱允熥看着杨荣,真是喜欢的很,这是真正的人才啊,很少说话,但是出主意就能解决问题。
    “这个主意很好,但是朕也不能太小气了!内阁把诸王的俸禄再加上一项,那就是白银,亲王五千两,郡王三千两,镇国将军一千两,加两个登记就定为辅国将军和奉国将军,俸禄分别定为八百担、六百两和五百担、三百两,奉国将军之后不再享受宗室待遇!”
    张訦谏言道:“皇上,现在朝廷的税赋现银很少,如此怕是增加很大的负担了,比如增加粮食如何?”
    朱允熥说道:“诸位,白银暂时由内库支出,但是要明确的是,内阁必须要拿出增加现银赋税的有效办法,一个月之内必须给朕一个可行的方案!”
    “上书房负责与宗人府、礼部、太常寺等确定亲王的府邸规格,朝廷的亲王府只能亲王居住,承袭的郡王必须搬出亲王府,朝廷赐予郡王府居住,郡王府则可世袭罔替,所以郡王府必须做好限制,不能开销太大。”
    “亲王府关系到朝廷的脸面,所有的亲王府后续按照统一的规格进行休整。同时对宗室的行踪进行限制,不得随意离京,亲王和郡王必须朕批准,其余的必须要宗人府报备。”
    在谈完废除分封和诸王待遇问题之后,朱允熥又提出了此次平定燕王朱棣作乱的功臣和将士奖励安排,让军机处评定大家功劳,然后上交折子给上书房,最后落实执行。
    梅殷提出一个疑问:“皇上,其他的人功劳还好评定,但是这个铁铉就有点麻烦了,他本身是文官,是皇上特旨让他临时负责军务,后续皇上也没有继续让他进入军中任职,他是按什么样的一个标准去评定呢?”
    朱允熥说道:“按军中的标准评定,铁铉立的就是军功,毋庸置疑,你们不用在意人家是文官。”
    赵思礼则谏言道:“皇上,还是不应该开文官兼武职的先例,以后也应该杜绝这种行为,一个地方大员有地方的行政权又有军权,时间长了地方就不好控制了,会演变成唐朝末年的节度使。”
    朱允熥反思了一下,确实是会这样,但是自己又根据历史相信铁铉肯定可以,而没有去考虑其他的人选,这个肯定不能随便来的,地方必须分权他还是清醒的。
    “朕知道了,这次是事发突然一下子没有思虑周全,诸卿应该多提醒朕,为国谏言,也是诸卿的责任嘛!”
    大家纷纷答应之后,朱允熥结束了这次的会议,然后让御膳房准备了酒宴,然后跟自己的重臣、近臣一起吃饭喝酒,犒劳大家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