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昏君:开局政变干掉朱允炆 > 第47章 东厂
    三月初四,内阁才提交去年十月朱允熥交代的查工部工程贪腐的结果,朱允熥感觉很失望,这么点事情就查了四五个月,一点效率都没有。
    朱允熥先看了折子,倒是也查出了一些人,但是都不是工部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几个具体负责的小官,基本都是郎中及以下官员,都是些主事、大使、副使、提举之类的,人员也不多,查出了十几个人而已。
    朱允熥心里明白,这是怕万一查出什么大动静,对孝陵等一些工程造成影响,不过朱允熥现在也不想继续搞什么大案子,但是内阁这样交差肯定是要批评的。
    “工部这个事情你们查了四五个月,就这个结果?”
    耿炳文立马解释道:“皇上,年底户部要核算各地的的账目,再加上工部也很多工程正在进行,所以没法一下子进行大规模的调查,恐影响到朝廷各项事务的正常运作!”
    “你们这个顾虑可以理解,但是就没有一个专门的工作组来做这个?是没人吗?”
    听了朱允熥这话,大家的理解就是难道是要把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办?或者还是要继续查?
    解缙就立马回复道:“皇上,臣等并非是缺人,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如何杜绝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上,已经联合工部、户部做了一个工部工程报价的价格复核机制,请皇上御览!”
    说着就由耿炳文递上了一份新的折子,主要是讲述了工部报价之后,户部怎么样去复核其合理性等,看了一下也算是比较完善的方案了。
    朱允熥把折子合上,说道:“这个方案也算是可以了,这个事情就这么处理吧。”
    朱允熥又继续说道:“不过一码归一码,这查案的事情以后就不用内阁再管了,现在内阁赋予了你们行政事务的处置权,今天就明确一下。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太常寺、光禄寺,及其在地方的相关事务,都由你们内阁处理,当然一些涉及赋税制度、法规等必须由朕批准!汇报工作的形式继续保持不变。”
    张訦进谏道:“皇上,吏部以后不通过内阁了吗?那大家的奏折也不入内阁了吗?这样的话与当时皇上设立内阁的初衷就不同了呀,皇上设立内阁是协助处理奏折和天下大事的,年初大朝会赋予了内阁处置行政事务的权力,但是皇上现在这是要剥夺内阁处理奏折的权限,这样变动太大,变的又频繁,恐影响朝堂稳定。”
    朱允熥不以为意的说道:“这有什么影响的!内阁设立本来只是一个辅助机构,但是朕觉得像古之三公九卿一样,大家协助朕分担处理事务,朕能更专注于国家的大政方针,而大家也能替朕分担其他各项具体事务,而内阁就相当于丞相府,当然这具体的权限有调整。”
    “职责就是要负责把民生搞好,提升国家的人口、财政收入,维护治安稳定,做好各项建设和工程工作。”
    “奏折的处理你们以后移交给上书房的三个大学士,尽快做好相关的调整,圣旨即日下达。”
    本来张訦和暴昭等人还要继续进谏,不过解缙阻止了他们,然后大家就回了内阁去了。在内阁的会议桌上,大家就开始商议起来。
    张訦首先发言:“缙绅,你怎么就阻止我们进谏了,这下我们内阁的权限去了一半啊!”
    解缙则问道:“如果我们内阁既有行政事务处置的权力,又负责替皇上在奏折处理上提供建议,那我们的权力是不是比丞相还大了?皇上能允许有这样的机构存在吗?”
    大家一下就醒悟了,纷纷有点后怕了。
    解缙继续说道:“我们现在明确了内阁的职责,就是负责国计民生的行政事务,六部中本来兵部和吏部的工作就是需要皇帝点头的,只是现在把他们明确的划出去,对我们而言也没什么影响,反而可以专注于治理地方、提升财政收入等,虽然好像负责的事情少了,但是我们有了处置权、决策权,就是真正的丞相的权限了。”
    上书房的三个大学士这会是比较高兴的,但是朱允熥也想好了,恩科之后肯定会增加一些人进入上书房的,而且这齐泰和黄子澄感觉做实事确实有点差,之前写的削藩的折子,朱允熥就很不满意,一点没有策略,基本还是给朱允炆历史上执行的那一套。
    而朱允熥因为想着把权力分散授权下去,所以决定要建立自己的耳目,锦衣卫改成针对谋反这块,但是内部的贪腐、官员的好坏也不能专看吏部、都察院这些机构,所以决定再建立一个情报机构,就叫东厂,名义上可以是替朕收集民间趣闻什么的。
    当然朱允熥肯定不会给东厂抓人、审判等权力,就是收集情报,想着找个人人出来负责,想来想去就云奇了,这家伙跟在自己身边,人也聪明,而且有情报可以随时的报告。
    于是就跟云奇吩咐了起来,交代清楚之后,就下旨成立东厂昭告天下。
    文武百官虽然很是好奇,但是听说是替皇上收集一些民间趣闻什么的,也就不再关注了,因为这不是一个特务机构,大家也不用怕被抓起来,官员们最怕的是朱元璋的锦衣卫一样,可以抓人、审判、抄家处置等,完全不经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法司啊,所以很是提心吊胆的,皇帝一句话可能就完蛋了。
    朱允熥见大家对东厂的出现没什么反应,也就很满意了,毕竟自己已经比朱元璋对臣子们好太多了,看样子大家还是知足的。
    而在三月份各地赶来参加恩科的学子,很多已经到了应天了,毕竟定的考试时间就是四月份,如云贵地区和北方边远的地方,暂时还没有这么快到来。但是应天城现在已经热闹非凡了,各种客栈都住满了赶考的学子,虽说白话文让大家抵触,但是也不是全面推广,而且大部分的人都还是追逐功名的。
    能够真的为了所谓的学术坚持、放弃功名利禄的人,任何时候都只是少数,要不然也不会几千年都没几个圣人出现了。
    而朱允熥所关注的三杨中最大的一个杨士奇也已经进京了,另外两个还没到,杨士奇三十五六,而杨荣和杨溥才二十七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