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昏君:开局政变干掉朱允炆 > 第41章 朋党逼宫
    朱允熥见几位内阁辅臣都来了,就知道这个估计已经收到了不少弹劾西厂的折子了。
    “坐吧,都说说,是关于什么事情啊?”
    耿炳文出列说道:“皇上,以翰林院和国子监为主,共计九十多名臣子弹劾西厂和《大明皇家月报》,说西厂不该打着皇家的名头胡作非为、到处造谣生事,《大明皇家月报》更是用了通俗的语言向无知的百姓宣传朝廷的政策和大政方针,不利于朝廷对地方的统治,也有说王景弘欺君罔上的。”
    朱允熥看了一下几位内阁大臣,说道:“这个《大明皇家月报》啊,是朕要办的,之前主要在军中办,但是影响力太小,所以这次是要面向全国的,很快就会在全国各地铺开,是不允许任何人阻止的。”
    “朕的这个报纸主要就是要宣称皇家的,稳定大明天下,让老百姓认可和支持我们朱家,所以你们几位有什么建议,这个事情该如何处理?”
    耿炳文是没办法了,就看其他几人的,于是解缙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皇上,臣以为应该对主要带头人进行处理,其余的进行申斥即可,让他们明白皇上的一片良苦用心。”
    暴昭则建议以安抚为主,由内阁或者三位大学士向大家说明情况,让大家信服认可,其中有恶意闹事者再行处置。
    翰林院朱允熥是不熟悉的,因为压根也没见过这些给皇帝做老师的臣子,什么学士、博士都没怎么待见过,唯一任用的博士就是方孝孺了。
    朱允熥压根也不觉得这个部门有什么用,明朝各种奇葩皇帝,这些老师也没起任何作用。
    “你们没有其他的建议了吗?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人,翰林院职责是负责起草诏书、管理文献资料等,现在诏书自有几位大学士起草,他们管好自己的文献资料就好了,几个图书管理员好叫嚣国家大事,国子监更是培养学子的地方,学生没教好就开始管闲事!”
    “这么多人,九十多名大臣啊,没有人串联组织,能这么快一起上折子吗?心这么齐吗?这是朋党、这是逼宫!”
    听了这话内阁的几个人和云奇都跪下了,朱允熥也没在意,继续自己的表演。
    “这样的事情在我大明朝决不允许发生,大政方针怎么可以因为几个书生之言就废弃,当然朕也不是嗜杀的暴君,就干脆全部流放好了。”
    张訦顶着压力启奏道:“皇上,如果人都流放了,翰林院就空了,都没人做事了。”
    “怕什么,明年恩科把人补起来就行了。”
    朱允熥不管这么多了,可不能让臣子给要挟了,于是朝门外喊道:“赵厉尹,进来!”
    朱允熥直接把弹劾官员的名单扔给赵厉尹,下旨道:“赵厉尹,你去府军前卫调人,把名单上的人及其家眷全部缉拿,全部关入诏狱!”
    又跟内阁下旨:“长兴侯,你带领内阁以朋党逼宫罪名,将他们分别流放至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个地方,到当地去教化百姓去吧!所有家眷一起过去,去处理吧!”
    虽然朱允熥这次没有向朱元璋那样一次弄上万人,但是九十多官员加上家眷在内,也是近千人了,一起被押送流放,给了群臣极大的震慑力。
    而朱允熥的行为也让王景弘安心了,朱允熥让王景弘在报纸上通报这个事情,就是说这些人不想百姓了解国家政策,试图切断皇帝和百姓沟通的桥梁,结党逼宫最终皇上出于仁义,判为流放。
    处理完这些翰林院的闲人之后,朱允熥决定去兵仗局再考察考察,找人把什么晒盐法、白糖、玻璃、水泥、肥皂、香水等给造出来。
    走在路上就见到御前侍卫有三个新面孔,就叫了过来。
    “参见陛下!”
    “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第一次在朕身边当差吗?”
    “回皇上的话,臣汤景,信国公,汤昱之弟!”
    “回皇上的话,臣沐承,西平侯沐晟之弟!”
    “回皇上的话,臣耿武,长兴侯之孙!”
    这下朱允熥明白了,这前两是汤和和沐英的后人,都是勋贵之子中选拔出来的了。
    “不错啊,好好干!你们应该都学习过兵法韬略吧?不过这御前侍卫都是看个人能力,表现突出的朕也会安排你们进入军中历练的。你们三个谁的武艺最强啊?”
    汤景年岁略大,回道:“武艺沐承最强,兵法耿武更厉害一些!”
    朱允熥好奇的看了看汤景:“那你自己呢?”
    “臣的武艺比耿武厉害,兵法比沐承厉害,但是都不是最强的!”
    “哈哈,很好,但是你很有担当啊,不错!”
    朱允熥来到兵仗局主要是看了一下火枪和火炮生产研发的情况,发现这个火枪是有了进步了,燧发装置已经设计出来了,马和说就算是下雨天也可以开枪,不用火绳点火了,天气的影响就降低了。
    后膛炮也在制造中了,纸装子弹和炮弹都有做出来了,见大家竟然把纸装子弹引申发明纸装炮弹,而且实心炮弹的前端也做成了尖头形状的。
    朱允熥听了很开心,传旨给陶桦封了一个神机县男的爵位,其他有功的人也赏了银子。
    之后又交代了研发水泥、玻璃、晒盐和精盐、香水、肥皂白糖的研发,让马和专门安排一个院子,负责这些研发工作,并绝对保密。
    当然朱允熥也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大概的想法讲了一下,算是可以指明一个方向,具体的细节就不知道了,很多还是看小说学来的。
    之后朱允熥也让锦衣卫和青衣卫都对兵仗局和这个新增的研发的院子进行严密的监管,技术外流可是让自己落后挨到的。
    而燕王府此时朱棣也正在和姚广孝一起视察他们的兵器作坊,朱棣看着大冬天还挥汗如雨的铁匠们,也是表现了自己仁义的一面,吩咐亲卫要给工匠们增加补贴,一定让大家吃好喝好睡好,让大家都纷纷表示了感激之情。
    姚广孝也拍起了马屁:“王爷越来越有仁君风范了!”
    “和尚啊,你呀!我真能行吗?现在应天可是消息不断啊,皇上先是建立了虎贲营、神机营,又搞了什么《大明皇家月报》,又是考成法,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啊!”
    “王爷怎么不说皇上把翰林院和国子监等九十多名臣子流放西南,上千人的流放可是震惊了朝野啊,大家都会觉得当今皇上跟太祖皇帝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文武百官还能那么忠心吗?当王爷起兵靖难的时候,他们也就可以拉拢利用了!”
    “这也许算是一个好消息吧,但是各部重要的官员都没有参与,影响也不大。”
    “可是王爷,皇上搞的这个白话文的通俗易懂的报纸,可是得罪了天下文人的,这让大家失去了文化特权,这是人心啊。王爷,至少我们能有机会争取到文人的支持,那时天下英才聚集,天下事就可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