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分地
    这千水村原本是那三品大员的庄子,除了良田千亩,自是又修建了一个院落,是个三进的院子。
    原本里面住着打理田地的奴仆等人。
    那三品大员被抄家流放之后,这些奴仆自是也都被发卖了。
    如今这三进院落空荡荡的,只待新主人的到来。
    杜老二一家和柳树村的人到了地方后,那两个领路的官差自然就回去了。
    如今正是下午两点,杜老二他们一行人登记好了户籍之后,又赶路来到千水村,都还没来得及吃午饭。
    于是杜老二让众人先埋锅做饭,吃饱后他们再说。
    杜家人为了庆贺,准备做一顿丰盛的午餐。
    李月娘拿出家里所剩不多的腊肉,杜泽恩从这庄子后面的菜地里拔了五六根萝卜,李月娘用这两样做了一个萝卜炖腊肉。
    那菜地里还有白菜,拔了一颗,炒了一小盆菜。
    他们家的干饼子早就吃完了,好在还剩下米面。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李月娘也要为冬季的粮食做准备,就拿着白米和粟米一起熬了粥。
    比干饭省一些。
    最后再摆出他们家特制的一碗咸菜,两碗回锅的蝗虫肉。
    可以说是极丰盛了。
    无事可做的杜鸿羽,踱步到前面的三进院落,想了想直接弯腰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将锁头砸掉,进去了。
    这院落本就已是无主之物,皇帝陛下将这方圆千亩的地都赐给他们做村庄,这三进院落自然也就是属于千水村的了。
    他进了院落,将这个三进院落的大致布局都看了一遍。
    首先进了宅门,左手边就是6间倒座房。
    从一进院子里,过了垂花门就到了二进院,二进院有东西厢房各三间,总共6间房。
    厢房每一侧的邻近都有耳室,左边耳室是厕所淋浴房。院子的另一侧,也就是右手边的耳室,则是厨房。
    院子里还并列栽了两棵柿子树,如今还零星地剩着几片叶子。
    中间的路都是用青石板铺就的。
    空间极大。
    二进院中坐北朝南的是三间正房,两侧是东西耳房,大户人家可作书房用。
    经过右手边的穿堂就是三进院,是一排后罩房和杂物间。
    这院落建造的精细,整个院落居然全部都用抄手游廊连接在一起了,就是下雨了,从后院到前院也淋不到一点雨。
    杜鸿羽逛完了整个三进院落,刚出来,冷不丁地就被大哥杜星剑拽了一下。
    “你进这院子作甚?该吃饭了,找你一直没找到。”
    杜鸿羽掀起眼皮看了一下大哥,也没生气,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没干什么,随便看看,走吧,大哥。”
    杜家人吃了一顿热腾腾的午饭。
    杜老二看着,每家每户也都吃完了,就让大儿子杜星剑敲铜锣,召集村人围过来。
    等人都聚齐了,杜老二也开了口。
    “从今儿以后,这儿就是千水村,咱们就都是千水村的人了。”
    柳树村,哦不,如今的千水村人,个个都是十分兴奋。
    从今儿以后,这京郊的千水村就是他们的家了。
    也是今后他们子孙后辈的根儿。
    又听杜老二继续说:“如今冬季,这地里已经种好麦苗了,倒是不用我们操心。接下来,我说一下分地。”
    千水村人一下子也变得严肃认真了起来。
    “你们都知道,这方圆有千亩良田。我们千水村人口如今是整70户人家,平均分下来就是一户人家14亩地。我知道,这些地对于一些家里有十几口人的人家来说,是不够的。”
    “所以官老爷也说了,这北面的荒地随我们开荒,回头登记就好。我们自己开荒的田地,前三年不用缴税。但是分得的良田,明年秋收时就要缴税,大家记住了吗?”
    村里人七嘴八舌地说:“记住了记住了,里正,俺们都知道了。”
    这个年代,地就是老百姓的跟,一说分地,大家伙都很高兴,满脸写着迫不及待。
    千亩良田,七十户人家分下来,一家十四亩地,还剩下二十亩没办法分。
    杜老二想了想说:“这剩下的二十亩地就留作村里的公账上,以后谁家有钱了想要买地,按市价掏银子,这银子咱留着回头盖祠堂。”
    村民们更是没有意见。
    如此一来,分田已经大致定好章程了,接下来紧要的就是房子了。
    杜老二又说:“今年初冬就这样冷,很可能要有雪灾。所以,如今最紧要的就是大家伙先将房子盖起来。”
    “是啊是啊。”村民们也都知道,如今这天,可不好一直睡野地里的。
    杜老二又将从齐明远那里打探来的消息告诉了众人:“这两天灾民应该就会安置好,两天后京城七门也就允许进入了。”
    “到时候,想盖砖瓦房的人家就能进城买砖买瓦搭建房屋了。盖泥土房的人家,也可以进城找一些工人来,毕竟到时候每家每户都在盖房,彼此乡亲也没时间帮忙。至于家里困难的,可去进城做短工挣钱。”
    “城门不开的这两日,大家也正好可以去后山打些干草,砍些木头回头。我们尽快将房子盖起来。”
    “是嘞,里正,咱都听您的。也多亏了你打探了这些消息回来。要不然,我们还是两眼一抹黑的。”
    第一个村人感激完,第二个村人也连声感激。
    “是啊,辛苦里正了。”
    “……”
    几乎每家每户都表达了感谢。
    杜老二最后摆摆手,示意这些都是他身为里正应有的职责。
    接着杜老二就想着让大家各自回去,先用破布、干草和树枝,搭些棚子暂时住着。
    就听到二儿子杜鸿羽突然出声:“我刚刚走到那前面的大宅子附近,看了看,里面果然一个人也没有了。陛下既然把这处地界给了我们,这如今无主的庄子自也是我们村的。”
    杜鸿羽观察着村民的表情,发现没什么不对劲的,继续道:
    “这么大一处宅子,总不能白白荒废了,总要有个去处才行。大家伙是怎么想的呢?”
    “这……”众人心里一瞬间都冒出了同一个念头。
    宅子只有一座,给谁,当然是给里正了。
    这会到是李大力先出来,表达了观点:“这就一座宅子,于情于理,也应该是给里正你们家,我们都没有意见。”
    村里人接腔:
    “是的,我们都没意见。”
    “里正,这房子,就你们家住吧,要不然,谁住谁心里都不踏实。”
    “是啊,里正,就该是你们家住的。”
    于是,上一次杜老二当选里正时的奇异场景又出现了。
    作为最大受益人的杜老二,仍旧是还没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事就定下来了。
    这处三进的大宅子,以后就归他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