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 275.第275章 宋徽宗:我,赵佶,光宗耀祖!
    第275章 宋徽宗:我,赵佶,光宗耀祖!
    ‘南明。’
    讲台之下,这帮大明朱家村的天子储君,此刻目光皆是汇聚在面板宣纸上「南明第一帝:弘光皇帝的光辉人生」中的‘南明’二字。
    除却少数几个摆烂透顶的之外,大部分眉间都是透着思索之色。
    当一个王朝中途不小心覆灭了一次,后世把这个朝代的国祚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前后划分,这已经是史家基本操作了。
    典型的例子有,东西周、东西汉、东西晋、南北宋。
    正因为众人都知道这些史学上默认的记载规则,所以老朱和这帮朱家天子储君心中才有疑问,比如汉分东西、宋分南北,哪怕是西晋那等废物王朝,国祚依旧是东西两晋加起来一起算。
    可为什么大明的南明就不能算入总体国祚之中?
    多一年那也是业绩啊!
    南明难道就这么废?
    先前老朱就南明国祚为什么不计入大明国祚的这个问题问过仙师,当时得到的回答是,待上课讲到南明之时,自会有答案。
    现在,就是揭晓答案的时间了。
    与此同时,季伯鹰瞥了眼右侧外教区的赵大。
    “赵匡胤,你先前剩下的问题,接下来会一同在这趟实践课中讲解。”
    话音落。
    座位上的赵大身躯一怔,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连忙起身,恭敬行礼。
    “谢仙师赐解。”
    “嗯。”
    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台下的这帮大明天子储君,接着淡淡开口。
    “首先,我们进一段幻境。”
    话音落,朱家村的这帮人脸上皆是透着一丝对幻境内容的期待之色,毕竟他们已经许久没有进入仙师的仙灵幻境了,心中颇有一些小激动。
    与之相比之下,唐家堡和赵家庄等众,他们从未体验过,压根就不知道仙师所言的幻境究竟是什么东西,但是一听‘幻境’两个字,就很玄乎高大上。
    “尔等都给我认真看,认真听,谁若是敢在半途之中分心走神,休怪我这个做祖宗的不讲情面。”
    李二一脸严肃,眼角余光瞥了眼身后坐着的唐家堡一众,低语冷声道。
    这一声断喝,让刚准备偷懒打个盹的李隆基身子一颤,他是在座的大唐天子中,唯一一个被太宗皇帝亲手踹断过肋骨之人,已经是有心理阴影了。
    赵大也是微微偏头,扫了眼身后这帮北宋天子。
    虽说身后这帮人都并非他赵匡胤的嫡系子孙,但毕竟也是继承了他的衣钵,心中虽很是不爽,还是履行着身为一国太祖应尽的职责,何况仙师还说了这一次会同步解答他的问题。
    并没有开口多说什么,赵大只是随意将手中把玩的玉斧搁在了旁边的扶案之上,包括车神赵二在内的一众,都是瞳孔一缩,纷纷是聚精会神。
    强者从不多言,一切尽在玉斧中。
    至于坐在左侧外教区玩魔方的祖龙以及假寐备课的赤帝子,也都是在听见‘幻境’的刹那,眼眸中升起了兴趣。
    此处顺带提一嘴,五代第一大佬柴老板,在先前季伯鹰带着众人开启大唐行之时,就已经主动向仙师要求回去了,大概是有什么要紧事,可能是赶着去灭对应时空的赵家满门。
    而此刻,讲台c位。
    季伯鹰于狗系统之中搜索完毕提前准备好的课件,随即一念而动,开启了36d全息投影。
    忽~!
    顷刻之间。
    整个醉仙楼主堂的所见景致,骤然发生变化。
    众人心中,一股强烈的失重感骤然而升。
    除却朱家村这帮早已体验过「升天」的天子储君之外,唐家堡和赵家庄人不少都是发出下意识的惊吓之音,有些承受力比较弱的,直接当场就俯下身子嗷嗷狂吐。
    当周遭画面彻底稳固之后,众人发觉,自身已经是来到了白云之上,俯瞰望去,是苍茫大地,从未见过的风致。
    “兄长,这下面是?”
    老朱亦是俯瞰望去,目之所及,是一片烽火战场,这是攻城之战,整个战场的推进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迈进着,显然是加速了进度。
    “宋攻辽之战。”
    仙师一语话音落。
    原本因为失重感而余有心悸的赵大,闻言神色骤然一变。
    压下反胃之感,快步来到仙师身侧,正在拄着金拐呕吐的赵二,此刻也是连手中纯金拐杖都不要了,瘸着条腿同样是凑到了仙师身侧。
    赵宋太祖和太宗,此刻目光都是望着下方之景。
    可见二人眼中,尽是透着灼热之色。
    其他赵家天子一听到这是‘宋攻辽’,惊异之余,也是纷纷望去,毕竟宋辽之争,这是积攒百年之久的宿怨,毕竟在他们几代人所属的时代。
    对辽,宋从未1过,一直都是0。
    “幽州!这是幽州!”
    赵二望着下方烽火城池,熟悉感瞬间涌上心头,激动的喊出了声。
    当年他大破北汉之后,不顾军士疲惫、不做任何筹措,一路急攻幽州,最后将赵大留下的十万精锐,尽数折损于此。
    “喔?那条河就是传说中的高梁河吧,河畔果然是一片驰骋之地啊。”
    老朱棣呵呵一笑。
    赵二:‘(`)/’
    车神老脸一红,硬生生将这口气给咽了下去。
    在老朱棣面前,他也只有咽下去的份,虽然宋太宗和明太宗都是一朝之太宗,但是就功业和历史地位而言,宋太宗也就只配给明太宗提鞋。
    “老四,注意言辞。”
    老朱瞥了眼老朱棣,语气稍待严厉。
    赵二:(▽)
    果然还是明太祖识大体。
    “逃跑也是一门技艺,你要多向人家学习。”
    老朱补了一句。
    赵二:(〒▽〒)
    “是,父皇。”
    老朱棣笑了笑,鄙视的瞥了眼赵二,他永乐大帝一生征战,从来只有他追杀别人的份,何曾逃过,更不需要车技。
    而此刻的赵大,目光则是始终凝落在下方的攻城之战,厮杀之声震天,可见战况已然是陷入了焦灼。
    对于久经战阵的帝王看来,这当下战况趋势也很明显,纵然宋军一直在对城池猛攻,然大概率是攻不下辽军驻守的燕州(幽州)城。
    “能够打到幽州城下,就算是没有攻下幽州,也是已经很不错了。”
    “请问仙师,这时谁为我大宋之君?”
    赵大下意识问道,眼中透着期待之意。
    仙师瞥了眼赵大,淡淡开口。
    “宋徽宗,赵佶。”
    话音方落。
    “好好好!好一个赵佶,果真不愧为我赵炅子孙,实乃我大宋中兴之主!”
    赵二连声称赞道,反正他自己的名声已经是彻底丢光了,只能靠儿孙来给自己长脸了,遇到这般好的机会,必然不能放过。
    “赵佶。”
    得闻此言,赵大亦是眼中精光一亮。
    “咳咳咳。”
    老朱下意识咳了几声,脸皮微微抽动了几下,似是在强行忍着不笑出声。
    “朱兄,你怎么了?”
    赵大见状,下意识开口问道。
    “没,没什么。”
    老朱干笑了两声。
    他朱元璋身为全校唯一和仙师拜把子的兄弟,当然不会打破仙师上课的潜规则,凡属其他各王朝之事唯有仙师可点破讲解。
    “得以百年不忘初心为光复祖宗之基业而努力,这位赵佶可配坐我大宋江山。”
    “仙师,可否带我去见一见这赵佶,我定要当面表彰他几句。”
    赵大微笑说道,眼里对宋徽宗充满了期许。
    季伯鹰瞥了眼赵大以及赵二,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当场点破,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伱还得先让赵大了解北宋这一波攻辽的整体大背景。
    “且先看。”
    话音落。
    下方燕州城,攻城的宋军在接连两次猛攻,损失惨重之下,已然是开始成批成批的后撤,而从城中冲出的辽军,疯狂扑向撤退的宋军,宋军大败溃输。
    从这里就能看出,宋虽是攻城方,但是两军之间的战力和兵员素质,宋比之辽弱了太多,军队极其容易溃散,这是士气高度不足的表现。
    这一幕,看的赵大眉头不由紧蹙,他所在的时代,宋军之强,丝毫不弱于辽国,完全是可以迎面正刚辽军的存在。
    为了省时间,季伯鹰没有再选择继续加速看,而是直接跳跃式快进了这一段。
    唰。
    随着快进,只见这燕州城下的宋军顷刻消失,而是再一次有着军队出现,不过从这一支军队身着的战甲服饰来看,明显不是宋军,而且战斗力之强,也绝非宋军可比,至少比宋军高了两个境界。
    只见在这支大军的强攻之下,城中的辽军终于是支撑不住,燕州城应声而破,一场屠戮就此开始。
    正当赵大赵二等一众人惊讶之余,这周遭景致开始极速变幻,是一幕幕快速剪影,所见皆是战火连绵之景,无不彰显了金军的强大战力,在金军面前,素来强悍的辽兵似是如纸糊的一般,一败再败、一退再退,五京接连崩溃。
    同时,季伯鹰的画外音响起,狗系统更新之后,36d全息投影自带全环绕震撼杜比音效。
    “宋宣和四年,宋与金联手攻辽,辽国天祚帝败走,辽国最终为金所灭。”
    ‘辽亡了?!’
    当听到辽亡之时,赵二脸色欣喜万分。
    “真不愧是我赵炅子孙!”
    泰山帝赵恒也是兴奋溢于言表,他们父子两个做梦都想辽国原地爆炸。
    “赵佶真真乃我大宋第一战神!”
    泰山帝发出感慨赞叹,在泰山帝赵恒看来,自己的这个后世子孙赵佶,显然是为他这个祖宗狠狠洗刷了檀渊之盟的名声,实在是太长脸了!
    相反观赵大,微皱起了眉头,他沙场混迹数十年,通过方才快速变幻的画面,已经是充分见识到了金军之强大,全然就是进阶版的辽国。
    这一场所谓的宋金联手灭辽,说的好听是联手,实际上更像是金把宋当成炮灰小弟吸引火力,给自己降低点战损罢了。
    在金军的眼中,宋军根本就没有与之联手的平等资格。
    于赵大心中,有着八个字油然升起。
    ‘与虎谋皮,唇亡齿寒。’
    接着。
    画面迅速放大,最后追踪锁定在一支正在驰骋的骑军之上,尤为是锁定在这支骑军的首领身上,刚毅的脸庞、刀削棱角,眼眸中满是坚韧,这张脸被放大整个画面。
    “这个人,是我们这堂课要讲的第一位。”
    “耶律大石。”
    众人目光,顷刻间都是凝落在此人之身。
    刹那。
    这张大脸骤然消失,又是有着一幕幕变幻画面,东征西战之景,赫然是一副没落英雄崛起史,同时季伯鹰的震撼杜比音效再起。
    “辽被金灭之后,辽宗室耶律大石率残部继续抗金,于叶密立称帝,称‘菊汗’,汉号‘天祐皇帝’,重建辽国,史称其‘西辽’,并率军西征,一路横扫,大破塞尔柱帝国及中亚各国十数万联军,一举鼎定西辽在中亚的霸主地位,开创了一个丝毫不亚于曾经全盛时期的辽帝国。”
    嗡~!
    投影画面。
    最终定格在一座石铸的空冷大殿之中。
    那是一个斑白之发的中年男人,身披黑色战甲、双手拄着一柄利剑,安静的坐在帝座之上,褶皱双眼目视着前方,已然是失去了呼吸。
    接着,周遭画面如碎一般,湮灭消散。
    众人所见景致,重归醉仙楼之景。
    “咱大明倘若是能有个耶律大石,国祚必定不限于此。”
    老朱不由发出一声感慨。
    纵观历史长河的诸多王朝,能在国灭之后,以一人之力在异域重新开国,并建立起丝毫不逊于亡国之前的疆域盛况,实属是难寻。
    东西两汉,光武帝刘秀虽然光复大汉,但大魔导师本质上用的还是大汉的本土力量,与耶律大石那种身负亡国之难,背负着全村希望,孤军北征开国的境况截然不同。
    至于其他的。
    东西二晋,南北两宋,这两个就更是不用说了,在一场亡国破灭之后,西晋这等彻底成为世家的傀儡,南宋则是彻底偏安一隅,静待覆亡。
    “若非耶律大石早逝,以及他之后的几代继任者都非能君,西辽或许可以趁着成吉思汗崛起之前,重归旧土。”
    老朱棣亦是一声感慨。
    而在这番感慨之后。
    站在仙师身侧的老朱,眉间露出疑惑,下意识脱口问道。
    “兄长,咱这堂课不是讲解南明吗?为何要看这西辽耶律大石的建国史。”
    闻言,季伯鹰看了眼老朱,开口道。
    “横向对比,才能突显出层次感。”
    “复国之君分为三等,上中下三等,上等如辽之耶律大石、汉之光武帝刘秀,他们得以重现昔日强大之国力辉煌。”
    “接下来,我们看中等之君,他们得以延绵百年国祚,维序宗庙社稷。”
    “宋之南北。”
    话音落。
    听闻此话,其他人并没有什么表情变化,赵家庄人则个个都是脸色骤然一变,除却那个因为发病被仙师打了镇定剂,现在还处于昏睡状态下的神经病赵祯之外。
    这帮赵家庄天子都是读过史书的,都很明白,当一个王朝被分了东西南北之后,那就说明这个王朝至少是亡了一次国了。
    ‘大宋亡了?!’
    赵家庄之众的心中,皆是升起这么一句。
    “仙师,既然我大宋战神赵佶已经联合金国攻灭了辽国,那北境的燕云十六州应该都收回来了才对,我大宋重归天下一统,有燕云十六州为屏障,岂会亡国?!”
    重新把金拐拄起来的赵二,脸上写满了‘我不信’。
    在赵二看来,大宋有赵佶这等收回了燕云十六州的中兴之主,怎么可能亡国?!
    应该是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才对啊!
    “是啊仙师,我父皇言之有理啊!是否是哪里弄错了?”
    一旁的泰山帝亦是跟着赵二连连称道。
    “闭嘴!”
    赵大眉头皱起,折身厉声呵斥,眼神瞪了眼赵二父子这一对活宝。
    “老赵啊,你朝的这位战神,怕是脑子不大好使啊。”
    李二安慰着拍了拍赵大的肩膀。
    大唐李二和老朱这帮大明知晓宋史的靠后王朝不同,对于宋朝的事情,李二也是第一次接触,但仅仅是通过刚才的画面和仙师简短三两语,军事天赋已经达到这片世界至尊境界的李世民,已然是洞悉。
    赵大紧蹙着眉头。
    他当然知道李二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宋、辽、金。
    尽管宋辽之间有着百年积攒恩怨,但在国家利益,尤其是在国家安全、在国家存亡面前,任何所谓的恩怨都要摒弃在一边。
    通过方才的画面,尤其是从金军和辽兵以及宋军的作战来看。
    三国之间,军队战力强度对比:宋<辽<金。
    三国之间,地缘分布:辽中,宋下,金上。
    在这种军力和地缘政治分布情况下,但凡是宋朝天子稍微有那么一点脑子,都知道最好的策略就是放下和辽国之间的恩怨,联合比金军力弱的辽国,共同抵御更北面强大起来的金国。
    有辽国作为缓冲地带隔在宋金中间,能够让大宋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
    可偏偏。
    宋徽宗赵佶这位北宋第一才子,选择了与虎谋皮、唇亡齿寒,最后捞了个女真留学生的宝贵名额。
    “这是,靖康之变。”
    季伯鹰扫了眼赵大赵二等一众赵家庄天子,没有丝毫墨迹,也懒得多费口舌,直接将‘靖康之变’的所有内容,以「通晓」方式,尽数打包给了赵大这帮赵家庄天子。
    这一次打包的大致内容范围,从宋金联合攻辽一直到金军攻入汴京,洗劫汴京,将徽钦二帝连同妃嫔公主宗室上千人、押赴北上,北宋灭亡。
    (为免水字,靖康之变具体内容就不在此展开,这四个字知名度很广,如有哪位亚父不甚清楚,可自行度娘关键词‘靖康之变’查知)
    大量的信息涌入脑海之中,尤其是赵佶的那一番番骚操作,甚至为了不背负亡国之名,把自个亲儿子给推上台背锅。
    大宋第一背锅侠——宋钦宗赵桓。
    赵二以及泰山帝等人,都是傻眼了,说好的大宋战神呢?!
    这一刻。
    平日里素来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的赵大,脸上的肉在抑制不住的颤抖!
    手中把玩的玉斧,发出嗡鸣之音!
    ……………………
    大宋宣和时空。
    汴京,皇宫,太庙之前。
    此刻在这太庙之前的广庭,一场盛大无比的祭祖典礼正在进行着。
    王公贵族,勋贵大臣,但凡京城里只要是有品级之人,都是班列在这太庙群臣之列。
    而在这太庙的正前方广庭,有着一条由宋徽宗最爱的奇石铺成而上的阶梯,直通十丈之高的圆形祭坛。
    在这祭坛之上。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年方四十,依旧帅成一枝的宋徽宗赵佶,此时一脸骄傲自豪,身着帝皇冕服,站立在这祭坛中央,俯瞰着他的群臣百官。
    距离他最近的位置,除却往后背锅侠皇太子赵桓之外,便是他的六大心腹,后世极为有名的北宋六戝。
    这也是徽宗一朝最有权势的六个人: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
    “全仰官家雄才伟略,我大宋才能攻灭辽国,复我汉家燕云十六州,官家之绩,是为功盖三皇,德高五帝。”
    “故,臣等斗胆,为官家向天请封,号为教主道君皇帝。”
    身为六贼之首的宰相蔡京,朗声拜道。
    宋徽宗崇尚道教,这一点全国上下,就连街边讨饭吃的乞丐都知道。
    “拜见教主道君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六贼齐跪,山呼万岁。
    后方文武百官亦是跟着齐齐跪拜,山呼之音,顿时在这太庙广庭响彻不绝,传荡九天。
    “教主道君皇帝。”
    赵佶听着耳畔之音,微微一笑,眼中有着得意之色。
    对于这个称号,很是满意,也很坦然的接受了。
    寻常人信教是做个虔诚教。
    赵佶则是不然。
    我要做老大!我要做教主!
    毕竟这宋徽宗赵佶可是连玉皇大帝都能册封的主。
    赵佶在得到辽国皇帝耶律延禧败逃,得到辽国四京覆灭的确切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迫不及待的诏令诸臣,于太庙设下这祭祖之坛,决定亲自登坛祭祖,告诉祖宗这个好消息,向全天下炫耀一波自己这位中兴之主的功绩。
    “大宋先祖在上汝等在天有灵。”
    只见赵佶挺直胸膛、昂首望天,傲然朗声道。
    “我,赵佶,可受得起一声光宗耀祖?!”
    ——————————
    ps:在此立誓,此生再不喝霸王别姬之伯牙绝弦,昨晚来了一杯,入夜心悸发慌、头晕目眩,差点以为要寄了,今早起床还有点发晕,简直太可怕了!
    ps:求个月票安慰下,亚父们爱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