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 154.第154章 小朱四:我要退学!万历:摆烂
    第154章 小朱四:我要退学!万历:摆烂怎么了?!(8.4k字二合一)
    仙师一问语落。
    众人都是下意识皱起了思索的眉头,阿标深吸一口气,率先开了口。
    “商之亡,应亡于六罪之首。”
    “殷受继位之后,改革步伐太快,且过于一意孤行,丝毫不顾权贵阶级的反应,任用卑微之人乃至于奴隶,不用兄弟,不用贵族旧臣,以致天下诸侯皆反。”
    阿标的声音刚落定,武宗朱厚照就接着第二个说话了。
    虽然这小子平日里看起来有些嬉闹不着调,但实际上却是老朱家对史学最有研究的一个。
    这一点,从先前他能够一眼认出各朝服饰,便是可以得到印证。
    “再就是,帝辛以极为霸道的方式压制商朝后期逐渐膨胀起来的神权。”
    “在商朝时,神权已然深入民心,帝辛明着压制神权,这就是丧失民心,西周承天命而起,加上作为旧贵族的代表,代天灭商,然后将神权与王权合一,是为天子。”
    一番话出口,众人都听的有些惊讶。
    从神权和王权的这个观点来看待商朝覆亡,着实有些新意。
    就连季伯鹰也是下意识看了眼武宗朱厚照,略显诧异。
    他还真没想到,武宗朱厚照竟然能看到这一层,不简单。
    的确也正如朱厚照所言,帝辛所处的商末之年,神权已经开始逐渐压制王权,甚至于废黜商王。
    如果任由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最终让九州大地提前进入到与欧洲中世纪那般,让神权完全凌驾于王权之上,进而统御万民的黑暗境地。
    而周承天之命灭商,这一波就做的极其之巧妙。
    西周姬氏的做法,是直接将周氏王族定为天家子弟,周氏的祖就是天,这也就等于是把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
    从西周以后,九州大地便是彻底杜绝了神权对王权的干扰。
    而这也是为什么,自周开始的祭祀,都是以祭天地为主,先祭天,再祭地,最后祭祖。
    “精锐之师不在王廷,以不成建制的奴隶而战,自当溃败。”
    老朱棣则是将目光落在商朝的兵力上,在他看来,商亡在于精锐之师都被派去攻打东夷了,典型的被偷家。
    “你们都在说什么东西?!”
    “一个个都听不见兄长方才问题,兄长问的不是商为什么而亡,而是商亡与小冰河期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若是再敢胡言乱答,咱非捶不可。”
    老朱话音落,众人都是瞬间闭嘴。
    不说不错,说错挨锤。
    季伯鹰瞥了眼老朱,心想你激动个啥,我都还没说话,再说了,从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也没有坏处。
    “算了,直接看吧。”
    季伯鹰扫了眼众天子储君。
    话音落的刹那,周遭画面骤然变化。
    进而映入众人眼中的,是贫瘠的土地,是干涸的大川,是颗粒无收的作物,是饿殍遍野的惨状,是数之不尽的流民。
    “商亡于贵族之乱,更亡于民心之变。”
    “而乱民心者,便是这天地之灾。”
    季伯鹰的声音,同时在众人耳畔响起。
    在古代这种封建迷信的时代,但凡是个天灾地祸,哪怕是天空划过一道彗星,最终都会把锅盖到当权者的头上。
    与民稍一鼓动,便可群起而攻之。
    毕竟对于底层小民而言,连一口果腹的野菜都没得吃了,而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伱,只要把最上面坐着的那个人干掉,只要把一个王朝推翻,就有饭吃了,而且有肉吃。
    如果这事摊你身上,你干不干?
    反正未来再差都不可能比现在更差了,不干白不干。
    “如此景象,不仅是商末。”
    周遭的景象,持续性变幻,不再是商朝之景,入汉、进唐。
    “汉之末年,唐之末年,皆是如此。”
    “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时期、五代时期,这些天下大分裂的时代,都是处于一个小冰河期的巅峰时段,这并不是凑巧。”
    “整个天下纷乱不堪,人口锐减,瘟疫横行。”
    “而在四个小冰河期之中。”
    “尤为大明遇上的这一期,持续时间最久。”
    “整个大明二百七十六年国祚,重大天灾共计1101次,且到了明末崇祯之年,最甚严重。”
    话音落。
    幻境破碎,周遭回到了主堂之景。
    而每一个大明天子储君,听到这个天灾的次数,眉头都是紧蹙了起来。
    一千一百零一次。
    这样算一算,平均下来,每年都有五次重大天灾。
    而根据递减的规则,在最后的十几年里,天灾将会变得极其频繁,极其严重。
    “兄长,咱想问个问题。”
    “崇祯年间,天灾地祸严重到了何等地步?”
    老朱眉头紧皱着。
    先前在看过崇祯亡国之后,老朱一直将亡国这件事归结在崇祯身上。
    而现在看来,这口亡国大锅,崇祯固然要背一大半,但不应该全背,这小冰河期也得背一部分。
    看了眼老朱,季伯鹰开口道。
    “崇祯在位十七年,其中有十五年,天下大旱。”
    “赤野千里,颗粒无收,流民饿殍遍野,百姓易子而食,更有大疫横行,病死无数。”
    “有一组数字,你们可以稍微了解。”
    “崇祯元年,朝廷在册人口共计五千余万,而清军入关之后,在册人口仅剩一千四百余万。”
    咯噔。
    听到两个数字,众人心中都是猛的一震。
    短短二十余年的时间,人口竟是锐减近四千万!
    尽管,很多流民可能并没有统计进去,可一旦把流民统计进去,这个数字恐怕将变得更加恐怖。
    大旱十数年,这粮食产量能掉到什么地步,流民数量又得恐怖到一个什么程度,百姓没有饭吃,甚至连树皮都没得吃,岂能不乱,岂能不反。
    阿标紧皱着眉头,加了一句。
    “久旱必蝗。”
    提起蝗灾,更是让人头皮发麻。
    蝗虫所过之地,就算麦秸秆都能给啃个干净。
    “仙师,学生有一事不解,小冰河期导致全世界变冷,那为何又会大旱?”
    宣德帝突然想到这一点,皱着眉开口问道。
    其他人听完愣了愣,把这个问题一想,的确如此,他们其实不理解世界变冷和干旱有什么必然联系,在他们看来,这应该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才对。
    季伯鹰扫了眼众人,其中具体的气候变化,说了这帮人也听不懂,不如简单一些。
    随即拿起斗笔,在这面板宣纸上写下了一行简单的字。
    「变冷→水汽减少→降雨减少→草木减少→降雨再减→大旱→蝗灾→流民→起义→亡国」
    收笔,喝茶。
    至于这帮人究竟能不能看懂,季伯鹰就懒得管了。
    “接下来,我们先入一段幻境,然后再去一个地方。”
    话音落。
    当众人目光还落在宣纸上的这一行字,思考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时,周遭景致变幻。
    如鹅毛般的大雪,纷扬而落。
    “这是十月的广东。”
    接着,场景又是一换,众人出现在一条冰河之上,极目望去,万丈冰封,还有被冻固在河面上的运船。
    “这是冰封后的南北运河。”
    再刹那,众人脚底下又换成了一片皲裂的贫瘠土地,映入眼中的都是稻子,可却无一株谷穗。
    “这是曾经丰沃的荆襄之地。”
    幻境之变,如片快剪一般,映入每一个人的眼中。
    “这些,都是明末之景。”
    从开始到结束,前后也就盏茶时间。
    当周遭如碎幻灭,一切重新回到主堂之后,这帮天子储君的脸色都是凝重到了极点。
    他们想过小冰河时期带来的灾难很严重,但是没想到严重到这等地步。
    “再去一个地方。”
    不等众人做好心理准备,当话音落下的时候。
    整个主堂之内,除却怜香和惜玉之外,所有人都是于原地消失。
    ……………………………
    崇祯时空。
    天,是灰色的,似是蒙上了一层脏兮兮的滤镜,怎么都看不真切。
    京郊一座荒落的村庄,蚊虫苍蝇飞满了天,空气中弥漫着腐臭。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整个庄子只有七八个垂死,或者说已经死了的老人,因为身上的蝇虫额外多。
    这些人因为年纪太大了,留恋家乡,与其做个流民死在逃荒的半路上,不如饿死在家中庄里,这辈子也算是有个归宿。
    再就是三五个羸弱不堪的小孩,父母不忍心将其易子而食,只能扔在这破落村庄,与庄里的老人一同自生自灭。
    轰…!
    雷声余隆,金色的闪电划过天际,狂风刮过这一座村庄。
    然而这些人,并不怎么在意。
    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他们已经在等死了。
    “兄长,这里是?”
    老朱环视一圈,周遭破落之景,映入眼底,触目惊心。
    “崇祯时空。”
    季伯鹰没有多言解释什么,只是朝前走了几步。
    这是一处墙角,有着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披散着头发,正蹲在地上,双手在干裂的土里挖着,任凭手指被干裂的土块划破,也是丝毫不在乎。
    “小孩,你在做什么?”
    阿标带着疑惑,半蹲下身,面带微笑,询问道。
    而小孩根本没有在意阿标的问话,只是双目囧囧盯着这个坑,注意力全神集中。
    最后,在这半尺深的洞中,挖出了一条小拇指大小的蚯蚓。
    小女孩一把将这蚯蚓揪出,带血的手擦了擦脸上的土灰,眼里终于是露出了笑容。
    “这下阿公就不用饿死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小女孩发现自个身后这突然出现的一大批人,顿时吓得脸色大变,第一时间将手里的蚯蚓捂在心口。
    “这,这,这是我的。”
    她的第一想法,并不是担心这些人是好是坏,也不担心自己怕不怕,她担心的是这手里的蚯蚓,这是她给自家阿公挖的。
    “你,在做什么?”
    老朱深吸一口气,声音略有发颤。
    “阿公说,只要在土里挖到了大虫,就不用饿死了…”
    小女孩怯怯着声音回答着。
    众天子储君,沉默了。
    一声长叹。
    永乐朱高炽快步上前,蹲下身,从袖子里取出一大袋肉饼,全数塞在了小女孩怀中。
    当小女孩惊喜之余,再次抬头想感谢恩公的时候,已然是再无身影。
    至于永乐大胖为什么只给点吃的,而不给点金豆子,其中原因也简单。
    这种灾年,就算是一点吃的都可能抢出人命,要是给金豆子,一旦被人盯上,这小女孩和她的阿公,断无活路。
    …………………………
    洪武时空,醉仙楼,主堂。
    这一趟来回极快的崇祯之旅,让每一个大明天子的心情都变得沉重无比。
    他们显然不愿意接受,自己治理下的大明,在若干年之后,最终竟然变成那般惨状,百姓已经沦落到易子而食,掘虫果腹的不堪地步。
    老朱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微微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整个主堂寂静如墨,就连空气,都似是凝结了一番。
    季伯鹰扫过这帮人,他之所以给这帮大明天子看这些幻境,费这般时间去一趟崇祯时空折腾。
    要的,就是现在这个结果。
    人,唯有近距离的感受体验之后,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会认真的去提前做好预防,以免这样的覆辙,在各个时空再次发生。
    就像关云长当年大意失荆州一样,如果关羽提前看到了的结局,自然也就不会大意。
    “听好了。”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们,怎么做,才能让大明渡过小冰河期最后的疯狂。”
    季伯鹰的一句话,打破了死寂的气氛,每个人都像瞬间活过来了一般,目光都是紧落在季伯鹰之身,一个个都是竖起耳朵,生怕错漏一字。
    “当第四次小冰河期的巅峰期到来之时,大明将会分成两种情况。”
    “一,假如大明的白银扩张计划已经完成,或者说完成了一部分,那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以万国养一国,只需要强行加大对海外粮食的引入,大明就完全可以扛过小冰河期。”
    “当然,这个代价是饿死其他国家的人,毕竟小冰河期不是针对大明,而是全世界。”
    “二,皇家天工院之内的机构,必须要有专事于农学研究的设置,专注于提高粮食的产量,提高粮食作物的耐旱耐涝性,这都是对帝国稳定的保障。”
    “三,这也是最为直接的办法。”
    季伯鹰抬手一点,刹那间,在每个人的桌上,都出现了一个冒着热气的烤熟了的甘薯。
    同时,怜香惜玉上前,为每人都呈上了一捆甘薯藤。
    烤熟的甘薯是成品食物,按照规则,季伯鹰可以直接具现,但是甘薯藤不是。
    这些甘薯藤,都是季伯鹰昨天运动完之后,连夜扛着锄头去万历时空的某一处甘薯地里偷拔的,还差点被看田的狗给咬了。
    甘薯藤这种美洲作物,是被西班牙从美洲带回后,在万历二十一年由海商陈振龙传入大明的,在场的这帮天子储君所在的时空,像嘉靖隆庆可能见过甘薯,但绝对没见过甘薯藤。
    “你们回去之后,即刻以朝廷名义,向民众开始大面积推广甘薯种植。”
    “凡种植甘薯者,三年免税,三年后税减五分。”
    甘薯这玩意,生熟都能吃,不仅耐旱,产量还高,还耐储存,真是给块地就能疯长。
    缺点就是味道不咋滴,吃多了胀气。
    所以在万历年间引入之后,也只是在福建广东等地小面积的推广,并没有全国性铺开,毕竟在广大的老百姓看来,有香喷喷的白米饭吃,种这破玩意干嘛。
    而等到天启崇祯之年,饥荒遍野之时,就算有心铺开,也是来不及了。
    清军入关之后,开始大力推广甘薯,一个外来异族入主中原,能够做到两百多年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白莲教和长毛不算),甘薯之功,不可忽视。
    九州是一片坚韧的土地,在九州大地成长起来的人,但凡是只要能吃饱一口饭,但凡是不至于饿死,民众就不会造反,就会无怨无悔的埋头给帝国干到死。
    这一点,古往今来深谙之。
    “用这个玩意就能解决百姓的果腹问题?”
    小朱四盯着面前的甘薯藤,拨弄了几番,一脸的不可置信。
    “甲三,我来问你,稻米一亩可产粮多少斤?”
    「甲三」,小朱四的学号。
    话音落。
    小朱四愣了,他只知道吃粮食,哪还知道种粮食。
    其他天子储君也都是一个个眼神躲闪,显然,这帮九五至尊都不知道。
    “亩产两三百斤,丰年时能达到三四百斤,应是差不多了。”
    老朱想了想,开口说道。
    说到底还是老朱这个老农民朴实,哪怕是当了十几年皇帝,依旧还能记住农作物的产量。
    “嗯。”
    “一亩甘薯,可产数千斤。”
    嗡…!
    这帮天子储君傻了,眼睛都听愣了。
    数千斤?!
    世上还有这么高产的粮作物?!
    也是在这一刻,他们终于才反应过来,为什么这玩意能救荒了。
    并不在意这帮天子储君的惊讶,维度打压就是这样,就像你第一次知道地球只是粒宇宙尘埃的时候,这是想象力的超模。
    “好了,本节课关于小冰河期,就此结束。”
    季伯鹰呼了口气,起身拿起斗笔,在这宣纸上写着的「小冰河期」四字之上,划了一横。
    “接下来,是今天的实践观察课。”
    「万历三大征——大明最后的荣光」
    “上课之前,休息一刻钟。”
    “吃块瓜,降降火。”
    抬手一点,在众人的桌上,都出现一块无籽西瓜。
    大明国祚到1644年结束,而十七世纪的西瓜,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甜味的,明朝更是把西瓜称作寒瓜,一般都是拿来入药作用。
    三个朱高炽,率先开啃,眼神都是一亮。
    “甜!”
    其他人见状,纷纷开吃。
    接着,季伯鹰折身上了楼,也不管这帮吃瓜皇帝。
    ……………………
    小半盏茶时间之后。
    阁顶雅间。
    临窗之畔,季伯鹰手中夹着的烟卷静静燃烧着。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开始上课之后,季伯鹰就不大喜欢抽而是习惯将这烟作为时间闹钟,点燃了就让它自己烧。
    此刻在季伯鹰的对面,坐着一个人,永乐老朱棣。
    “仙师有事吩咐请直言。”
    “只要是朱棣能够做到的,必定给仙师办,就算是朱棣做不到的,赴汤蹈火也要给仙师办妥。”
    老朱棣和其他人不同。
    他对季伯鹰,除却对仙师的敬重之外,还有着无限感激。
    毕竟,季伯鹰把他老婆从坟里挖出来了。
    “一桩小事而已。”
    “过几日,我需要你代我去一趟洪熙时空,以玄清教化天尊之名,诏令洪熙百官万民,遵从天子新政,解决洪熙时空令行不一的问题。”
    闻言,老朱棣爽朗一笑。
    “仙师放心,此等不过小事尔,交予我手便是,必定为仙师办的漂亮。”
    老朱棣已经去过两次洪熙时空了,轻车熟路。
    “嗯。”
    季伯鹰注视着老朱棣。
    “你要记住。”
    “这一次和之前两次不同,这次你是以神使的身份,而不是以永乐帝的身份,你所要做的,是在洪熙时空构建百官万民心中的神权。”
    话音落,老朱棣也是深吸了一口气。
    “朱棣明白。”
    话音落。
    咿呀。
    雅间的门,开了。
    小朱四穿过半开的门缝,跟做贼一样溜了进来。
    “哎哟,老大你也在啊。”
    小朱四看到老朱棣一愣,接着很是乐呵的打起了招呼。
    在小朱四的称呼中,大哥就是朱标,而老大则是老朱棣,自然而然,老二是朱老四了。
    老朱棣看了眼小朱四,对于这个年轻的自己,他还是很乐意指点。
    “小三,你找仙师何事?”
    “小事小事。”
    “仙师。”
    小朱四走上前,给季伯鹰行了个礼,这才坐了下来。
    接着,这小子拿出袖中珍藏的半截雪茄,以及大概率是从老朱那里顺来的火柴,划拉点燃。
    季伯鹰眼神微愣。
    这雪茄,应该是半年前的了吧,不过雪茄这玩意,只要保存得当,可以放很长时间。
    季伯鹰不知道的是,这半年多来,小朱四去哪都带着这根雪茄,尤其是重大场合,往那一坐,雪茄一叼,火柴一点,那叫一个杯王之王。
    不过小朱四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爱装杯,倒也能理解。
    “什么事。”
    季伯鹰瞥了眼小朱四,无事不登三宝殿。
    “仙师,我……”
    小朱四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季伯鹰,眼神认真了起来。
    “仙师,我想退学。”
    此话一出,季伯鹰没有什么表情变化,老朱棣则是眉头一皱,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小三,仙师在此,断然不可胡言。”
    “你我今生能得仙师授道,乃是天大的福分,岂能轻言退学。”
    在老朱棣看来,这个洪武时空的自己还太年轻,思想不够成熟,容易做出一些不明智的事情,比如竟然提出退学。
    “原因。”
    季伯鹰淡淡开口,看向小朱四。
    小朱四放下手里的雪茄。
    “我是这样想的,有仙师在,洪武时空的大哥必然不会再发生薨逝,既如此,我留在这里继续上课的价值也就不大。”
    言语至此,老朱棣也是眉头一皱。
    因为,小朱四这话说的有道理。
    只要阿标还活着,洪武小朱四就不可能成为储君,更不可能成为未来的天子,那留在这天子储君班的意义,自然也就不大。
    “说实话。”
    季伯鹰那双眼,平静注视着小朱四,似乎看透了一切。
    被仙师这般盯着,小朱四顿时心里发毛,接着尴尬的笑了笑,挠了挠头。
    “好吧。”
    “仙师,我想为国远征,我想为大明开辟大航海。”
    “我深知父皇近日来为诸将掌兵之事为忧,而开辟大航海绝非一日之功,让任何一位将领长期率领十数万的精锐之师远航,父皇都不会放心。”
    “我更是知道,父皇心中一直在抉择,大航海之帅,究竟是选将还是选王。”
    季伯鹰微微一笑,这算是小朱四的实话了。
    “你可知,远航一途,很可能有去无回。”
    这话,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大海之上,茫茫无际。
    纵然是率领十数万精锐之师,纵然是再雄威的铁甲战船,在一次龙吸水面前,屁都不是。
    毕竟,大明即将开启的大航海时代,和之前郑和下西洋完全不同。
    “我知道。”
    小朱四凝重的点下了头。
    “为了大明,我愿意一搏,纵死无悔。”
    旁侧的老朱棣听到这里,眼中精光闪烁,猛的一拍小朱四的肩膀。
    “不愧是我!”
    “老大支持你!”
    季伯鹰听的一愣,这话怎么听起来那么绕。
    而就在老朱棣的话刚落。
    开了一条缝的门被推开,老朱和阿标都是大步入内。
    看这样子,偷听有一阵子了。
    “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儿子,不愧是咱大明的燕王,有志气!”
    “父皇,大哥。”
    小朱四略显惊慌,连忙是站了起来。
    老朱笑得很是开心,走上前拍了拍小朱四的肩膀。
    他这些天的确一直在纠结大航海统帅的这个问题,大将肯定是要派的,但是主帅绝对不能是将,就算是徐达,他也不放心,必须要有个亲儿子领统帅之位。
    起初,老朱考虑的是从老二老三中选一个出来,毕竟老二老三在统兵上都有一定才能。
    但是自从得知老二是个不折不扣的变态,老三则是性情残暴之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而其他的藩王要不就是没有将才,要不就是年龄太小。
    若不然,老十七朱权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只可惜现在的朱权才三岁,总不能让个刚断奶的三岁小娃统帅十数万大军出海。
    “四弟,你有此番报国之心,大哥深感欣慰。”
    “大哥相信你一定能披荆斩浪,为我大明开辟旷世海路,扬我大明国威于四海。”
    朱标深吸一口气,以手摁在小朱四肩膀,眼神中满是鼓舞。
    “大哥,你……你不生我气了?”
    小朱四有点激动,眼眶都红了,这还是大哥这几天来第一次主动和自己说话。
    “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好生气的,你大哥我岂是小肚鸡肠之人。”
    阿标大度一笑,重重拍了拍小朱四的肩。
    “对对对,都是自家兄弟。”
    老朱棣也是笑呵呵的站起身来,想要加入这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大集体。
    “滚。”
    阿标瞪了眼老朱棣,让老朱棣刚张开的手一滞。
    不是说好的自家兄弟吗?隔了个时空就不认血缘了?!
    顿时间,气氛略显尴尬。
    季伯鹰干咳两声。
    “既然老朱同意你前往,那你就去吧。”
    “记住,若有危急之时,可摇动风铃,我可救你一命。”
    小朱四闻言,顿时神色激动越发激动,退后两步,朝着季伯鹰扑通一声就是跪了下去。
    “仙师授道解惑之恩朱棣永生不忘!”
    ‘邦’。
    结结实实的在地上磕了个响头。
    “走吧,下去上课了。”
    季伯鹰拍了拍小朱四的肩膀,率先朝着门外走去,老朱和阿标都是紧随其后。
    刚走到雅间门槛,脚步一顿,瞥了眼身后的小朱四。
    “对了,你要去开辟航线,与上课实则并不冲突,往后你若有空时,可继续应风铃之邀来上课,如果时间不凑巧,那便不需应风铃之音。”
    语闭,季伯鹰便是沿着红木楼梯走下。
    小朱四顿时一愣,接着大喜。
    他当然也想继续上课了,但如果能一边开创功绩,一边上课,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谢仙师!”
    原来鱼与熊掌,皆可兼得!
    下楼之后。
    老朱率先喝了一声,这帮正在自由活动的天子储君,纷纷是反应过来,连忙是回到各自的座位。
    阿标和大小朱棣也都是回到各自的座位,老朱和季伯鹰则是走上讲台。
    “仙师,这个万历,可是翊钧?”
    朱载坖看着宣纸上的「万历三大征」,尝试性的开口问道。
    “不错。”
    季伯鹰微微点头。
    “万历帝,朱翊钧,大明第十三帝,亦是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在位共计四十八年。”
    “对于万历一朝,后世称其为,万历中兴。”
    万历中兴?!
    小蜜蜂朱载坖闻言一喜,厉害啊!
    自个不管事,可是这生的儿子可以啊!
    这么一算,自己也是有功于大明啊!
    “既然翊钧都做了四十八年,那我怎么也有个十八年了。”
    朱载坖露出满意的笑容。
    “你?”
    季伯鹰瞥了眼朱载坖。
    “如果我不加干预,你明年就崩了。”
    咯噔。
    朱载坖瞬间懵逼。
    他突然感觉后背一阵发凉,突然也想通了一件事。
    难怪万历做皇帝做的久!原来是我这个爹死的早!
    “老规矩,观察实践课在实践之前,去见万历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这位万历皇帝,究竟是怎么治国的。”
    “以及,这万历三大征,为何又是大明最后的荣光。”
    “还有万历中兴,究竟是怎样的中兴。”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要在这个命题之后,再加一行。”
    言罢。
    季伯鹰折身,拿起这笔架上的斗笔,挥毫如墨,在这「万历三大征——大明最后的荣光」后面又加了一行字。
    「人生不摆烂,快乐少一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