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返2003拆迁前 > 第229章 毕业季的来临
    第229章 毕业季的来临
    第229章 毕业季的来临
    芒果台的选秀全国总决赛还没开始。
    心朋友已经乘着这股东风火遍大江南北。
    与此同时,校内网的全民网络选秀也终于在一堆狗屁倒灶中,勉强选出了前十名。
    至于所谓的经纪合约,则是连影儿都没有。
    榜单前几名的用户,除非猪油蒙了心,经历过一摊子烂事儿后,估计也不敢跟校内网签什么合约。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心朋友去年自己搞的那届选秀节目中走出来的几个用户,他们如今都如愿地出了单曲。
    虽然只有单曲,跟别人拼盘卖专辑,但人就怕对比,一对比,就觉得他们这拨人混得还行。
    在看到心朋友如今的火热之后,已经成为艺人的他们,立刻增加了在网站分享日常和动态的频率。
    他们这些网络上红起来的艺人,还是有不少忠实的拥趸。
    他们的动态一更新,粉丝们立刻在他们的评论区盖起了高楼。
    当初选秀时留下的讨论版块,也出了不少精华帖子。
    甚至还有些过于激动的粉丝,跑去芒果台选手的留言区里面介绍起了他们自己喜欢的选手。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闹得几拨人从选手的留言区吵到专为选秀节目开的“2007快乐男声”版块。
    赵咏薇看着后台数据,心里美滋滋。
    在这一刻,她体会到了流量带来的好处。
    虽然一开始的争端是由粉丝们自发引起的,但后来几方人马越炒越烈,水穿石也是在其中添了一把火的。
    有异议,有争端,就意味着流量,意味着有更多人的关注。
    不管最后哪家粉丝更胜一筹,心朋友的网站数据是不用担心了。
    合作商也会满意。
    毕竟他们的广告被更多的网友看到了,有更多的人会去购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郑明达兴冲冲地拿着电话冲进来,“又有公司要追加广告合同。我说了新的报价,对方一点不在乎。”
    在更多公司涌入表达想要进一步合作的情况下,赵咏薇很快敲定了广告位新的价位。
    而主动打进电话,想在他们网站打广告的,根本不在乎价位,只要求必须给他们最好的广告位。
    郑明达放下电话,脸上肌肉因为激动而在微微颤抖,他破音地大声说道:“你们知道吗?还有过去那些瞧不起我的公司老板,竟然主动给我打电话,和颜悦色地说要请我吃饭!”
    以前他上门拜访,在对方公司的保安和前台那里,就受到了白眼。
    至于老板,态度好一点的会见他一面。态度不好的,让他在办公室里等上几个小时后,再以没时间为借口把他打发了。
    没想到,昔日狗眼看人低的那些人,竟然愿意主动与他交好了。
    赵咏薇微不可察地扬了扬眉梢,意味深长地问道:“你答应了?”
    “当然没有!”
    郑明达回得毫不犹豫,斩钉截铁。
    “说什么请我吃饭?不就是想跟我们公司谈合作吗?”
    想跟他套近乎,他还偏不吃这一套。
    郑明达在心里暗暗想着。
    他的话让赵咏薇和梁文斌暗中对了一下眼神。
    两人从对方的眼睛里都看到了释然。
    还好,他没让他们失望。
    2007年5月初。
    随着选秀节目六大唱区冠军赛的直播节目在芒果台的播出,心朋友和水穿石两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芒果台这么大的电视台。
    “他们是看我们前期的宣传做得太好了,才会这么早就帮我们做宣传。”
    赵咏薇一语道破玄机。
    要不然,以芒果台以往的操作,不到全国总决赛,是根本不会提到心朋友和水穿石的名字的。
    现在还有几个追他们选秀节目的观众,不知道他们喜欢的选手在一个叫做心朋友的网站上面注册了官方账号。
    他们可以通过这个账号,与选手互动,与其他观众们交流。
    既然如此,芒果台也不吝啬做这个好人。
    反正观众们去看网站,也不会影响到他们追节目。
    毕竟选手在心朋友网站上的分享,是绝不允许跟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有重合的。
    手里掌握着独家资料和素材,芒果根本不担心帮心朋友的宣传,会让观众跑掉。
    相反,还会进一步增加观众对他们节目的忠诚度。
    毕竟,他们一周只能播放一次,而剩下那么多时间,要让观众时时刻刻惦记他们的节目,那心朋友恰巧能起到这个作用。
    梁文斌等人听了赵咏薇的话,纷纷点头赞同。
    芒果台做好人,送他们人情,他们接着就是。
    但就像师妹说的那样,他们可不欠芒果台的什么,别想在后续的合作中,以此道德绑架他们。
    在商言商。
    工作上的事情,让赵咏薇忙得脚不沾地。
    学习上,她则迎来了毕业季。
    她的毕业论文终稿终于通过了,查重率终于降到标准要求之下了。
    接下来,她只需要等着毕业答辩即可。
    只是,她有些不敢想象,四年的大学生活,时光如白驹过隙,快得她根本来不及反应。
    时间仿佛在她眨眼之间就完成了四季的转换。
    晚上她难得地回宿舍住,在卧谈会上发出感慨时,室友们纷纷开怼。
    “那是你每天太多事情要忙,当然没去关注时间的变化了。”
    “你自己数一数,从大三开始,你有几天是住宿舍的。”
    自从公司正式开起来之后,她经常加班到很晚。有时候,回来时大家已经熄灯睡了。
    为了不打扰到室友们的睡眠,赵咏薇后来就回家睡了。
    所以,她也很久没有跟室友们这样熄灯之后躺在床上,说说各自的近况了。
    当得知大家都安排好了去处,考上研究生的,找到工作的,还有家里人在老家帮忙安排好了工作的,赵咏薇不由得感叹。
    “我们宿舍里的人都很棒啊。只是,除了谷雪萍是北京土著继续在四九城生活,其余人怎么都没留京?”
    其余四人,竟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外地工作和求学。
    有老家是南边的,像方青和王纬茹,两人直接表示,“四年了也没适应北京干燥的气候,还是我们南方好。”
    老家在山东的潘维维,嘿嘿一笑,“我舅帮我在我们老家的市里,安排了一份体制内的活儿。”她大方地说出来,本来也没想瞒着她们。
    “这么牛b?”几人异口同声。
    “不用大惊小怪,就是个临时工而已。”
    “诶!”其余人差一点就要嘘她了。
    体制内的临时工,也不是谁都能找到的。再说了,有关系有人脉,先是临时工,很快就会成为正式工。
    “那你呢,佩珍?”还剩下大她们一岁的宿舍长张佩珍。赵咏薇可没想放过她。
    明明熄灯了,六个人的床边也都拉着帘子,张佩珍却莫名觉得赵咏薇的这句话,就像问在她耳边。
    她一个哆嗦,“唐山离北京不挺近的吗?以后想我了,去找我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