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王博超又笑道“看子鸿兄满脸喜气,这是有什么好事?”
    任俊杰放下箱笼,坐了下来,摆摆手笑道“诶,哪有什么好事?没事没事”
    王博超瞥了一眼,笑了笑说道“莫非是下午能见到嫂子而高兴?”
    “诶,小孩子懂什么,看书看书”
    “呵,说的好像你比我多大似的,子鸿兄还是一如既往的厚颜无耻”
    “多话”
    不一会,书院的钟声响起。
    郑章知拿着一叠卷子悠哉悠哉的走了进来。
    众学子见状,纷纷站起身来,作揖一礼“山长好”。
    郑章知微微点头,还了一礼“坐下”
    众学子坐下来后,郑章知缓缓说道“现在开始季考,将卷子传下去吧。”说着,郑章知将卷子递给了前排的学子。
    当任俊杰拿到卷子后,简单的扫了一眼,10道帖经题,5道墨义题,还有一篇策论。
    郑章知坐在书案前,清了清嗓子,说道“午时四刻(12点)一到就收卷,动笔吧”
    平时11点就下课,今天是季考,所以才延长了下课时间。
    “是,山长..”众学子纷纷应了一声。
    季考比月考还要严格,因为这是关系到书院班级的升降,如果两次季考都不及格,那就得降级,如果拿到了甲等,那就可以升级,不过在甲班已经升无可升了,大家伙只要拿到甲等乙等就能保持不被降级。
    任俊杰打算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跟正规科举考试一样,先在草稿纸写答案,后面再誊抄在卷子上。
    任俊杰打算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
    首先是10道帖经题,这帖经题其实就是类似现在的填空题,也就是在四书五经里挑一段话,让你接下一句话,就这样。
    其实说来说去,考科举都离不开四书五经,只要你能背熟了,那拿个童生肯定是没问题的,再往上就要考你的策论时文了。
    第一道题: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
    任俊杰答: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也。
    第二道题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任俊杰答: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三道题: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任俊杰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
    第十题:其次致曲。
    任俊杰答: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任俊杰挥挥洒洒的将10道帖经题给答完了,为原主的功底点个赞,加上他这段时间的勤学苦读,这种小题他还是轻轻松松的。
    接下来就是5道墨义题了,这墨义题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挑一句话,让你以书面的形式,简单直接的回答题目,也就是简答题。
    第一道题: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任俊杰答:对,有不为,知所择也。惟能有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邪?谨对。
    这就是墨义题的书面形式答题,先写“对”,再写内容,最后以“谨对”结尾。
    “...”
    第五道题: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任俊杰答:对,圣人以天下无不可有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然而终不往者,知其必不能改故也。谨对。
    任俊杰挥挥洒洒的也将这五道墨义题给做好的,这对于他来说so easy,问题不大,这些慢慢做慢慢想,他还是可以的。
    难的就是那些截搭题,也就是考官将一句话写一半或者打乱,让你去猜,这才让人崩溃,不过截搭题要在院试才会出现,所以他要想考取功名,那还须要努力将四书五经给背熟了。
    此时是早上7点半,还有4小时半才收卷,但任俊杰也不敢耽误,直接做起了策论题。
    这次书院季考的策论题:安国全军之道。
    任俊杰看着题目,小脑袋飞速的转动着,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原句: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意思是: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应该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道理。
    这道题是明朝嘉靖十四年的殿试策论题。
    任俊杰不急着动笔,他要构思一番,现在就是考验他写小作文的能力了。
    一个优秀的读书人可不单单只会背几页书,能考上秀才的,哪一个不是学识渊博?只不过是受于当时的环境,眼界只能看到这么点,所以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头看,才会觉得以前的读书人迂腐。
    就好比我们现在回头看看小时候做的事情,是不是觉得有些幼稚或尴尬,都是一个理。
    还有人说科举取士是封建糟粕,但你们却不知道,如果没有科举,普通人根本难有出头日,科举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制度,从民间选拔官员,跨阶层流动,不至于让权力都掌握在贵族手中,存在一千多年的制度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只不过是这套制度不适合现在罢了。
    要解策论题,就要结合现在朝廷的基本情况,有论点有论据,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写上去。这就能看出上书院学习和自学的差距了。
    上书院学习,夫子会给你讲现在大环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政策,那里那里又发生什么事等等,自学就只能靠自己摸索,闭门造车,啥都靠自己想像,除非你是世家子弟,从小见多识广,否则你很难有优势,这也就是农门难出贵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俊杰这段时间以来,对大魏已经很了解得很清楚了,课堂上山长也经常讲过。
    现在大魏建国六十三年,正是国力强盛之时,经过三代帝王的修养生息,现在大部分地区百姓都安居乐业,除了开国初打的两个大仗外,这些年没啥大的战争,但边境摩擦小事还是有的。
    大魏在休养生息的同时,北方的大辽也是虎视眈眈着,不过前些年东北女真部落的强势崛起,打破了两个大国的对立,现在国际上的关系很是微妙。
    女真部落原本是臣服于大辽的,但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女真反了,还建立了帝国“大金”,自此,大辽多了一个头疼的敌人大金。
    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金现在对于大魏的态度,至少还是友好的。
    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正史中的北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