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 > 第457章 拖字诀
    第457章 拖字诀
    第457章 拖字诀
    还有一些跟风早、价值一二十万的小厂,借着两位大老板的东风,也保住了自己的产业。
    那些反应慢的中小厂的结局则悲喜参半。
    如果你手段强、当地政府和善,捐家产不过是走走过场。
    如果你手段弱,和当地领导关系一般,当地经济状况一般,急需一笔资金改善生活,捐家产就真的成了一项慈善活动。
    这些中小工厂的结局,也让更多还在观望的工厂更加犹豫。
    逃避可耻但有用,再拖一拖,外面的风向一天一变,万一不用捐家产就挺过去了呢?
    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的打击。
    拖无法解决问题,是慢刀子割肉,总比直接对着脖子来一下的好。
    周兴然猜杨三泰入职的那家冰箱厂就在实行“拖字诀”,然后把自己拖垮了。
    这种时候应该选择快刀斩乱麻的,就算产业没保住,好歹手里能余下一些钱。
    王豆子:“周厂长、林主任,你们能不能帮三泰在厂里或者单位找个吃饭的地方?临时工就成。”
    说完,王豆子热切的看着周兴然,她更希望杨三泰进入汽车厂工作。
    林嘉琦单位里基本上都是坐办公室的,在里面工作的人都是干部,很少有普通工人的岗位。
    如果杨三泰进去了,可真就是个临时工了,连个努力方向都没有,王豆子有自知之明,他们家是没有能力帮杨三泰在团市委转正的。
    嘴上说有个临时工干干就成,可是舍得孩子一辈子当临时工?
    周兴然这边职业路线选择多,先进去当个临时工人,只要好好干,多找找法子能转正的。
    “你们来的还真巧,六月份一厂要招一批工人,七月份中都厂要招一批工人,我回头给你们带一份招工细则回来,离招工还有一段时间,好好准备,一定能进去。”
    周兴然有给两个汽车厂招人的打算,还谁都没给说。
    周兴然没有保证一定能招杨三泰进去,可提前知道大纲、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学习,这样还考不进去的话,周兴然不想收个麻烦进去。
    王豆子听懂了,连连鞠躬感谢:“多谢周厂长,多谢了。”
    “三泰,快来谢谢周厂长。”
    “谢谢周厂长。”
    “王姐,这件事你们自己知道就行了,别往外说了。”
    还不到贴招工告示的时间,说了也是给自己招竞争对手。
    “我懂我懂,一定不会说的。”
    王豆子想明天得拿点什么东西上门感谢一下。
    晚上睡觉前,林嘉琦问周兴然:“今天看王姐说的那些,中都厂和红日纺织厂不会有什么事吧?”
    “没事,安全着呢。”
    “梨乡沟呢?要不要给兴家等人打个电话说一声?”
    周兴然:"没有比梨乡沟那几个厂子更安全的工厂了,一厂都比不上那两个厂子。"
    "罐头厂、肥料厂可都是切切实实的村集体工厂,挣的钱一分不留全分给村里人了,就算兴家想捐,县里也不敢收。"
    "县里收了,村民们得闹个底朝天。"
    "要担心的应该是夏成益那边的工厂,他那边的问题应该也不大,南方不像北方查得严,他门路又多,我明天打个电话问问他。"
    "我们最应该担心的应该是宁瑾和燕子。"周兴然侧过身子看着林嘉琦笑起来,"你不能因为她们两个厂子小,就忽视她们?"
    "林嘉琦同志,你不能搞歧视,小心宁瑾回来跟你闹。"
    "他们两个那边刚起步,投入资金不小,一毛都没挣到,马上就能挣钱了,这时候捐出去,有机会体验一下什么叫血本无归,相当于杀了一只刚要下金鸡蛋的母鸡,两个丫头得哭死。"
    "哎呀。"林嘉琦猛的坐起,还别说,她还真给忘了。
    "你干嘛去?"周兴然拉住往下滑的林嘉琦。
    "我给宁瑾打个电话。"
    "现在都几点了?"周兴然指指外面。
    "哦。"林嘉琦懊恼的爬回床,然后又往下滑,"我实在担心,爸妈睡觉晚,这个点应该还没睡,我给他们打个电话,让他们明天去看看宁瑾。"
    "别,你休息吧。"周兴然把拽她回来,"这个点打给爸妈,会让他们误会这件事十万火急,他们又帮不了什么忙,不是干着急吗?他们年纪都那么大了。"
    林嘉琦躺回去,忽然捂住自己的额头:"我到底是年纪大了,总是忘事,又喜欢干糊涂事,我以后不会老年痴呆吧?"
    "你年纪要是大,我岂不是出门就得被叫爷爷?"
    他可比林嘉琦还大一些。
    第二天,周兴然先给夏成益打了电话,夏成益说是小麻烦,让他不用担心。
    周兴然给林嘉琦打电话,林嘉琦发愁:"开个公司可真不容易,没事的爸爸,还没有人来找我的麻烦。"
    "公司里一个产品都没有,就算来找我麻烦,也是压着不让我售卖,我也没什么东西可以卖,不让卖就不让卖吧,不可能一直这样,药等得起。"
    "我手里有三个快要完成的药品,其中一个学校老师全程参与,实在不行我卖它,有老师帮我撑场子。"
    周兴然:"好,你心里有数就行,你说得对,不会一直这样。"
    "撑住,好事不怕晚,也许两年后的市场对你更友好。"
    九十年代,不少老牌国营药企因为进入多元化扩张道路,反而延误了自身的发展,让很多中小药企占去一部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