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 > 第417章 我卖雪糕养你
    第417章 我卖雪糕养你
    第417章 我卖雪糕养你
    周兴然知道邱慈说的另外一条路多半是他来找自己的原因,于是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邱慈却转了个弯,突然问道:“周厂长这样的聪明人,应该能猜到上面削减军费、不断裁军的依仗吧?”
    一个国家一共只有一块钱,要花钱的地方却有无数个。
    怎么分配这一块钱才能取得最大成果?
    其中必然有取舍。
    以目前情况看,军队就是被舍弃的那一个,而这一块钱里面有五毛甚至更多都给了经济。
    虽然已经有了核武,但我国军工产业在60年代就进入了一个瓶颈,然后从七十年代中期一直到现在,处于一个不断被裁军、削减的状态。
    70年代末期,军工产业还做过各种挣扎,想要谋求一个好的发展,上面对军工的态度还算温和。
    哪像现在,直接裁军百万,军费削减过半,简直让人心惊胆战。
    就像邱慈说的,很多军工厂为了存活下来,都转行做了别的,你还能期望军工有发展吗?
    外面突飞猛进,自己停滞不前,本来就落后于人,这怎么让人安心?
    万一有人想对我们发起战争,那不是被动挨打吗?
    别人或许会担心,周兴然这个提前知道结局的作弊者很坦然,他知道这已经是一个很完美的抉择了。
    上面依仗的就是现在美国和苏联两厢对峙、两伊战争打得火热。
    有人顶在前面吸引火力,虽然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正在偷偷发育。
    80年代外面打仗,我们挣钱。
    90年代外面平静了,我们用80年代挣到的钱开始发展军工,军工呈现起飞之势。
    利用国际局势左闪右避,再次出现在人前时,我们已经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这个决定很大胆,也很成功。
    邱慈:“军费被削减,国内进工厂生产的武器军队吃不下,但是国外吃得下。”
    “有些进工厂不像我们厂这样挣个块儿八毛就满足了,人家照旧卖武器,挣得钱都得用坦克往回拖。”
    根据上一世的统计数据,两伊战争期间,我国靠卖武器大概赚了50亿,还是美元(不包括东风三导弹)。
    受惠多是些濒临破产的小厂。
    这些厂子在两伊战争没爆发前,经营就不太好,和五四军工厂以及核工厂没得比。
    随着上面不断打压军工,五四军工厂、核工厂凭借自身底蕴能够撑过阵痛,转行买其他东西。
    而那些濒临破产的小厂没得选择,不拼一把,只能宣告破产。
    谁料,这一把拼的太成功,反倒比原先有头有脸的军工厂过得还要滋润。
    至少这些小厂还在生产武器,还能称得上是军工厂。
    其他已经转行当军工厂,比如五四军工厂,是该叫它军工厂,还是应该叫它雪糕厂?
    邱慈:“两伊越打越火热,还不知道要打多长时间,那些卖武器的可算是发财了。”
    邱慈又羡慕又嫉妒。
    “有钱不赚王八蛋,我也得趁战争结束前跟着挣一波。”
    “哦?”周兴然挑眉,“邱厂长既然想,那就行动,不知道找我是什么意思?”
    “我难道还能帮你用武器吗?”
    “就算需要车辆运武器,也得找一厂谈,一厂有货车,而不是找中都厂,中都厂成立没多长时间。”
    “不怕邱厂长笑话,中都厂所有的成果都在你眼前了。”
    周兴然侧过身来指了指y1车身和轮胎:“除此之外,没别的东西。”
    “邱厂长来找我,总不会是好心带我发财的吧?”
    “你还别说,y1还真挺适合战场的,尤其是配上我们新研发的轮胎,过坑攀升,压阻挡碾尸体,绝对能带你逃出生天。”
    “邱厂长卖武器的时候愿意将y1打包一起卖给他们,分成好谈,保证让你满意。”
    邱慈没想到周兴然还挺幽默,幽默的他冷汗直冒。
    “周厂长说笑了,我要是有这么大的能量,今天就不会来找你帮忙了。”
    “他们两个都打了五年了,购买渠道已经固定了,我这时候去插一杠子,哪个愿意让位置给我?”
    “我也不能用阴私手段,提前出口武器的厂子在内部或许争斗,对外绝对一致,他们肯定不可能将利益分给一个‘外人’。”
    “我要是敢使诈,我怕我的雪糕摊子保不住。”
    “所以只能光明正大地售卖,只要两伊愿意买,谁也阻拦不住,是他们自己没有留住客人。”
    “问题是,都是中国的军工厂,军工产业又停滞了这么多年,大家的水平都是一样的,谁又比谁强?大哥别笑二哥。”
    “怎么光明正大地卖出去?”
    “同样质量的武器,已经产生信任的老商家,我必须有远超其他军工厂的优势吸引才能两伊的注意力,才能卖出武器。”
    “很不错的想法。”周兴然鼓掌,“看的出来邱厂长不是刚想出来的,应该已经筹谋一段时间了。”
    “虽然我与邱厂长才刚认识,但也能看出邱厂长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有想法、有执行力,我相信邱厂长很快能实现所求。”
    “我期望如此。”邱慈看了一眼周兴然,叹息道,“想提高竞争力,最好的办法是将武器更新迭代。”
    “其实我们早该更新迭代了,咱们出口的那些武器被叫做廉价装备,以量取胜。”
    “那些进口的东西,一个个都卖上了天价;咱们出口的瓷器、纺织品,在国外也不便宜。”
    “凭什么到了武器就变成廉价装备了?”
    “如果五四军工厂生产的武器足够精良,不但能打败对手成功卖出武器,还能卖个高价,卖一个出口货物应有的价格。”
    "而且我想把卖武器这门生意一直做下去,就更需要精良的武器了。"
    "现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厂子,等两伊战争一结束,又有哪个国家愿意买这样低质量的武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虽说两伊现在打得火热,可局势变化不过一朝一夕的事,我不愿意将主动权放在他人手里,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邱慈又说了一遍:“所以,我来找周厂长帮忙。”
    然后邱慈神色严肃道:“在这里,我需要郑重的对周厂长说声抱歉。”
    “我一开始的言辞可能引起了你的误会。”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武器更新的事情,心里犯愁,收到了沪上汽车厂发的邀请函,其实我不用来的,因为也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闲着没事,想着过来散散心也好,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周厂长,也遇到了y1,这次车展来的很值。”
    “我想和你谈合作,谈合作自然要先了解对方。”
    “自打有合作意向起,我派人特意去打听了一下周厂长的事情,竟然打听到周厂长竟然改良过枪支。”
    “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过于分散,无法取得太大的成就。”
    “周厂长如此成功,也完美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改良枪支算你的爱好,但一个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爱好。”
    “所以,我又派人打听了一下,就打听到了你弟弟的消息,无意冒犯。”
    “周厂长的兄弟是军人,我们军工厂又与军队联系亲密,这一切都彰显着我们的合作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决定改良二代坦克,y1的发动机让我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这样的发动机别说带起一辆轿车,就算带起一辆货车也很轻松,我希望三代坦克也能有一颗这样强有力的’心脏‘。”
    “周厂长,你觉的怎么样?”
    顿了顿,邱慈又说:“钱不是问题,我卖雪糕养你。”
    周兴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