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 > 第385章 出口
    从电视台回来,周兴然叫白春来。
    一个厂长该做的事情他都做了,剩下的是手底下的人事了。
    等白春来出去后,周兴然拿起桌子上的资料继续查看。
    虽然看得十分认真,其实周兴然在摸鱼,因为他看的不是和一厂有关的资料,而是中都厂的。
    y1已经研发完了,速度不快不慢,卡在过年前完成。
    周兴然想在过年前彻底把y1的事情解决掉,只好光明正大的在一厂看y1的资料。
    周兴然看的是关于出口的资料,从开始研发y1开始,他就没打算在国内售卖y1。
    国家对外汇把控严格,出口产品的手续办理自然也严格,进口则要简单很多,国家一直在鼓励进口。
    随着开放,国外寻求利益,国内寻求发展,二者算是“情投意合”。
    汽车方面,国外很多厂子以教授技术的名义与国内的汽车厂合资,实际上国外根本没有教多少东西。
    想要知道点东西,还得另花钱。
    国外都是将重要零件运到国内,在国内组装,然后进行售卖,挂了国内厂子的半个名字,美其名曰合资。
    国内汽车产业被压的喘不过来气。
    这些都是上一世的真实写照。
    这一世周兴然这只小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合资侵吞乱象依旧存在,毕竟落后国外许多年,但没有前世那么严重了。
    自全面教授平城078的技术后,周兴然又组织了两次会。
    一次是向其他厂子教授了冠军1号的部分技术,一次是组织大家一起交流经验。
    第三次来的人虽然没有前两次人多,可也不算少,大家收获满满。
    国内外企业争议最大的点就在于“钱”,国外认为我教你你就得给我钱,国内认为我只是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明明顺嘴就回答了。
    在国内厂子里同一个车间的工人、师徒都是这样互帮互助的,为什么换到国外就不行了?
    为了此事一家中德合资厂频频闹出矛盾。
    周兴然就是在扩大利用这个点。
    努力出口也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方式。
    一厂之前的车辆也有出口的,销量最好的是pc130和平城078,但只在东南亚地区和非洲的某些地方有不错的销量。
    在发达国家的销量平平无奇,甚至没有销量。
    pc130研发出来的时候,在国内算是一辆优秀的轻卡,受到各地工厂欢迎。
    看到pc130在国内反响这么好,于是上面决定出口pc130。
    可pc130在发达国家只能算质量一般般,销售不好算正常。
    但平城078的质量不输发达国家的车辆,可它在发达国家销量依旧不好。
    因为平城078的质量虽然不错,可发达国家质量不错的车子有很多,消费者可选择范围广。
    外国研制的车子更符合当地居民的喜好以及身高体重的数据,使用起来更舒服。
    国外人没有必要去买一辆不熟悉的品牌的车子。
    而且某些国家敌视我国,暗地里打压,更不会买平城078了。
    在那时,周兴然就意识到,要想在发达国家卖出销量,你的质量不但要好,还要具有独特性。
    80年代西方国家的年轻人正是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的时候。
    先让他们感到惊奇,总会有些有钱的冤大头想要买来试一试,在使用的过程中,他慢慢地会发现这辆车的质量还挺好。
    购买者一旦满意,他会向自己的朋友推荐,朋友再向他的朋友推荐,一直辐射下去。
    周兴然很早就在脑海里构想一辆类似y1的车辆。
    只是y1不适合在一厂研发。
    一厂作为国营厂,主攻适合百姓使用的小轿车,难以接受y1这类型的车辆。
    所以他建立了中都厂。
    周兴然打算用y1在国外试水。
    如果能成功,说明他真的找到一条正确的路了。
    但中都厂作为一个无名小厂,想要出口产品有点困难,手续繁杂。
    之前一厂出口时,都是上面觉得不错,直接提走出口了,所有手续办理的简洁迅速,有些需要跑腿的,下面人直接办好了。
    中都厂没有这个待遇,只能周兴然自己去办。
    机动车登记证、汽车检测报告都好办理,周兴然跑了两趟,露了露脸,没人为难他,按正常的手续走,过了证件就下来了。
    外贸合同等材料周兴然交给了白春来让他拿去给专业人士办。
    一厂有出口经验,合同流程成熟。
    白春来知道中都厂的事情,其他人不知道,交给白春来去做不会引人注意。
    周兴然拿着这几份资料去办出口许可证。
    办理出口许可证的工作人员认识周兴然,他还以为一厂有汽车要出口,一看厂子,对不上。
    "这是哪家汽车厂,竟然请的动周厂长来办证?"
    周兴然没有说话,工作人员也不尴尬,检查过证件没问题,将盖过章的许可证递给周兴然。
    "周厂长,都给您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