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太子造反,自然是诛九族啦! > 第35章 身份逆转!
    李嗣夜气的欲要发狂。
    面对从小陪着他长大的福伯,一时间倒也无可奈何。
    福伯轻信了周阳,这却怪不到福伯。
    异姓王满足不了周阳的胃口,周阳要的是整个大雍!
    是他李嗣夜给的太少了。
    不过在精神高度紧张之下,福伯突然间脑子里灵光一闪:
    “殿下,周阳造反,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啊!”
    闻言,李嗣夜瞥了一眼福伯,没好气道:
    “怎么讲?难道孤还得谢谢他不成?”
    福伯稳了稳心神,一脸的低眉顺眼,嘿嘿笑着:
    “殿下请想,现如今周阳占据了京城,陛下生死不明,那么殿下回京平叛岂不是名正言顺?”
    李嗣夜脑子不太好使,听完了当时有点发懵:
    “回京平叛?孤是要…”
    说话说一半,李嗣夜猛地打了个激灵,瞬间转怒为喜:
    “对!孤就是要回京平叛!”
    “孤乃父皇钦封的太子,而周阳这个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原本李嗣夜是造反,宁肯背负叛逆的骂名,也要回京干掉亲爹,他自己当皇帝。
    现在形势逆转。
    造反被截胡了,周阳顶上去了!
    太子变成平叛的了!
    他带着老丈人赵南山于汉州起兵造反,虽说胜了一路,可这一路都是打过来的。
    关关难过,关关过。
    只因他是叛逆,名不正言不顺,那些大雍的臣子自然要阻拦他。
    拿上次屠城的海壶关来说。
    一帮蠢货守将和军卒,打到实在没辙了才投降,李嗣夜才得以度过这道屏障。
    眼下又遇到了难关。
    虎牢关!
    因为距离京城太近,一直派不上用场,逐渐废弃了。
    可是海壶关失守以后,大雍朝廷马上重启虎牢,再次拦住了李嗣夜的脚步。
    这一座关隘表面看着不大,但比起海壶关更加易守难攻。
    无奈之下,李嗣夜和镇南王兵分两路。
    镇南王表面佯攻,继续围着虎牢;李嗣夜则是带人抄小路,绕过虎牢,直奔京城。
    都是这个虎牢关害的。
    否则,李嗣夜很可能比周阳先一步打到京城。
    而这个大麻烦换到当下,似乎就要迎刃而解了!
    你们不是忠于大雍吗?
    陛下生死不知,本太子回京平叛,这下子没有阻拦的理由了吧?
    李嗣夜越想越激动:
    “来人!准备笔墨纸砚,孤要写檄文!讨逆檄文!”
    一篇讨逆檄文,横空出世。
    李嗣夜是个废物,当然没那本事,都是他手下那些人写的。
    署上李嗣夜的名字以后,叛军动员了大量人力,加急通传给大雍各个州。
    ……
    话分两头。
    周阳这边当然也没闲着。
    京城刚一稳定下来,胡江海和公孙易,还有屡立奇功的老宦官,带着一万轻骑兵,直奔乾州。
    原路返回,畅通无阻。
    乾州州府的南大门是关着的,只开着侧面的小门。
    老宦官手持黄橙橙的圣旨,领着两个军卒,趾高气昂的进了城。
    “乾州州牧李洪升,刺史赵永刚,还不快快接旨!”
    二人早已被城门外的一万大军惊动,看到老宦官是来传旨的,当即躬身回道:
    “臣李洪升/赵永刚,恭祝圣安!”
    老宦官不假辞色,一本正经在那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北伐军胡江海、公孙易两员将领,一万骑兵,即刻起接管乾州城防,不得延误!”
    “钦此!”
    紧接着,圣旨交到州牧李洪升手上。
    李洪升和赵永刚都有点傻眼。
    这是从何说起啊?
    乾州兵力空虚,大部分都被皇帝调走了,回援一些军队也在情理之中。
    可为什么是北伐军?
    要回援,那也应该是乾州本地的那些军队!
    更何况北伐军不是要平叛吗?
    这些能够斩杀蛮子的精锐,还是骑兵,没道理跑来驻守乾州!
    然而老宦官做不得假,跟着李元浩多少年了。
    圣旨更不假。
    专用的绸布,鲜红的玉玺印章,怎么看都是真的。
    再说胡江海和公孙易,当初北伐军路过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
    确实是北伐军将领。
    处处不假,处处又都透着诡异!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点开城门!”老宦官催促道。
    俩人略微犹豫了一下子。
    不过转念一想,城外这一万骑兵,真要是意图不轨,大可以化整为零,伪装成普通百姓从小门进城。
    先进来个几百人,占领城门就足够了。
    然后是大军随后掩杀,以乾州州府现有的兵力,绝对抗衡不了这些精锐。
    想到这,李洪升抬手招呼了一声:
    “开城门,迎大军入城!”
    吱呀呀,大门缓缓开启。
    胡江海在城外一看,顿时笑了:
    “哈哈,跟大帅说的一样,他娘的,货真价实的圣旨和老宦官,确实好使!”
    这一套流程简直轻车熟路。
    就连老宦官,诈开城门都有经验了,脸色不红不白的,煞有介事。
    一万骑兵,一刀一枪没动,大摇大摆的骑着马,进了乾州州府。
    从进城到接管城防,一气呵成。
    中途没遇到任何意外。
    安顿好老宦官,李洪升和赵永刚还专门请胡江海和公孙易到府衙叙了个旧!
    “胡将军,公孙将军,一别数日,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又见面了。”
    李洪升打着哈哈。
    就在这时,府衙的一名公差,火急火燎的跑进来:
    “大人,大人,不好了!出大事了!”
    李洪升顿时神色不悦:
    “慌里慌张的,成何体统!没见到府衙有贵客吗?”
    公差顾不上其他,急吼吼道:
    “大人!是檄文,城内收到太子散发的檄文,北伐军反了!”
    唰~~~
    整个厅堂内,除了胡江海和公孙易,其他所有人,脸色煞白一片!
    太子檄文,北伐军,反了?
    冷不丁听着,有些荒唐。
    太子造反,是反贼,北伐军则是陛下特命班师平叛的。
    两边的身份被颠倒了。
    可是结合大军入城之前的种种诡异之处,乾州州府这些当官的,脑子一转就明白过味儿了。
    众人甚至都没敢去接那张檄文!
    所有人,战战兢兢的瞧向了胡江海和公孙易。
    公孙易笑眯眯的,对着众人频频点头,丝毫不带慌张。
    胡江海更加从容,屁股一撅,直接站了起来:
    “檄文?给俺老胡看看,写的都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