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回归八零再就业 > 第247章 新农庄雏形
    第247章 新农庄雏形
    </h1>范副县长这顿吃的很舒服。
    不像是那种工作餐,也没有人在一旁奉承着说着一些影响食欲的话。
    农村人说陪着吃饭,那就真的是陪着吃饭。
    大家都是闷头吃饭,谁都没提其他的事情。
    当然了,这夸赞一下做菜的当家媳妇的话还是要说的。
    一桌子的菜,加上一锅汤,一筐馒头,八个人吃了个干净。
    范副县长也是一边摸着肚子一边打着饱嗝。
    他吃了两个大白面馒头,还有两碗汤,另外,那些菜他都吃了不少。
    李秘书更是,他觉得,这是他这两年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饭。
    吃完了饭,任敏及时送上新泡的茶,大家这才开始继续聊天。
    厨房里的大小媳妇这才都彻底松了口气。
    看着赵金富又领着范副县长和李秘书往外面走去,田翠香这才招呼大家开始吃饭。
    “大柱家的,把这些给老太太给端去。”田翠香把准备好的饭菜递给任敏。
    任敏没说话,脚步轻快的端着饭菜去了堂屋。
    厨房里,王爱芬和黄彩英手上拿着馒头,就着韭菜炒鸡蛋,青椒炒肉丝,也开始吃饭。
    “大嫂,范县长他们吃的应该还满意吧!”王爱芬小声问道。
    田翠香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后才说道,“肯定满意的。
    要是不满意,怎么能都吃完了呢?”
    王爱芬和黄彩英一听,也是,不满意的话怎么会吃完呢?
    “大嫂,那我们下面该做什么啊?要准备晚饭吗?”黄彩英问道。
    田翠香摇头。
    “不用,大柱告诉我的,说是他爸说的,范县长他们下午三四点就要回去了。
    我们准备好这顿午饭就行了。
    至于田里的事情,那就是老赵他们兄弟几个的事情了。”
    王爱芬和黄彩英一听,也不管了。
    就是,这家里的事情大小媳妇们都忙完了,田里那些外面的事情,可就是这些老爷们忙的了。
    果然,赵金富带着范副县长和李秘书出了赵家的门后,就往田里走了。
    范副县长和李秘书两人觉得眼睛都不够看的了。
    那些新的盖着薄膜的大棚。
    </tt_keyword_ad>里面种的那些蔬菜长势良好不说,看起来好像更鲜嫩整齐。
    还有那些新挖出来的池塘,站在塘边上就能看到里面的鱼儿在来回游荡。
    “这几个塘里种了藕,等到九月的时候,荷叶都败了后就能起藕了。
    估计也就是八月节的时候,大家就能吃上鲜藕了。”赵金富说道。
    范副县长点头。
    种藕,这又是一个副业,真的难为赵家人能想起来这些的。
    “还有莲子什么的,也都是金贵东西,等晒干了,到过年的时候,又是一笔收入。”赵金贵插话。
    范副县长和李秘书看着刚冒头的荷叶,不断的点头。
    他们可以想象,等到盛夏来临的时候,这里将是多美的一副美景。
    “这么多塘?管的过来吗?”范副县长笑问。
    赵金富笑着指了指不远处喂鱼的任晓钊。
    “那孩子叫任晓钊,养鱼养虾一把好手。
    他现在已经带着庄子上感兴趣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养了,教的很认真的。
    估计最多也就三年吧,这肯定人就够用了。”
    范副县长一愣,任晓钊?怎么在赵家庄还有姓任的?
    “是任家庄那边的?我记得任家庄也有两个鱼塘的,但是就是没有这边的大,也没有这么多。”李秘书插话道。
    赵金富坦然说道,“就是任家庄的,我家儿媳妇是任家庄人。
    家里想养鱼养虾之后,她就推荐了这个孩子。
    这孩子因为是抱养的,本家不认,在任家庄活不下去了,我就给弄过来了。
    虽然这孩子姓任,但是现在却是把赵家庄当成是家了。”
    范副县长哦了一声。
    这任家庄......本来是占优势的,看来这以后啊,将会被越甩越远了。
    范副县长带着大家在池塘边慢慢走着,看着塘里的鱼虾自在的游着,心情不免更加轻松了。
    “范县长,这还有一个多月就是端午节了。
    小龙虾和塘里的鱼也能起一批。
    八月节的时候,大批的鱼和藕也可以上市了。
    等过年的时候,这剩下的鱼也可以上市,那时候把塘清一下,就可以准备明年的了。”赵金富小声说道。
    范副县长点头。
    很多事情,只要开头了,那接下来很多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淮县这里靠着一个大湖,这水产养殖,本身就有着先天优势。
    只是在前些年,因为政策的原因,都荒废了。
    没想到现在赵家庄却第一个捡起来了。
    “你们做的很好,地里没有荒废,副业搞的也很好。
    外面的事情做好了,这家里的事情也不差。
    赵家庄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老赵啊,好好干,等收获的时候通知我们一声,我们到时候啊,肯定要再来一次的。”范副县长说道。
    赵金富一听,高兴的忙不迭的就答应了下来。
    李秘书却是知道,这等下次来的时候,肯定就不止是他们两人了。
    这难得有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县里的主要领导肯定要来的。
    宣传部的人也会来的。
    范副县长沿着塘边慢慢走着,心里是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没想到赵家庄能搞这么好。
    原本他只是认为赵家庄盖了新的蔬菜大棚,挖了几个池塘。
    却没想到,赵家庄改变最大的是人。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眼里都有光。
    都知道找事情做。
    做豆腐的,种蘑菇的,搞各种副业的。
    每家都是养猪养鸡养鸭的。
    简单说,就是到处都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样的农庄才是范副县长最想看到的。
    他是军人出身,比谁都明白,农村和农民的稳固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
    而赵家庄现在的景象,不就是大家理想中的新农庄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要是华夏所有的农村都是这样,领袖说的实现是个现代化应该会很快的吧!
    “老赵啊,多积累点经验,以后啊,别的庄子估计要把你们这里当成是先进来学习了。”范副县长笑道。
    赵金富一听,笑的眼睛都要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