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家人们谁懂啊,系统被始皇截胡了 > 番外一:嬴政4
    番外一:嬴政4
    番外一:嬴政4
    蒙常山不理解,王上一路征讨六国,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为何会偏偏听信什么长生不老?
    又是谁和王上说了长生不老这件事?
    这几年王上很多行为都让他看不懂,虽然说,他看不懂才正常。
    但王上是从哪里听说那么多的人的?
    还让人将他们各地都给找到皇城委以重任?
    难道……
    蒙常山将目光暗戳戳的放在一旁的小宫人身上,王上的反常,是从满宫找这个小宫人开始的。
    黎姜站在嬴政身侧,正巧对上蒙常山怀疑的目光。
    她心里就是一哽,不是,蒙侍卫长这是什么眼神?
    难道是怀疑她撺掇王上追求长生不老?
    她在王上面前就是个小哑巴,难道蒙常山不知道?
    “寡人知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嬴政看着蒙常山道:“寡人还没缺心眼到相信劳什子的长生不老。”
    上一世他都已经亲眼见证,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放在炉子里会带来什么样的威力。
    也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做的,屎尿屁恨不得一个都不落。
    “你就吩咐下去就可,让天下方士进咸阳。”
    蒙常山能怎么办?
    能说王上我不信,然后不去么?
    不能。
    他只能先派人去将传言放出去,若是王上真的动了乱吃丹药的心,他就和大臣们说。
    一起死命的拦着。
    “黎姜,你说,寡人称帝大典结束之后,去封禅泰山如何?”
    嬴政坐在椅子上,手摸着椅子扶手。
    手感不好,没有黎姜给他打造的那把龙椅手感好。
    “王上,奴不敢妄言。”
    嬴政点点头,自言自语道:“那就去吧,选一个好天去。最好冬天去。”
    “瑞雪兆丰年啊……”
    称帝大典后,这一世虽然没有黎姜了,但黎姜的那些提议,还是换了人提出来。
    嬴政心里有些不开心,这人就知道抢黎姜的功劳。
    这些话明明都是黎姜说出来的。
    登基后嬴政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一统六国时,虽嬴政凭着先知尽力减少了开支,减少很多伤亡,减少很多一统过的时间。
    但因为这次没有黎姜搞拍卖,虽然还是有精盐进账,但还是少。
    唯一让嬴政安慰的,就是国库现在勉强还能收支平衡。
    可想到之后抚慰六国百姓,需要散出去的钱财,嬴政还是不免有些头疼。
    这种头疼,在晚上宴请群臣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铁做出来了,铁锅造出来了。
    精盐造出来了……
    嬴政看着摆在自己桌案前的汤汤水水,无比怀念黎姜做的炒菜和卤菜。
    黎姜上一世怎么就没把炒菜的方子给他留下呢?
    是觉得他不好口腹之欲么?
    还是他宫中的厨子实在是太差劲,脑筋太死,都想不到炒菜么?
    上一世,不管是蒸汽机,还是毛笔,纸张,精盐,制铁大伊万亦或是轮船构造图。
    黎姜把所有研究出来的图纸都给了他,可为什么偏偏遗漏了炒菜的方子?
    从嬴政回来,一切都很顺利,唯一亏的就是他的嘴和胃。
    都已经被养叼了,现在又回到肉糊糊,水煮肉的时候,还真是……食不下咽。
    一统六国后,陛下开始在大秦寻觅炼丹术士的事情就传开了。
    不少慕名而来,想要拼一把的方士纷纷赶到咸阳。
    嬴政在后山犄角旮旯给划了一块地,直接将大伊万的方子甩给他们。
    依旧是沿用黎姜的办法,筛选人是走医的路子,还是走炼长生不老丹的路子。
    两世中,唯一的差别在于,上一世是徐福被人找来坑嬴政的。
    这一次,是徐福想要博富贵自己心甘情愿来的。
    上一世,是黎姜安顿他们,不少人想要浑水摸鱼去搏富贵。
    这一次,是嬴政亲自到场,在嬴政的威压下,不少人纷纷选择中药丸,没人敢在陛下面前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能炼出来长生不老丹。
    就连他们自己都不信,若是有这个本事,他们还能混成这样?
    但徐福不论哪一次,和卢生等人都坚定的站在炼长生不老丹的立场。
    “陛下,想要炼制长生不老药,需要很多名贵又稀有的药材。”
    徐福和卢生等人都站出来,想要捞一波大的。
    找草药,得花钱吧?
    珍稀的草药,得他们亲自去找吧?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花钱?
    “不必。”
    嬴政都没理徐福等人,直接将丹方甩了过去。
    “朕……就喜此口味。”
    嬴政想到上一世,黎姜说的话。
    “非此口味不可。你们便好好调配比例,谁能炼制出朕满意的口味,封赏御用丹士。”
    纸上有三个方子。
    嬴政记不得哪个是鞭炮,哪个烟花,哪个是大伊万。
    要不然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特意给他们腾出来一片山。
    这么重要的事情,嬴政命冯劫看管,一再交代,不准让他们出去,也不准冯劫踏入后山丹房的范围内。
    嬴政的命令,他们都是无条件服从,没有质疑,没有人想是不是因为陛下防备他们。
    许许多多的政策一条条砸下去,原本想着还要多费一些唇舌的嬴政。
    发现官员们都老老实实的实行下去,也是这时候,嬴政才知道,上一世黎姜施行成功的每条政令,有多艰难才能做到。
    黎姜就算是国师又如何,不管是她最初的舌战群臣,还是后面被传恃宠而骄。
    都在说明黎姜推行一条政令下去,遇到了多少艰难险阻。
    若是一开始,就是嬴政下令,一开始就是嬴政提议,这样上一世施行起来会不会轻松很多?
    可黎姜说,政令施行下去,不一定会成功,不一定会起到好作用。
    若是以陛下的名头去施行,一旦这政令失败,起了反作用,天下人埋怨的就是陛下。
    可若是政令是黎姜起的头,成功了,百姓会觉得陛下英明神武,失败了,大家会唾骂国师妖言惑众。
    嬴政不管怎么样,都不会沾染上是非的分毫。
    可这一次,没有为他全身心打算的黎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