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成崽崽后被大佬追着喂饭[慢穿] > 304 第 304 章
    一直出了村口,二房夫妻还在帮着推板车。
    三郎坐不住了,在车上扭来扭去。
    小刘氏拍了他一下:“咋地,屁股痒了想挨两下?你看看人家五郎,比你小,比你乖!”
    三郎:“……阿娘,你跟阿爹不回去吗?”
    小刘氏一个白眼翻过去:“也不晓得老宅子什么情况,搬家事多,你大伯大伯娘两个人得忙到什么时候,我和你阿爹,不得去帮帮忙?”
    三郎:“……”
    原来阿爹阿娘要一起,刚才还难过要跟爹娘分开来着,白伤心了。
    景年翘着小脚坐在班车上,好奇地四下看。
    这是他第一次坐板车,也是第一次出村子,见着什么都觉得好奇。
    不过村外也没什么景色好看,泥巴小路灰扑扑的,两边的树木看久了也就那样。
    尤其是当肚子咕噜噜叫起来的时候,景年更是没办法将注意力继续集中在一成不变的景物上。
    “年哥儿饿了?”陆杨氏就在幺儿左近,听见响亮的腹鸣声,摸了把汗问。
    早上婆婆催得急,一大家子都没吃饭,都饿着肚子。
    景年点点头又摇摇头,阿娘好辛苦,推车车流好多汗,他要乖一点儿,不叫阿娘担心。
    陆杨氏安抚地笑了笑:“年哥儿乖,再忍一小会儿儿,等咱们到了新家,阿娘给我们五郎烙饼吃。”
    这次分家是有分给他们一些粮食的,里面有白面,她的小五郎从未吃过纯白面饼子,陆杨氏想,一定要给孩子做一回。
    景年眨眨眼,轻声问:“年哥儿能吃一个饼吗?”
    以前分饼,他都只有小半个,他能吃一个哒!
    陆杨氏鼻头一酸,忙不迭地点头:“能,当然能!”
    三郎凑过来:“大伯娘,我也想吃一整个饼。”
    “吃屁!”小刘氏耳朵可尖,对她家那个倒霉孩子的声音尤其敏锐。
    她手一伸,揪住三郎耳朵:“你在大伯家里头,给我老实点儿,不许哄年哥儿的东西吃,让我晓得你胡闹,仔细……”
    “仔细你的皮!”三郎抢在他阿娘前头说道:“行啦行啦知道啦,阿娘我就这一身皮,你都揭了好几回了。”
    小刘氏:“……”
    她恼羞成怒,揪着三郎耳朵拧了一圈,怒道:“我看你还是皮厚欠收拾!”
    这孩子,昨个儿还心疼他,现在看来,什么要人命的毒菌子,就是儿疹子而已,说不定过个几日便自己消了。
    三郎立刻歪着脑袋,哎哟哎哟叫唤,十分滑稽。
    景年捂着嘴咕叽咕叽笑起来,见三郎看过来,连忙放下手,努力板正小脸:“三哥,年哥儿没有笑哦,不是我笑哒!”
    三郎:“……”
    你是不是觉得我傻?
    有阿娘许诺的饼,景年饿着肚子又坚持了下来。
    因为推着行李车,比走路要慢一些,景年在车上,不知不觉,竟晃悠得睡着了。
    景年是在一片喧闹声中被吵醒的,他睁开眼,看见一个泥巴堆。
    用泥巴堆来形容也不太标准,只是景年没见过这种场景,下意识选了他认知中最靠近的形容词。
    “阿娘,这是哪儿呀?”崽崽奶声问。
    不是说要去新家吗?怎么不去啦!
    陆杨氏沉默着,看向她的夫郎。
    陆文元也呆看着面前的废墟不说话,陆文仲和小刘氏对看一眼,讪笑着开了口:“这……这不然咱还是先回去吧,这没法儿住啊……”
    面前的泥巴堆说是房屋废墟都算抬举了,最高的一堵墙……或许是墙吧,坍塌到只有景年那么高。
    土堆上长满了杂草,稍微有用一点儿的木料都被捡走了,连点儿木头渣子都没剩下,木渣子也能拿去烧火的。
    陆文元有些犹豫,他做好了来开荒的准备,也想过房屋可能十分破败。
    但这已经不是破败可以形容的,荒地都比这好,好歹荒地随便收捡一番就能准备盖房,这里想重盖还得把土堆给推了。
    况且,他们已经搬离陆家村这么些年,村里人还能称得上是远亲,却关系疏远,远不如原先住的五里村的乡邻们亲近。
    若是在五里村,他要盖房,吆喝一声,自有关系亲近的乡邻过来帮忙,平日他也是这般帮其他人的。
    可在陆家村,真叫人生地不熟。
    “要不我们先……”
    陆文元刚想开口说,先回去再做打算,陆景堂突然开口:“阿爹,可在村中寻一户空屋租下暂住。”
    好不容易出来,他可不想再回去了。
    陆文元一愣,陆景堂继续道:“我们的房子已分给三叔,现在回去,便是住三叔的房子,也要给钱的,阿爹阿娘每日过来盖新房,路途遥远,也不方便,倒不如在村中就近租一处房屋暂且住下。”
    陆文元犹豫道:“我们同此处村人不熟……”
    他还是偏向于回去住,租房钱给他弟弟赚去,不比给不认识的人好?
    “阿爹此言差矣。”陆景堂反驳道:“都是同宗同族,一姓的亲人,怎就不熟,昨日阿爹不还见过几位族老。”
    他说话不紧不慢,声调沉稳有力,十分有说服力,丝毫不像个普通农家子,“况且,如今即便不熟,我们搬到此处,将要住下,还能一直不与村人走动?”
    一番话有理有据,听得众人连连点头。
    就连提出让他们回去的陆文仲,也赞同道:“二郎说得有理,是该同族亲们热道热道。”
    在人际交往这方面,陆文元向来对二弟信服,就如同在读书上,他信服陆文达一般。
    听见陆文仲也这么说,他又动摇了。
    陆景堂见状,趁胜追击,补上最后一刀:“三叔嫌我和五郎生了疹子,一心撵我们走,若是要回,阿爹阿娘带蓉娘回去吧,我和年哥儿不回。”
    景年闲得无聊,在车上抠布袋,差点儿把布袋抠一个洞。
    突然听见阿兄叫他名字,还以为自己的小动作被发现了,吓得立刻将手背到背后,大声应了一句:“年哥儿不回!”
    三郎倒是听大人们讲话了,他看看陆景堂,再看看景年,犹豫道:“那我……我咋办?”
    “你不要说话。”小刘氏说。
    三郎委屈地闭上嘴巴,陆蓉轻声道:“我也不回,我要跟阿兄和年哥儿一起。”
    她才不要回去被陆芷笑话,她住的房间,现在已经是陆芷一个人的了,就连陆芳也搬了出去。
    陆杨氏眼圈一红,揽紧了女儿肩膀:“阿娘也不回,阿娘陪着你们。”
    她斜了陆文元一眼:“要回你一人回。”
    陆文元绷不住了:“我没说要回,不回就不回吧,那……那先找地儿安置下来。”
    妻儿都不愿意回去,他一人回去有什么意思。
    陆文仲立刻表示,他可以一同去找房子。
    陆文元松了口气,他不是很擅长同陌生人打交道,以往去县里打零工,也是二弟去找活,他负责卖力气。
    考虑到可能会同女眷打交道,陆杨氏也一同去了,小刘氏留下照看孩子们。
    这么一折腾,早饭更吃不上了。
    小刘氏见几个孩子饿得可怜,不光没得吃,水也没喝上一口。
    这天气又热,小五郎窝在车上,被晒得蔫蔫的,有气无力的样子。
    小刘氏摸了摸怀里的几文铜钱,跟年纪最大的陆景堂说:“二郎,你照看好弟弟妹妹,婶娘去别处看看,能不能讨碗水来。”
    陆景堂点点头,小刘氏又跟其他几个孩子分别叮嘱几句,这才一步三回头的去找水。
    小刘氏一走,陆景堂朝陆蓉招招手,担心她被“传染”,一直被大人拦着不许靠近的陆蓉,立刻跑过来。
    三郎伸手拦了一下:“我阿娘说不让你靠过来。”
    “为什么呀?”景年连忙爬过去拉他阿姐:“是我阿姐,要过!”
    “会染上毒的!”三郎大声说:“你想让你阿姐也出疹子吗?”
    景年摸了摸自己脖子上的疹子,歪了歪小脑袋:“这个红包包,不是吃了坏菌子吗?”
    三郎:“……”
    陆蓉翻了个白眼:“别理他,他是个傻子。”
    她走到陆景堂旁边,陆景堂问:“带了吗?”
    陆蓉忙不迭地点头:“带了带了,阿兄我给你看。”
    她把自己的小包袱撑开,用的是穿烂了的衣服做的包袱皮。
    “什么东西?”三郎头刚伸过来,就被陆蓉一巴掌推了回去:“边儿去。”
    三郎只看见几件叠满补丁的衣服,无趣地哼了一声。
    陆景堂看见压在陆蓉衣服底下的几把草,微微点头。
    这是他丢进院子里的,扔在墙角无人注意,他和陆蓉都没有单独的卧室,仔细收起来若是让人发现反而蹊跷。
    昨日事发突然,他趁其他人不注意给陆蓉使了个眼色,好在陆蓉机灵,领会到他的意思,偷偷将这些药草收了回来。
    否则他们想治好身上的疹子,要么拖下去等它自己好,要么就得再去山上找药草。
    陆景堂胳膊旁边,怯生生探过来一个小脑袋。
    他扭头,见幼弟两手撑着车板,跪在他身侧:“阿兄阿姐看什么,年哥儿也想看。”
    陆景堂掐着他腋下,手臂一提,将幼弟抱入怀中,温声道:“不是有意思的东西,阿兄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故事是什么?”景年坐在阿兄怀里,舒服地往后一靠,仰着小脑袋问。
    “是……”陆景堂思考片刻,一时间没找到合适的语句来让崽崽理解故事的含义,干脆放弃解释。
    “阿兄给你讲了你就知道了。”他说。
    景年特别捧场:“好!阿兄讲故事!”
    三郎眼睁睁看着同时的行为不同待遇,酸丢丢地哼了一声:“有什么稀罕的。”
    但当陆景堂故事讲起来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