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兰芳 > 第二百七十七章 王杰西征
    皇帝永琰坐在上首,一边吃饺子,一边流泪。
    大家伙儿也和永琰一样,一边吃,一边流泪。
    寒风瑟瑟之下,小朝廷的君臣们吃完了这顿带清史上最简单的新年宴,吃得那叫一个肝肠寸断。
    随后,永琰发表了自己的誓言。
    “太上皇蒙难,为兰芳贼人侮辱,年近八十遭此横祸,实乃天怒人怨,兰芳逆贼大逆不道,残暴不仁,人人得而诛之,我为人子,生不能啖赵贼之血肉,誓不为人!”
    永琰下定决心,要励精图治恢复实力,然后反攻京师,反攻江南,进一步消灭兰芳,救回弘历,若是办不成,誓不为人!
    于是新年第二天,永琰就下令迁都到太原,摆出一副励精图治、一雪前耻的模样,连新年假期都不要了,就要光复大清。
    结果没想到老天爷也在和带清作对。
    本来永琰打算迁都到太原安定一下,再进一步迁都到西安,如此才算是稍微安全一些,可以准备后面的行动,但是正月初五,永琰等人刚刚上路准备前往太原,就得到了一个大消息。
    西安失守。
    永琰与和珅、王杰等人得知消息,大惊失色,十分震怖,赶快询问具体情况。
    原来,去年七月底,陕西就出现了反清义军,发展一阵子之后,形成了以王小二、陈大刀、张秀才三人为主要首脑的三支起义军。
    九月底十月初,三支义军发展迅猛,先后攻占了西安府周边的很多地区,麾下义军人数也增加很多。
    王小二义军有三万多人,陈大刀义军有两万多人,张秀才义军也有两万多人,加在一起接近八万人的战斗力量,跟随他们一起的家眷民众则超过三十万人,声势浩大。
    十月中旬,三支义军接连击败各地官府,合力围攻西安府。
    作为带清目前仅剩不多的数一数二的重镇,西安府还是有不少守军的,依靠较为充足的粮食和足够的守军,西安府坚持了两个月。
    本来南下征讨白莲教的陕甘总督勒保得知后路受到威胁、叛军威胁陕西的时候就想退兵返回陕西平定这股义军,奈何白莲教义军死咬着他们不放。
    一段时间的苦战之后,勒保稍稍击退了白莲教义军,又在烧杀抢掠的策略下勉强维持了后勤供应的现状,终于能安排手下将领率领五千军队先行返回陕西救援西安,确保西安不失。
    五千清军在途经汉中的时候与汉中张定军所部义军交战一阵,击退了张定军所部,然后就来不及的北上陕西。
    勒保没想到的是,陕西义军的数量远超他的想象,他只安排了五千人出击救援西安,可是包围西安围攻的义军数量却接近八万,这五千清军很快就陷入了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苦战半個月,虽然给义军带去了近一万人的伤亡,但是本身也全军覆没。
    唯一一支援军抵达之后却又战败,给西安城内的守军带去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一些守军丧失了斗志,打算投降义军。
    十二月底,城内守军爆发兵变,参与兵变的士兵割掉辫子,群起而攻,杀死了守将琪勒,打开了西安城门迎接义军入城,于是西安城被义军占领。
    带清在陕西最重要的重镇西安就此被攻破。
    义军破城后,大举入城,对城内清政府官员、军队、旗人、富商大贾之类的人物展开杀戮,基本上全部杀光,没留下几个活口,西安城内的满城也被义军荡平。
    与兰芳政权相对文明一点的态度不同,义军可没有任何文明或者是资本主义的想法,直接就是大屠杀,于是两日之后,满城没有了活口,所有设施全部被毁。
    最后,义军放了一把大火,把满城烧的一干二净,西安城内再也找不到一个留着辫子的旗人,也不剩下什么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城内官僚和富商大贾也跟着他们一起陪葬了。
    这个消息传到永琰那边,永琰的小朝廷慌了。
    西安失守,陕西不稳,意味着他们想要依托关中东山再起的战略面临破产的威胁。
    永琰非常生气,怒火万丈,要治陕甘总督勒保的死罪,幸得和珅、王杰劝谏才没有下令。
    “勒保统兵南下四川剿灭白莲教逆匪,正在苦战,后方出现贼军,也是他没有办法应对的事情,完全责怪勒保,倒也不至于,眼下大清缺乏良将,还请皇上息雷霆之怒,允许勒保戴罪立功。”
    和珅如此劝谏永琰,永琰思虑再三,也只能接纳和珅的建议。
    眼下的确不能再随便杀人了,还能为大清征战的旗人将领已经不多了,把勒保杀了,还有谁能替代他?
    和珅吗?
    和珅表示臣不善军事。
    但是永琰还是很生气。
    “朕可以不怪罪他,但是眼下西安失守,关中震动,贼军蜂起,稍有不慎,满盘皆输!诸位爱卿,朕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挽回局面?谁能安定陕西,使朝廷转危为安?”
    当此关键时刻,永琰身边却没有一个可靠的军事将领,所有可靠的军事将领好像都在京师保卫战中战死、被俘,弘历愣是没有给永琰留下一个可用的将才。
    无奈之下,王杰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请求领兵出征,平定乱匪。
    永琰想了想,觉得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王杰真的是他身边唯一一个还有军事经验的重臣了。
    虽然自弘历以后,就没有安排汉人乃至汉军旗的旗人单独统领军队出征,弘历相较于他的祖父、父亲更加不信任汉人,愿意任用满军旗人。
    可是时局动荡,已经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加上王杰的忠诚已经得到了证明,所以永琰考虑了一会儿,就答应了王杰的请求。
    他下旨,因为陕甘总督勒保没能保住西安府,有罪,所以革去陕甘总督的职位,降三级留任为甘肃巡抚,以期戴罪立功。
    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王杰主动请战,所以任命为陕甘总督,总领陕甘一切官员兵马,荡平群贼,安稳地方。
    王杰领命。
    随后,永琰交给了王杰一万人的兵马指挥权。
    虽然人少,但这也是永琰能交给王杰最多的兵马了,剩下来两万人,那是真的要用来保护他自己的兵马,实在不能调动了。
    小朝廷在山西整顿来整顿去,也只整顿了一万多旗人壮丁出来,无奈之下又强征了一万多汉人壮丁,宣布收纳他们进入八旗汉军序列之中,强制把他们变成旗人,然后编入军队。
    如此才勉强凑出来三万“八旗护军”。
    能给王杰一万人已经是非常多了。
    当然永琰也知道这个数目绝对不算多,所以给了王杰招募兵马的权限,允许王杰在陕甘之地招兵买马恢复陕甘绿营建制,以此与群贼作战。
    王杰领下命令,于兰芳十年、兴安元年正月十三日誓师出征。
    出征之前,王杰了解到目前整个陕甘地区的局势非常不妙。
    首先就是关中腹地,西安府已经被王小二、陈大刀和张秀才三支义军分别占领。
    在凤翔府,有孙青莲的“青莲军”、刘满山的“凤翔军”和赵六的“天道军”三支义军。
    在延安府,有李政的“大唐”叛军。
    在同州府,有朱光鼐的“大明”叛军。
    在汉中府,有张定军统领的叛军。
    就算是在山西南部,也有解州的关猛叛军,还有潞安府赵长治的“大宋”叛军。
    另外在甘肃,目前已知的叛军就有三支,分布在兰州府、平凉府和秦州。
    可以说到处都是叛军。
    唯一能称得上是好消息的是,各地因为之前的募兵勤王令,也出现了打着大清旗号保境安民的诸多团练武装。
    他们组建的目的是防止家乡被破坏、自己的财产被侵犯,所以基本上和那些反清义军是对立面的。
    王杰领兵出发之前,双方已经打得天花烂漫了。
    王杰率领清军抵达这些地方,基本上是一个被欢迎的状态,只要王杰愿意出兵帮助地方团练武装打败反清义军,那么团练武装至少愿意给清军提供一些粮食。
    就比如王杰领兵抵达潞安府的时候,面对人数已经超过两万人的赵长治率领的“大宋军队”,他立刻指挥军队出击,配合当地团练武装打击赵长治。
    清军三战三捷,把赵长治的军队打得大败。
    赵长治被迫退守屯留县,王杰率领清军和团练武装一万余人联合攻打屯留县,很快取得了胜利,攻破了屯留,杀死了赵长治,平定了这支“大宋军队”。
    大宋军队颇有乃祖风范,以不善战闻名,于是赵宋王朝光复的希望就这样被毁灭了。
    接下来,王杰打算去解州对付关猛起义军,并且希望潞安府的团练武装和他一起去。
    但是团练武装拒绝了王杰的请求,表示愿意提供粮食,可他们只愿意保境安民,守护家乡,对于出去征战没有太大的兴趣。
    王杰再三劝说,对方也不答应,于是只能带着粮食离开。
    王杰也清楚,带清现在的势头是一天不如一天,局面一天比一天差,早就没有了之前的号召力。
    现在大家伙儿都知道带清皇帝给人家拉出去全国巡演了,也都担心带清什么时候就无了,能留着辫子已经是带清余威的表现了。
    还让他们跟随带清军队作战?
    那是不行的。
    大家在本地打个配合,你好我好大家好,指望咱们跟着你们出去卖命?
    那多少有点问题。
    王杰虽然生气,部下也有军官劝说王杰攻打这些不知好歹的汉人武装,但是王杰拒绝了。
    “此时此刻,天下都在疑虑之中,攻打他们,只会让团练把大清军队当成敌人,对大清来说百害而无一利,不能这样做。”
    王杰拒绝了部下的建议,打算用自己的办法恢复大清的威望。
    具体的办法就是打胜仗,在打胜仗的同时,用俘虏扩充军队,增强军力,以此恢复大清的威望。
    只要不断打胜仗,军队不断增多增强,那么大清的威望迟早可以回来。
    王杰是这么想的。
    正月底,王杰抵达了解州,在解州和关猛义军交战。
    与潞安府的情况不同,潞安府那边赵长治很不会做人,不会拉拢地方势力,还没起势呢就迫不及待要做皇帝,要大家臣服他,不听话的就派兵攻打,所以犯了众怒,大家群起而攻。
    关猛不一样,他巧妙的利用了自己“关羽之子关平后裔”的身份,讲究一个“义字当头”,大搞江湖义气,和地方势力结交好友,斩鸡头烧黄纸歃血为盟。
    于是虽然地方上也出现了一些保境安民的团练武装,但是和关猛义军在某种意义上是盟军。
    关猛义军攻城略地杀戮清政府官员、剿灭清政府的兵马,但是注意不去损害这些与他结交的人的利益。
    于是这些团练武装坐山观虎斗,甚至还私下里和关猛做生意,卖一些武器装备和粮食之类的。
    大家的关系处的不错。
    所以在王杰抵达解州的时候,就意外地发现自己在当地没有号召力。
    自己这个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陕甘总督的身份并不能说动当地的团练武装配合他作战,当地团练武装甚至对他的到来不咸不淡,没什么触动。
    他进一步调查,才发现了关猛义军和当地团练武装之间的猫腻,他很生气,但是没有明说。
    他想了个办法。
    他亲自前往四个团练武装首脑家里做客,与他们喝酒吃饭,席间有意无意提起了他们和关猛义军之间的猫腻。
    然后,王杰略带着些威胁意味的告诉他们,不要插手清军和义军之间的战斗,否则就算他们无法快速消灭掉义军,也能调动人马把他们这些团练武装干掉。
    通过这种威胁的手段,使得王杰率领清军和关猛义军战斗的时候,这些团练武装在情况不明的时候还真不敢贸然出动与清军为敌。
    关猛的确是个会搞统战工作的人,但是用兵作战就比不上他的那位威震华夏的便宜祖宗了。
    关猛起事很久,在地方上搞关系也搞得很不错,但是轮到打仗的时候,拎出来的还是一群乌合之众。
    武器武器没有统一,防具防具没有统一,两军开战的时候,他这边一大群人乱糟糟站在一起,刀枪剑戟木棒什么的都有,知道的晓得这是军队,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个街头帮派。
    与之相比,王杰指挥的清军就有派头多了,至少队列是整齐的,士兵的服装和武器也是相对统一的,还有一些火枪火炮之类的,看上去至少像是一支军队。
    双方交战的结果当然不言而喻。
    关猛的部下们倒是勇敢,用街头帮派斗殴的形式和清军作战,乱糟糟一团主动冲击。
    清军还是老三样,先射箭,再开炮、放枪,然后再是肉搏部队上前干仗。
    一阵乱战之后,相比之下更加没有组织和章法的关猛义军惨败,关猛本人被杀死,两万多部下被干掉一千多人,剩下的大部分都被清军俘获了。
    这场战斗胜利之后,王杰杀死了起义军里的军官,收编了大头兵,强行给他们剃发留辫子,重新恢复到带清专用头型,于是清军的人数就扩充到了两万余人。
    同时,王杰震慑了解州地方的那些团练武装,头面人物们谨小慎微的来拜访王杰,向他送上银两、粮食、酒水和肉类,以此向王杰谢罪,表达对王杰的恭顺之意。
    王杰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安抚了他们,让他们继续保境安民,剿灭任何敢于造反的乱贼,然后上报朝廷,朝廷必有奖赏。
    这一番操作之后,王杰基本平定了山西省内的成规模的反清义军,然后在解州整顿兵马,继而向蒲州府挺进,准备进一步抵达同州府韩城县,去对付自称大明皇帝的朱光鼐。
    ——————
    ps:之前买了几盒海底捞的番茄小酥肉自热火锅,昨天晚上没东西吃,就吃了一盒,还切了几片午餐肉放进去,有一阵子没吃午餐肉了,感觉还是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