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汉储君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之师
    夏侯婴默默看着刘恭,竟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似乎某个地方,开始隐隐作痛起来。
    “汝阴侯,你不愿意慷慨解囊?”刘长不客气道。
    夏侯婴一怔,这时候刘恭道:“仲父,你误会汝阴侯了,他是在想捐多少……三五百金,不值一提,就算千金,也是挥手之间!”
    “行了!”夏侯婴立刻打断刘恭,“殿下,臣也没有这么多钱,更何况安汉公还在领兵,臣只是留守京城……我,我捐五百金,如何?”
    刘恭眨了眨眼,勉强点头,“少了点,不过也行了。那就有劳汝阴侯了。”
    刘恭乐颠颠收下了第一笔“捐款”。
    夏侯婴说的没错,韩信率领着许多名将,尚在燕地,和匈奴对峙。
    灌婴等人已经从陇西出兵……如今在京的彻侯少了不少,但是也有倒霉蛋。
    比如卢绾!
    “栎阳侯!”
    刘长热情打招呼,卢绾气喘吁吁过来,他和刘邦同岁,如今已经六十六岁,须发皆白。前些年,他被免去了长安侯。
    后来刘邦在驾崩之前,恢复了老兄弟的爵位。
    长安侯没了,给他个栎阳侯,也算是格外开恩了。
    卢绾过来,看了眼刘长,笑道:“长啊,有什么事?”
    刘长指了指旗号上面的四个字,“没别的,请仲父出钱吧!”
    卢绾苦笑,“行,真行!我出五百金,总行了吧?”
    刘长下意识点头,刘恭却道:“栎阳离着长安很近,大父将那么重要的地方给您,对您是真的很信任!”
    只这一句,卢绾就无奈了,“臣,臣愿意再出五百斛粮食,如何?”
    刘恭一听,连忙起身,郑重行礼,“多谢栎阳侯慷慨解囊!栎阳侯大气!”
    卢绾是哭笑不得。
    他迈步进入未央宫……不多时,齐国公曹参、丞相王陵、曲逆侯陈平,就连周吕公吕泽也都黑着脸进来。
    无一例外,这几位全都交了过路费。
    “太不像话了!”曹参气得不停念叨,正在这时候,张良从外面进来。
    曹参一把拉住他,“韩国公,我要弹劾公子恭,你跟我一起上奏!”
    张良摇头,“这個……就免了吧!毕竟我没出钱。”
    “什么?”曹参大惊,“你怎么没花钱?你给我说明白了。”
    张良一笑,“也没什么,我就是答应让吾儿张辟疆给公子当舍人。”
    曹参怔住,其余几个人也都目瞪口呆。
    好家伙,你这是背叛了大伙是吧?
    王陵绷着脸道:“公子恭也有四五岁了,按照道理,也该入蒙学。必须安排饱学正直之士,在身边教导……万不能让他这样下去了!”
    众人互相看了看,一起点头!
    没错!
    伱说的太对了!
    ……
    “饱学正直之士?你们看张不疑行不?”刘盈问道。
    几个人顿时黑了老脸,“咳咳……”曹参哼道:“陛下,张不疑既不饱学,也不正直,更非士人……万不可让他教导皇子!”
    开玩笑,就张不疑的德行,能把皇子教成什么样,简直不敢想象!
    “那,那刘敬如何?”
    王陵立刻摇头,“陛下,刘敬为人偏颇,虽然学问很好,却不能教导皇子。”
    刘敬鼓捣出了陵邑制,一心削平豪强,对待彻侯也很不友善。
    让这位教导皇子,只怕新君登基之日,就是大家伙身首异处之时。
    “那郅都呢?他严守法纪,也是个难得才俊!”
    这一次是吕泽摇头,“陛下,此人太过耿直,不懂变通,可以为直臣,却不足以教导皇子。”
    刘盈呵呵道:“朕说的几个人,你们都反对……那你们说,谁能教导皇子?”
    几个人一时迟疑,张良却是向前一步。
    “陛下,要说人才,臣倒是知道一位。”
    刘盈好奇道:“谁?”
    “冯唐……此人祖上是赵人,后迁居代地,对军务很是精通,臣偶尔在邸报上面,看到过他的文章,此人论起边防,头头是道,条分缕析。其才不弱李左车。”
    能得到张良的称赞,绝对不是寻常人,刘盈大喜,当即下旨,让人去请冯唐。
    数日之后,一个六十来岁的小老头,出现在了刘盈面前。
    此人身形佝偻,满脸皱纹,就像是个庄稼汉一般。
    刘盈看了片刻,微微叹息。
    冯唐却是躬身道:“陛下,您可是感叹臣老了?”
    刘盈无奈道:“朕若是早知先生之才,就该请您出山,平定项羽,一统天下,正是先生建功立业之时。如今先生这般岁数,犹如美人迟暮,又如何为国效力?”
    冯唐竟然笑了,“陛下,臣不过年逾六十,那百里奚年过古稀,方得重用……臣子能为国家做多少事情,不在臣子年纪大小,而在天子肯不肯重用啊!”
    刘盈眼前一亮,这人说的颇有道理啊!
    “先生请坐!”
    刘盈热情招呼,让冯唐坐下,然后才问道:“朕听闻先生颇为熟悉边防军务,不知道先生有什么高见,可否教朕?”
    冯唐道:“陛下,臣才学有限,只知道边疆无时不战……如今朝廷军法森严,若是谎报军功,要受到严惩!”
    刘盈点头,“这是沿袭秦代的军法,太尉也颇为赞同。身为朝廷兵将,自应该如实上奏,岂能轻易欺瞒朝廷?”
    冯唐摇头,“陛下,若是一场大战,轻点战果,贸然谎报,应该严惩。可如今的边疆,足有万里。匈奴不时入寇,兵马也不甚多,或是几十人,或是上百人。陛下要求如实上奏,很多地方,兵卒连字都不会写,上奏之时,难免出现错漏。他们能抗击匈奴,为国杀敌,已经殊为难得,若还是求全责备,不免伤损将士锐气。”
    刘盈眉头微皱,“先生,你这话虽然有道理,但是真这么干,会不会造成谎报军功?骗取赏赐啊?”
    冯唐一笑,“陛下,若是能击败匈奴,还会吝啬些许赏赐吗?”
    “怎么讲?”
    冯唐朗声道:“陛下,匈奴以骑射闻名,他们又有诸多部落,行动起来,十分迅捷,出其不意,往往能抢到不少财物,掳走许多人口。相比之下,我大汉要出兵,则需要郡守一级官吏,才能决断。如燕王彭越,最多也就调动万人,超过万人,必须要上奏朝廷。”
    刘盈点头,“确实如此。”
    “陛下,匈奴灵活迅捷,大汉迟钝缓慢,如此不免错失战机,也约束了汉军的勇士。”
    刘盈认真听着,“先生以为如何才好?”
    “陛下,臣以为当授予边军将士,主动出击之权。也不必匈奴入寇,才可以还击。如遇战机,主动出击,斩杀匈奴,焚毁草场,皆是功劳。如此以来,万里边疆,处处皆有汉军,匈奴时时受损,不需要多久,他们就难以在草原立足。”
    刘盈道:“这话是不错,但贸然出击,只怕会有损失啊!”
    冯唐大笑,“陛下,匈奴不过数十万,从燕地到河套,我大汉边郡百姓,何止百万!就以勇力来论,汉家儿郎也不弱于匈奴。纵然有损失,又能怎么样?该害怕的是匈奴才是!”
    冯唐又道:“陛下,臣也不是让处处都是如此。陛下可安排重兵,择机择时出战。有匈奴大军云集,自然可以针锋相对。在平时,多鼓励汉家儿郎,主动出击,不停消耗,积少成多,久而久之,必能大破匈奴!”
    刘盈认真听着,渐渐的,眼前一亮。
    确实,过去对付匈奴,都执着于大军出击……每次想到出兵数万,耗损无数钱粮,朝中就有许多反对之声。
    如果化整为零,不停反击,日夜消耗。
    这么对拼下去,最先承受不住的,必是匈奴。
    刘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先生果然厉害,此计甚妙,朕会让他们仔细商议的。”刘盈又说了几句,这才道:“皇子恭是朕的嫡长子,略有些才智,我想烦请先生,给他当舍人,替朕教导此子。还望先生不要推辞。”
    冯唐点头,“臣求之不得。”
    冯唐答应,不日,他就去了长乐宫。
    侍卫听说是太子舍人来了,热情把冯唐请到了一座小院。
    “这是昔日太上皇住的地方,是陛下交给太子的。”
    冯唐点头,等他迈步进来,没看到刘恭,反而看到了遍地的黄金……没错,就是成堆成堆的金子,冯唐粗略估算,也有万金以上。
    怎么会这么多?
    难道这位太子殿下如此贪财?
    冯唐的脑袋大了三圈。
    正在此时,刘恭和刘长一起进来,后面还跟着几个大箱子,刘恭喜滋滋道:“阿父说得果然没错,还是吕家的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