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百岁老将,貂蝉帮我磨枪 > 第32章 圣人真意赠关羽!
    翌日。
    刘鸿拿着手中的一卷书简。
    书简上用着小篆刻的‘春秋左氏传’。
    看着上面一个白色的词条。
    刘鸿心血来潮。
    这玩意儿要是刷新一下,会不会有什么惊喜?
    “试一下。”
    反正也不亏什么。
    刷新词条!
    一连两次,刷出两个白色词条。
    【圣人真意:圣人手书,微言大义,内含春秋大义(红色词条)。】
    “嘶!”
    刘鸿有些震惊,这随便刷刷还刷出来一个红色词条?
    不过,这个春秋大义又是个什么东西。
    翻开书简,一道金光汇入其脑海中。
    刘鸿仿若畅游在时间长河之中。
    圣人所得所悟皆在其中不知不觉中领会。
    同时那久久未动的罡气蠢蠢欲动了起来。
    一刹那,周身罡气勃然奏起。
    当刘鸿回过神来后,眼神说不出的古怪。
    他在内劲成罡境界卡了这么长时间。
    没想到心血来潮的一个念头,竟然让他突破到了罡气外放境界。
    怪不得关二爷整天捧着一本春秋读。
    知识改变命运,弱鸡就要多读书。
    古人诚,不欺我。
    他现在单纯的武道境界,已经达到超一流武将的层次。
    加上各种词条增幅,就算遇到绝世武将也绝对不会逊色。
    “对了,正好送给关羽也看看。”
    刘鸿看着手里平平无奇的竹简。
    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次性的东西。
    虽然只有第一次效果最好,可以直接窥视全部的圣人之意。
    但,神物自晦,其中蕴含的春秋大义只是隐藏起来了。
    如果悟性足够,也能从中领悟只言片语的圣人之意。
    关羽整天捧着本春秋读,说不定能从里面领悟出什么道道。
    来到偏院。
    见关羽一手拿着书简,一手抚着胡须。
    不时的摇头点头。
    “云长,你在看什么?”
    刘鸿问道。
    “明德公,云长正在读春秋,领悟圣人言行。”
    关羽见到是刘鸿后,放下书简,准备行礼。
    却被刘鸿摆了摆手打断。
    他来这里,可是送温暖的。
    “老夫这有一卷圣贤手书的古籍,云长可有兴趣?”
    刘鸿拿出竹简,递给关羽。
    “云长谢过明德公。”
    关羽点头,接过书简。
    心里不以为意。
    什么圣贤手书,都是一样的东西,难道还能写出花来。
    不过,长者赐不敢辞,明德公一番好意他也不好拒绝。
    反正只是一卷书简,又是大哥祖父相赐,没什么不好收下的。
    随意翻开,扫了一眼。
    关羽呆滞在原地,直接陷入顿悟之中。
    许久。
    一股强劲的气势在院子里释放。
    刘鸿挥了挥手,直接将这股气势散去。
    眼看关羽还在顿悟,估计这次顿悟一时半会也结束不了。
    刘鸿安排两个士卒把守别院大门,自己则是悄然离开。
    他公务繁忙,可没时间在这里等着。
    傍晚,别院之中。
    “二哥,你突破了?”
    看着气势内敛的关羽,张飞瞪圆了眼睛。
    作为顶尖武将,他自然能感受到关羽身上的变化。
    怎么一日不见,就莫名其妙突破了?
    询问缘由,关羽神色感慨。
    “明德公赐我一卷春秋,阅之,大有所获。”
    “读书还能突破?”
    张飞一脸不信,接过书简翻看起来。
    半天也没有什么收获。
    一气之下,直接扔在桌上。
    “三弟!”
    关羽见状气急,但也知道这个兄弟的脾性,懒得责怪。
    一脸心疼的捡起桌上的竹简,小心翼翼的揣进怀里。
    这书简之中的内容,他所阅百不足一。
    等闲余之时还要细细品阅。
    说不定,有望踏入传说中的武圣之境。
    心念此处,越发的感到刘鸿这份大礼之重。
    但却也难以推脱。
    毕竟,这实在是他的心头之好。
    隔天一早,刘鸿正在处理公务。
    就见刘备带着兄弟二人前来拜会。
    “如今黄巾之乱未平息,思百姓疾苦,玄德夜不能寐,特来向祖父请辞。”
    刘备半跪在地,哀声叹道。
    “玄德之志,老夫已知,去吧。”
    刘鸿笑了笑,并未阻止。
    能心安理的在兖州享福,那就不是刘备了。
    他早就猜到刘备要走。
    而且,几日之前就已有去意。
    又不是生离死别,自然不会过多挽留。
    这次一去,也算是一场磨炼。
    玉不琢,不成器。
    历史上的刘备一无所有都能三分天下。
    现在有他这个大腿,都不能一统天下,那就太废物了。
    临近正午,刘备等人带着三千精锐离开了兖州。
    送走几人后,刘鸿回到府内处理公务。
    朝廷虽然安排大批的军队,镇压清缴黄巾贼。
    但,大汉十三州,各郡各县何其之多。
    想要镇压黄巾,也不是一时之功。
    最起码,也要到明年春。
    而这段时间,兖州城内的灾民几乎是成倍式的增长。
    就连街道上都躺着衣衫褴褛的难民。
    刘鸿几乎每天都在刷新粮仓词条。
    奈何也只是多了一个‘生粮’的粮仓。
    三个粮仓,每日生粮六万石,除了救济灾民,还能余下不少。
    倒也暂时不用为了粮草着急。
    “大人,难民越来越多,兖州城内一片怨声载道。”
    程昱有些头疼的将问题甩给刘鸿。
    “抽一部分身强体壮的青壮入军。”
    “剩下的,抽一部分去耕种,一部分修建住房,既然入了兖州,那就是我兖州百姓。”
    “州府会供养他们每日餐食,直到他们有能力自给自足。”
    刘鸿沉吟道。
    既然粮草充足,他也不介意让这些难民在兖州安家立业。
    乱世之中,人口才是最重要的。
    程昱退下,安排事情。
    刘鸿兜兜转转,来到兵营之中。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兖州境内的预备兵卒越来越多。
    但,可战之兵仅有三两万。
    至于剩下的兵卒,想要全部变成百战精锐,起码还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五万精兵,是他现在能够维持的极限。
    也是兖州兵营容纳的上限。
    这个数量在刘鸿看来刚刚好。
    既不会让朝廷猜忌,也不会耗费太多资源。
    真要是藏兵十数万,万一被朝廷发现,给他安上一个造反的名头都不用喊冤。
    一州之地,常规情况下能有两三万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