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拜托,娶个白蛇老婆超酷的 > 120.第119章 顾高煦倍率:9奖励《医心》
    第119章 顾高煦倍率:9奖励《医心》
    看着这么言之凿凿的陆远。
    这布政使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看起来,自己刚才所说的并没有用。
    这怎么还有不想当官的呢……
    寻思了寻思,布政使觉得是这陆远太年轻了,眼界小了。
    不过,倒是也没说什么。
    既然陆远就想待在泰宁城,那就罢了。
    当即,这布政使便是道:
    “既如此,那咱也不便多说什么。
    若是以后改了主意,便来告诉咱。
    但是咱希望你能快一点,毕竟咱在这里可待不久了。”
    ……
    翌日,清晨。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马车驶出了省城,朝着泰宁城的方向而去。
    昨儿个夜里,陆远跟宋美琴一个屋子,一张床。
    就搂着睡了一夜,啥事儿没干。
    不好干啥,毕竟是在别人家。
    先不说动静不动静的,到时候弄的屋子里乱七八糟的,那谁来收拾?
    所以,还是老实一点儿,啥时候都等回家再说。
    这趟省城还是挺有收获的。
    得了个县令。
    当然,最重要的是跟上面的关系搞好了。
    这以后啊,赵家可就安稳了。
    也不用防着这个,防着那个了。
    陆远也可以在泰宁城安安生生的赚大钱了。
    到时候把那杂交育种的农作物研究出来。
    那小日子,还不美?
    陆远估摸着,就这么下去,最起码得有二十年的好日子。
    以后就可以躺平了,每日里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至于说以后要是改朝换代的话……
    反正跟燕王那边儿也算是有了交情。
    至于说在往后的好圣孙,然后……还有那著名的叫门天子。
    嗯……
    其实那都跟陆远不咋挨着了。
    毕竟等到燕王,也就是后面的永乐大帝登基。
    到时候陆远都已经是快四十岁了。
    等永乐大帝完事儿了,那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那个时候陆远已经六十多快七十了。
    然后仁宗宣宗加起来,又是十多年。
    那个时候陆远都是八九十岁了。
    整不好,早嗝屁了。
    操心死后的事儿干啥。
    没必要。
    这么算算的话,其实也挺好的,所处的年代往后那都是盛世。
    正儿八经的盛世,并不是那种吃稀糠凑数的盛世。
    以后基本上就可以躺平了。
    挺好的。
    至于说作为穿越者,是不是能改变历史进程。
    嗯……
    陆远仔细想了想,太难了。
    首先就是马皇后,今年的八月份可能就要不行了。
    这个咋办呢。
    陆远又没啥办法。
    陆远整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样都没有能救人的。
    那能咋办?
    陆远只能看着。
    还有就是朱标。
    朱标的死,基本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就是被朱元璋吓死的,或者说是朱元璋给的压力太大了。
    然后,受不了了,嘎嘣死了。
    但这种说法,绝对是野史中的野史,绝对不可能。
    就好像胡军版演的那种。
    但事实上,朱标绝对不像是电视剧里演的那般软弱。
    动不动就爱哭鼻子。
    朱标虽然善良,但实际上,这人也非常强硬。
    就以最经典的来说,就是老朱一边杀功臣,一边说是为了朱标好那段剧情。
    老朱拿着一根荆棘,递给朱标说你拿着。
    朱标说这全是刺不敢拿。
    然后老朱就徒手把这上面的刺全都给撸了。
    然后告诉朱标,你爹我帮伱把成为皇帝上的刺全都撸了,以后你当皇帝就轻松了。
    在电视剧里面,这朱标哭的泪流满面,被自己老爹的铁血手腕吓得不行。
    但实际上,当时朱标别说哭了,而是非常不屑的说了一句:
    “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这句话究极阴阳怪气。
    啥意思呢,就是有怎样的帝王才会有怎样的官员。
    你这个皇帝当的不咋地,所以,你手底下的大臣各个有毛病。
    你要是尧舜那样的君主,你下面的大臣不就也是尧舜时那样贤明的大臣了嘛?
    这就好像父慈子孝,爹不慈祥,儿子怎么孝顺?
    这句号说完给老朱气的,抄起旁边的凳子就要砸朱标。
    朱标也聪明,转身就跑。
    像是这种事情,发生在朱标跟朱元璋身上的太多太多了。
    朱标根本就不怕朱元璋,并且有事没事还要去怼老朱几句。
    可能朱标也知道,他是最稳的太子。
    他不管怎么着,他这个老爹也不会真把他怎么样。
    所以说,就这么一个太子,这说是被老朱吓死的,压力太大?
    不可能的。
    作为五千年历史中最稳的太子,绝对不是那种软弱,只会哭鼻子的。
    所以,这朱标的死,只有第二种。
    就是突发恶疾。
    这恶疾整不好就是什么脑淤血之类的急症。
    毕竟朱标从生病到死真是太快了。
    有那么点儿像是霍去病的死一样,就是突然一下子没了。
    这种急症,你说咋救?
    就别说在这里了。
    你就是在现代,这种病,你都得好好找人看着。
    随时准备抢救,还不一定能抢救的过来。
    没招,真的是没招。
    你说这原本的历史进程改变不了,那之后的呢。
    就比如,别来什么建文了。
    直接永乐大帝顺位继承。
    毕竟,真要说起来,这永乐大帝绝对也是排进历史前五的顶级皇帝。
    甚至可以说是前三。
    当然,说这种话,肯定有太多人不服气了。
    毕竟泱泱中华五千年,出了太多的大帝了。
    好像随随便便就能找出来几个能排到永乐大帝前面。
    但实际上,真能排到永乐大帝前面的,没几个。
    评价一个皇帝绝对不能光靠一项成绩来评判。
    毕竟,一个皇帝他必然是多方位的。
    毕竟皇帝是影响到整个帝国的。
    皇帝必须是要能文能武。
    不能光看文或则光看武。
    就比如说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强不强?
    当然强。
    打出了一个民族,打出了汉民族。
    再加上我们可以说是充满了屈辱的近代史,让我们对于这样一位武皇帝充满了崇拜。
    说句可能充满争议的话。
    因为这些种种,甚至是把汉武拔高了一个不属于他的地位。
    汉武前面绝对是英明神武。
    绝对是一等一的超级大帝。
    但后面呢?
    穷兵黩武,十室九空,这些个词就好像是给他创造的一样。
    要不是有个好儿子在后面给他擦屁股,西汉基本上就完了。
    看一个人,看一个皇帝,不能只看他的高光时刻,要看综合。
    这汉武大帝在人生的后二十年,那可以说是比昏君还昏。
    最后临死前,靠着一封罪己诏倒是给洗了一下。
    可以这么说,如果汉武帝没有后二十年,只看前三十年,那绝对是祖龙第一,他第二。
    但问题就是他死的太晚了。
    实际上,关于这种情况,历史上出现太多次了。
    就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在就比如说乾隆,这都是经典死太晚的代表。
    当然也有死的恰到好处的,就比如李世民。
    李世民后面也开始昏了,但是恰到好处,在要昏不昏的时候死了。
    当然,这绕的圈子太大了。
    回过头来在看这永乐大帝就会发现,这位永乐大帝简直是皇帝的标杆。
    武,这位皇帝行不行?
    他可是唯一封狼居胥的皇帝!
    特别是,他是自己带兵去打的!
    汉武帝也是武皇帝,汉武帝亲自带兵去的漠北吗?
    永乐帝可是自己五征漠北!
    这皇帝还有比他能打的?
    能跟他比的,也就是李世民了。
    那治国呢?
    他不光能打仗,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没把国家给打垮了。
    这是最最重要的。
    像是汉武后面,那基本上就是拿着国本,国运出去穷兵黩武。
    但是永乐帝呢?
    他在的时候是永乐盛世,他也一直打仗,但这国家还是盛世。
    万国来朝。
    这跟李世民一样。
    而还有一点是李世民没有的。
    永乐大帝最厉害的是,不光他活着的时候是盛世。
    他死了之后,下一朝,还是盛世!
    仁宣盛世!
    光凭这些,古往今来又有几个皇帝能比的了?
    再说文化上的,先不说郑和下西洋。
    就说那永乐大典。
    这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当然,你可以说他是因为旁的,因为别的。
    但有一句话叫论迹不论心。
    后面乾隆也修书。
    那叫修书吗?
    把多少中华文明的瑰宝给毁了?
    那次修书几乎可以说是要把中华文明给断代了。
    参与修书的主编纪晓岚,晚年时沉默寡言。
    为什么?
    那就是因为作为一个文人,在他手里毁了太多太多瑰宝了。
    所以说,下一任皇帝若是永乐大帝。
    陆远真是觉得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就算是朱标登基,也不过如此了。
    你要非说永乐大帝有哪儿不好的话,那确实有。
    那就是他的根儿不好。
    可能或许真的是天谴吧,因为是造反得来的天下。
    他的后代都不长命。
    并且最最最关键的是,他的太孙。
    那真是古往今来,最没下限的叫门皇帝。
    除此之外,永乐大帝真的可以说是皇帝模版。
    但是,让永乐大帝顺位继承。
    陆远这个穿越者能做到吗?
    也做不到。
    为啥?
    实在是,老朱真是太爱朱标这个儿子了。
    皇帝只能是给朱标这一脉。
    这跟其他人的能力没关系。
    那建文帝,也就是朱允炆他可连个嫡子都算不上,是个庶出!
    一个庶出啊。
    在中原的儒家文明中,庶出狗都不如。
    可就算这样,老朱还是把皇位给他了。
    没有其他的原因,就因为他是朱标的儿子。
    所以说,如果陆远想的是让燕王,或者说让燕王的儿子,孙子更加优秀。
    然后让老朱注意到,最后不选朱允炆而选燕王,那也是不可能的。
    就算陆远帮着燕王把整个北方都步入到现代社会。
    那最后老朱也不会选燕王这边。
    没有任何原因,就是因为燕王是燕王,朱标是朱标。
    所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事儿,就甭想了。
    这么着吧。
    以后回去安安稳稳的躺平。
    跟三个媳妇儿没事儿就生生孩子。
    闲暇时分,钓钓鱼,玩玩闹闹。
    谁说穿越了就得非常努力?
    躺平不好嘛?
    ……
    而在陆远这么琢磨的时候。
    燕都这边也来了大动作。
    顾高煦骑着马,带着人从城中出来。
    看了下城外这饿的七仰八歪,眼冒金星的难民嘴角一翘道:
    “去喊吧!”
    当即,顾高煦后面一堆王府侍从,敲着锣,打着鼓,就开始到处吆喝了。
    吆喝啥?
    招人呗,管饭呗!
    而顾高煦并没有在城门这里多停留。
    看着这些侍从出去后,顾高煦带着人继续往南。
    去干啥?
    昨天夜里已经选好地址了。
    今天去看地。
    并且,那边儿架起了大锅子。
    你让这些流民干活,那得给饭吃呀。
    要不然,就这帮人饿的眼冒金星,连根木头都抬不起来,那咋干活?
    ……
    上午九十点钟。
    顾高煦正领着人四处勘查呢。
    而在不远处,乌泱泱的难民都聚集在此。
    一口冒着浓浓白气的大锅聚着十几号人。
    大家一只手拿着破碗,一只手拿着不知道从哪里撅来的两个木头枝子。
    正在从大锅里捞东西吃呢。
    “就从这修道,修到官道上。”
    顾高煦看着图纸,像模像样的指挥着。
    现在的顾高煦真是意气风发了。
    昨天的事儿说完后,自己老爹同意了。
    放权让自己干了。
    说实话,这是顾高煦人生第一次被自己老爹信任。
    也是人生第一次被自己老爹委以重任。
    以前这事儿跟顾高煦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都是他哥的,也就是燕王世子的事儿。
    当然,之前也怪不了旁人,那谁让顾高煦以前不是个玩意儿呢。
    天天瞎胡闹,咋信啊?
    实际上,本来这事儿燕王还是不让顾高煦弄的。
    本来是打算让燕王世子弄的。
    但是,顾高煦当场就开始撒泼打滚。
    并且最重要的是补了一句,那泰宁城的陆远就认他顾高煦。
    若是旁人,那泰宁城的陆远就不来燕都建厂了。
    当然,这话燕王是不信的。
    不过可能是想着,这事儿确实是顾高煦这小子给拉来的。
    自己反手把这事儿给旁人办,确实不怎么地道。
    再加上,自己这儿子年纪也确实不小了,这次回来看起来也靠谱了不少。
    所以,最终还是要顾高煦来负责了。
    这是顾高煦第一次负责这么大的事,这别提多得意了。
    当然了,顾高煦也知道。
    这全都是因为陆远,这心里不知道怎么感激陆远呢。
    与此同时。
    回泰宁城的车子上,陆远正搂着宋美琴亲小嘴儿呢。
    但也在此时。
    突然一道清冷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
    【恭喜宿主,顾高煦倍率:9奖励《医心》,已发送到系统空间中】
    今天晚上第二更,这更补昨天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