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独宠夫郎 > 独宠夫郎 第321节
    原本三皇子想在百姓自带干粮+朝廷出一部分粮食之外捐一些粮食,按照一个月的工期算,按照往年盛京地区服徭役的人数看,三皇子付出的并不多。
    可偏偏撞上盛鸿另有计划!
    这运气真的不太好啊。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三皇子运气这么差,皇位肯定不是三皇子的。
    第160章三皇子好名声广为传播三皇子声势无人可挡
    但显然三皇子不这么认为。
    三皇子在承诺会捐五万两银子和五十万斤杂粮之后,往求贤殿跑的极其勤快,几乎日日都要问一问同州那边的进度,若是不知情的人看了,定然会觉得同州码头是他的。
    银子出了,粮食捐了,那这好名声必须得捞回来呀。
    尤其是银子给了周正业!
    他之前尝试拉拢过周正业,虽然周正业是他大哥的舅舅,但他大哥是个废人啊。
    既然老大没希望,那就应该把手里的人脉让出来,这样等将来他登基了,他肯定会念着老大和周家的好。
    可谁知道周正业古板的厉害,像是听不懂他的示好,他发出去的邀约,通通以兵部事务繁忙推掉。
    他堂堂三皇子,竟是一次都没把人约出来过!
    这叫他怎么不恨?
    分明就没把他这个三皇子放在眼里!
    可这一次,他却是要被迫给周正业捐五万两银子,真是膈应坏他了。
    他可不能白白被膈应,好名声他必须捞回来!
    这一次,他不仅要让他父皇知晓他现在已经变了,更得让百姓知道他三皇子盛之衍是一位体察民情,一心为民的好皇子。
    如今盛之昂完蛋,这太子……应该就是他了吧?
    谁还能与他相争?
    老大直接出局,老二没有与他相争的能力,小七已经将满朝文武得罪了一半。
    也就四弟与六弟能与他掰掰手腕。
    但是,这两位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不怎么结交朝臣,也不爱出风头。
    所以,除了他,谁还能成为太子?
    没有人!
    连老天爷都在帮他,在盛之昂完蛋后,直接来了场不大不小的天灾。
    百姓的确损失很大,但又不至于家园尽毁,灾的刚刚好。
    这种程度的天灾他是可以承受的,希望接下来还有类似的天灾,好让他大展身手。
    当三皇子为了将五万两银子、五十万斤粮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时,黎荞的小日子恢复到了从前:
    一天到晚当代笔。
    户部资料他看完了,如何充盈国库却是毫无头绪,盛鸿见状,又抓他当壮丁。而且,因为求贤殿每日来来往往的朝臣多,盛鸿还特意用屏风给他隔出了一个小的空间,好让他专心批奏折。
    是的,他可以独立批奏折的事,至今还只有盛鸿身边的寥寥几人知晓。
    不过现在和从前还是有区别的,从前他就是代笔,哪怕可以独立批阅奏折,盛鸿也不怎么和他谈论朝政。
    现在他升了官,盛鸿突然就喜欢与他讨论朝中之事了。
    不仅仅是户部的事,六部之中的各种事务,盛鸿只要兴致来了,都会拉他讨论几句。
    比如说兵部的此次考核,十万人全部考核完毕,最终筛下去五千多人,一半的人选择回乡、转入地方,一半的选择进入皇家物流。
    盛鸿将皇家物流一分为二,一部分用来负责日常的跑腿、运送货物,一部分则是强加训练。
    黎荞成立物流的初衷是护送他的银子入京,这些禁军不能疏于训练。
    况且,等大运河修好通航,势必要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大运河一应事务的部门。
    恰逢同州那边大运河动工,因此,盛鸿爱和黎荞说禁军的训练与大运河的种种事宜。
    现在盛鸿不隐瞒着黎荞了,将禁军的训练方法如实告知。
    禁军日常训练的项目就是骑马、射箭、摔跤、负重、组阵、熟记各种旗帜——上了战场之后,将军想指挥小兵,只靠吼可不成,这里又没有通讯工具,只能借助旗帜来发布号令。
    盛鸿如实相告,黎荞便打探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情形的,然后“苦思”几日,做出绞尽脑汁的模样,在一番表演之后,才给出他的建议。
    其实,大盛禁军的训练方式已经很完善了,靠着这些训练方法,足以应对此时的战争。
    这里没有热武器,士兵们上了战场都是拿着冷兵器去战斗。
    冷兵器战斗,靠的是耐力、速度、力量。
    因此,黎荞给出的建议很简单:增强禁军的体能训练。
    他也给不出更绝妙的方式,练兵没有捷径。
    在其他项目之下增强士兵的体能,那就可以在战场上站到最后。
    盛鸿听到他的答案,只能长叹一声,黎爱卿终究不是全能啊,无法跟点心那般,给他整一出又一出绝活。
    但这个提议也是有道理的,他先给禁军安排上。
    黎荞迎着盛鸿失望的眼神,脸上惭愧,其实心安理得。
    禁军和近卫队的战力其实已经不错了,他的确整不出什么花活儿。
    至于兵器,他倒是会制造土火药,但没必要。
    土火药除了圣宠,还会惹来猜疑,现在大盛无战事,所以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除了禁军的训练方式,还有大运河。
    大运河成了盛鸿心里头的第一大事,他像是黎小睿等待老虎滑板车那般盼着大运河快些竣工。
    但修大运河可比制造老虎滑板车困难多了,短时间内无法看到实物,他只能过过嘴瘾。
    比如黎荞在院试文章中所提到的大运河修好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弊端,如同三皇子几乎日日都往求贤殿跑一样,他几乎日日都和黎荞探讨如何防止那些弊病的产生。
    但是,他太渴望大运河快些通航了,只靠着畅想,只靠着嘴巴,他压制不住心中的躁动!
    选了一个好天气,他又微服私访了。
    这一次,他不仅带着近卫队,还带上了黎荞。
    同州码头位于盛京东南,距离盛京大约有七十里地,但盛鸿不着急,慢悠悠的天亮之后才出发。
    道路不好走,一行人快中午时才到达工地。
    工地的一切项目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服徭役的百姓各司其职,管事的小吏虽然严格,但也没有打骂百姓。
    这一趟微服私访,盛鸿满意极了,他没有在工地多待,很快就带人离去。
    但此时天短,等他们入城时,天已经黑了。
    黎荞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其他人吃了晚饭都回屋了,陶竹还在房间里等他。
    见他回来,陶竹立马让黎和去厨房把饭菜端来。
    “怎回来的这么晚?”陶竹一边从炉子上拎起水壶给他倒水洗手洗脸,一边问道。
    “我今日跟着圣上去同州那边了,昨日圣上没提这事儿,我也是入宫之后才知道的。”
    黎荞解释。
    “圣上终于忍不住了吗?”
    陶竹闻言忍不住笑。
    他自是知道盛鸿对大运河的渴望。
    “对,忍不住了,非得亲眼去瞧一瞧。”
    黎荞也笑,一边将手伸入铜盆里一边道:“工地上一切都好,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圣上便顺便看了看工人的午饭。”
    “午饭还挺好,没有多少油水等于是水煮的炒萝卜丝,刚蒸的杂粮饼子,比三柳村那边难以下咽的老野菜伙食好太多。而且,那些百姓一边吃,一边念叨三皇子仁慈。”
    想起中午那个场景,黎荞神色又玩味了起来。
    “嗯?”陶竹不解,将胰子递给他,口里问道:“念叨三皇子仁慈?”
    “是的,工地上是三百人一个灶,圣上接连转悠了好几个灶,都听到百姓在夸三皇子仁慈,能体谅他们的不易,是难得一见的亲民皇子。”
    “那三皇子的目的达到了,虽然出了一点儿血,但的确赚到了好名声。”
    陶竹说着抿了抿唇。
    三皇子的银子和粮食没有白花。
    他有点不高兴。
    他不希望三皇子是大盛的下一任皇帝。
    “当时圣上脸色如常,但一旁的工部员外郎李大人却是主动解释了缘由,原来,三皇子真的是一心为民,三日去一次工地,每次都是和运粮队的车子一起出现在工地。”
    “他本人从不说什么,但他身边的贴身侍卫、太监与工地那边的人交接、接触时,都会大声强调三皇子有多么惦记百姓,什么原本此次只打算送粮的,可三皇子不忍百姓吃野菜,便特意买了新鲜的萝卜、白菜。”
    “于是,工地上的百姓就记住三皇子的好了。”
    黎荞说着,接过陶竹递过来的棉布巾擦了擦手,脸上带着一丝的讥讽:“他花一文钱,整出了一百文的动静。”
    “……那圣上怎么说?”陶竹虽然也看不上这种行径,但关键是圣上如何看。
    “圣上没说什么。”
    但盛鸿应该也看不上这种行径吧?
    盛鸿盛钧父子俩养着大盛的官员,偶尔还得往国库里补贴银子,可这父子俩说什么了吗?
    别说是普通百姓了,就是他,也是当了官才知道此事的。
    不过,盛鸿即便看不上这种行径,那也不至于特意将三皇子召到求贤殿教育一番。
    目前五皇子完蛋,其他皇子不出头,三皇子没有对手,可不就使劲蹦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