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独宠夫郎 > 独宠夫郎 第91节
    ……
    柳树下的村人,他们脸上挂着发自肺腑的笑。
    三柳村除了陶树家和黎荞家,余下的多多少少都种玉米了。
    从前这玉米只能留着自家吃,现在却是可以卖钱。
    哪怕一斤三文钱,那也是笔收入啊。
    总比没有强。
    “都安静一下。”
    庄丰收站在桌子上,摆手让众人先听他说。
    他一开口,村人立马安静了下来,都看向他,脸上带着期盼,接下来是不是该抽签了?
    “在抽签之前,我有话要和大家说。这笔生意是黎荞费心思拉的,所以,如同麦镰那般,每一个去望月楼卖玉米的乡亲,都要记着黎荞这份心,都要承黎荞这份情。”
    “今后,黎荞家若是遇见难事了,比如说有人去捣乱,或者是村子里出现与黎荞有关的流言了,我希望大家伙儿能站出来帮一把黎荞。”
    不要跟上次陶树、黎黍拉扯小五时那般,非得黎荞主动开口,给出实际的好处,才有人冲出来给黎荞解围。
    当然,顾忌着所有人的脸面,最后这一句话庄丰收没有说出来。
    但在场的人都懂。
    上次就是因为一部分人跑的慢了,所以黎荞给的好处落王秀英手里了。
    别觉得钱少,日积月累下来,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没看自打王秀英多了这项收入,她脸上的笑就多起来了嘛。
    早上只挑一下水就能得八个铜板。
    让自家的娃去捡柴,也能换好几个铜板。
    这一天下来就是十多个铜板。
    每日都能多挣十几个铜板,这换谁不高兴?
    若是换做他们,他们天天都能呲着牙笑!
    所以,此时庄丰收的话音落,上次因为想矜持一下而落在王秀英后边的人立马响应:“村长放心,黎荞为乡亲们做的事,我们大家伙儿绝对不会忘记。”
    更有人直接点名:“就是就是,以后像是陶树、韩小雁、赵二妞这些人再跑去黎荞家闹,别说是让黎荞动手了,黎荞连嘴巴都不用动,只要我们瞧见,那我们一定冲上去拦着!”
    黎稻:“?”
    他的脸一下子就黑如锅底了。
    刘翠、黎黍同样脸色不好看。
    但是,想到家里的玉米,他们咬咬牙,忍了。
    之前黎荞明确表示,他们不许去黎荞家卖干柴鸡蛋等物品,眼下玉米这事儿黎荞没有特意将他们排除出去,那他们此时还是低调吧。
    不然的话,以黎荞的冷血无情,绝对会把他们踢出去。
    卖玉米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好歹也是钱啊。
    这些极品为钱低头,没有站出来反驳乡亲们和庄丰收的话,那接下来自然就顺利了。
    庄丰收早就在纸上写好了号码,每个村人上前拿一个折叠起来的纸团,纸团写着的数字,便是他们去望月楼卖玉米的顺序。
    望月楼的生意是长期生意,玉米汁、玉米烙、玉米猪肉馅饺子所需的玉米,不一定非得是此时的嫩玉米。
    所以大家伙儿不用急不用慌不用争抢,只需要按照所抽到的号码安心等着便是。
    *
    作者有话要说:
    饺子的话,比如说三全、思念那种速冻水饺,是真的可以吃这么多的,因为我一个女生饭量最大时一顿饭就能吃掉两斤……当然,现在吃不了了!
    第56章你一定能考上秀才陶竹很努力提升自己
    不过,望月楼每日消耗的玉米是有限的,但三柳村是大村子,人多。
    所以,王掌柜和庄丰收商议了一下,每户人家只给望月楼供五日的玉米,然后就换下一家。
    这么一来,每户乡亲都能早些把自家的玉米换成铜板。
    这个方式,村人都同意。
    特别是号码靠后的村人,若是排在前头的人家把自家的玉米卖完才能轮到他们这些排在后边的,那他们真的要等得心急心慌。
    这个法子好!
    当然,这个法子也不公平,因为嫩玉米卖的比老玉米要贵,一根就一文钱。而老玉米粒是三文钱一斤。
    但没办法,谁让他们手气不好抽到后边的号码呢,排在后边的村人只能自认倒霉。
    很快,众人散去。
    抽到一号的正是张桂娥,她喜滋滋的领着庄丰收、王掌柜、黎荞回了家,叫上她家老头子、儿子,推着板车,带上麻袋,然后去玉米地里掰玉米。
    望月楼虽然是平城最大的酒楼,并且生意比从前好,但此时的县城和黎荞上辈子时那种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的县城没法比,所以,望月楼一日消耗的玉米,根据昨日的情况来看,大概有一百根。
    此时正是嫩玉米上市的季节,王掌柜特意让人上街买的嫩玉米,没有使用去年的老玉米。
    当然,王掌柜刚推出三道玉米新菜式,知道的人不多,等过些日子,这三道菜流传开了,那每日消耗的玉米数量肯定会增长。
    但就目前为止,得少掰一些。
    掰了三百根嫩玉米,大小均匀,一根一文钱,三百根便是三百文钱。
    王掌柜当即结了账,张桂娥抓着那串铜板,笑的合不拢嘴。
    多卖了钱,还省事!
    黎荞好人哇,她把多出来的二十多根玉米装入麻袋里,非得让黎荞带回家。
    没有黎荞就没有今日的三百文钱,必须得好好感谢黎荞一番。
    “听说竹哥儿爱吃这个,你带回去让竹哥儿吃,千万别给我钱,这是我家应该给的谢礼。”
    “就是就是,黎荞,你一定得拿着。千万别给钱哈。”张桂娥儿子李桩子也劝。
    “老婆子,玉米棒这么沉,不用黎荞拎着,让桩子直接送到黎荞家里。”
    张桂娥她家老头子李有根发话。
    李桩子闻言,麻溜的从张桂娥手里接过麻袋,背到背上就沿着乡间的小路往村子里走。
    “我这就送到黎荞家里!”
    黎荞:“……”
    算了,既然张桂娥一家子真心要谢他,那他也不推让了。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张桂娥一家子回家,黎荞则是和王掌柜去了庄家吃饭。
    不过,想到家里还有中午没吃完的烤鸭,他特意回家了一趟,拎着一只烤鸭去了庄家。
    王掌柜裕宴。尝了烤鸭,无比心动。
    黎荞随手折腾出来的饭菜竟是一点儿都不输给他望月楼的大厨,而且做法还新鲜。
    黎荞若是去他望月楼当大厨,那望月楼的生意绝对要比现在翻一番。
    当然,这是玩笑话。
    而且,望月楼的厨子精力有限,也没烤箱烤炉,所以做不了烤鸭这道菜。
    王掌柜歇了心思,但黎荞却是笑眯眯和他谈起了鸭子。
    “掌柜的,望月楼每日能消耗多少只鸭子啊?”黎荞说着给王掌柜夹了块炸鸡块。
    这鸡块是李瓶炸的,鸡肉切成薄片,只裹一层鸡蛋液,炸出来还挺好吃。
    “一日下来,大概消耗十只左右。”王掌柜一边嚼鸡块一边答。
    平城这边的人更爱吃鸡肉鸡蛋,鸭的行情一般般。
    “那像是鸭脖子鸭肠鸭胗这些都是如何处理的?”黎荞继续问。
    “鸭脖子自然是随着整鸭做菜,至于鸭肠鸭胗这些,可以做炒鸭杂。怎么?小黎,你对这些感兴趣?”
    王掌柜好奇的问。
    饭桌上的庄家男人也好奇的看着黎荞。
    黎荞笑着点头:“是挺感兴趣的,特别是鸭脖子,要不让小五兄弟把鸭脖子给我捎来?掌柜的,你看着定价就好。”
    “鸭脖子而已,没几两肉,不值钱,既然你好这口,今后我让人特意留下来,每天让小五带给你。”
    王掌柜不在意的摆摆手。
    他开店这么些年了,还真没碰到爱啃鸭脖子的食客。
    今后就算是碰到了,那提前说明并且少收几文钱,想来食客不会计较这根鸭脖子。
    但小黎只要鸭脖子,肯定是要折腾新花样,他可不能错过。
    于是他又笑着道:“你做出来的鸭脖子,让小五带给我两根,我要长长见识。”
    “这是自然,到时候一定让小五兄弟带过去。我先谢过掌柜和小五兄弟。”
    黎荞端起酒杯,向王掌柜敬酒。
    “小黎客气了。”王掌柜也端起了酒杯。
    两人笑眯眯的碰杯,都很高兴。
    从此后,黎荞的鸭脖子有着落了。今日中午就三根鸭脖子,他家却是四个人,谁都没有啃过瘾,只能尝个味儿。
    王掌柜则是期待黎荞给他新的惊喜。
    黎荞回到家时,陶竹正坐在油灯旁用针线缝制衣服。
    入了秋,天气说变脸就变脸,他得提前把秋冬的厚衣服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