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回1981从退婚开始 > 第14章 大采购
    第14章 大采购
    “老五,这是爹昨晚上给我的,说是让小交学费,我也不懂怎么去学校报道,你能帮我这个忙吗?”
    大嫂拿着两块钱说道。
    “这钱你留着吧,小的学费我来出,明天我带她去学校报道。”
    姚卫军摆手。
    “不不不,爹已经给过钱了,怎么还能让你拿钱,听我的,快把这钱拿上!”
    大嫂神情激动,说话都有些不利索,坚持把钱塞到了姚卫军手里。
    姚卫军不好再推让下去,便暂时把那两块钱收了起来。
    一夜无话。
    第二天吃过早饭,姚卫军带着满脸兴奋的小一同出了门。
    “老五今儿个这是又转啥性呢,怎么大清早的把小带走了?”
    东屋门口,正准备带立文、立武去上学的二嫂,望着姚卫军叔侄俩的背影,狐疑的皱起了眉头。
    “嗐,军子爱玩儿闹伱又不是不知道,估摸着带小摸鱼抓虾粘季鸟儿什么的去了吧,你赶紧的,再磨蹭下去,老麦头的牛车一走,立文、立武他们就该迟到了!”
    二哥姚卫林随口说道。
    “催什么催!上学的点儿我都把着呢,以为都跟你似的?只会傻吃闷睡,家里的事儿一点不上心!”
    二嫂闫素霞剜了他一眼,厉声训斥。
    “得,大早上的懒得跟你置气,我先上地了!”二哥姚卫林摇摇头,丢下一句话就出了门。
    “不对!现在都秋收了,哪还有季鸟儿,摸鱼抓虾更不可能,村里过着秋,老五敢下河摸鱼,村支书知道了还不得当典型办了他!”
    二嫂闫素霞越琢磨越不对劲,转头冲老大立文说道:
    “今天你带着弟弟自个儿去村口等老麦头的牛车吧,娘有点儿事就不送你们了,路上当心点哈!”
    “知道了娘,那我们走了!”立文今年九岁,刚刚上三年级,应下后拉着弟弟立武蹦跳着跑出了院门。
    大刘公社目前好多村都没有小学,碱场村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村里的小孩子都是去公社的向阳小学学习。
    为了方便学生们上下学,每个村都会指派一名村民,驾着牛车接送。
    闫素霞目送立文立武跑远,返回院子朝饭棚看了眼,大嫂刚涮洗好全家人的碗筷,此刻正从里面走出来。
    “忙完了大嫂?”
    她迎了上去,笑着打招呼。
    “嗯。”大嫂刘招娣点头。
    “今儿个咱家老五倒挺勤快的嘛,大清早带着小是去割草了吧?”
    闫素霞故意问道。
    “没……嗯。”
    “怎么,不是去割草?那他俩干嘛去了?”
    “我……我让老五帮忙带小去学校报名了。”
    “小要上学?哼,爹可真行,现在家里有什么事儿都不明着说了!学费虽然没几个钱,可全家人挣工分,总该有知情权吧!”
    “……”
    ……
    姚卫军带着小没去村口坐牛车,他在打谷场坐了会儿,等顺子骑来家里的自行车,才带着小赶去了公社。
    二十多分钟后,两人来到了大刘公社的街道上。
    “小,挑一个你喜欢的书包,另外文具盒、铅笔、橡皮这些都看着买,等进了学校用得上。”
    合作社里,姚卫军笑着朝小示意道。
    “嗯!”小欣喜莫名,很快选好了学习用品。
    离开合作社,姚卫军带她来到了向阳小学。
    跟传达室的人说明情况后,不一会儿虞秀楠便轻快的跑了出来。
    “怎么这个点儿才来?我正上着课呢,你带小朝里走,第二排左边最里面一间,找张主任就行,我先回去上课了哈!”
    虞秀楠快速说完,风风火火的返回了教室。
    姚卫军按照她的指引,跟小走进了主任办公室。
    说明情况,现场缴纳了学费,张主任登记好小的学生资料,略带歉意的解释道:
    “是这样的,鉴于姚小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而咱们向阳小学都开学半个月了,学生们的课本早已发放完毕,并没有多余的,所以还是得家长自己想办法,去跟高年级的同学借一下,你看这样可以吗?”
    “没问题,您先给她安排教室吧。”姚卫军点头应下。
    张主任站起身,示意小跟他去走,“我现在就带她去教室,家长没什么事儿的话,可以回去了。”
    姚卫军说了句客气话,目送小跟着张主任走远后,独自走出了校园。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门口等了会儿,当听到校园内响起下课的铃声,便又让传达室的人帮忙叫出来了虞秀楠。
    “秀楠,帮我个忙……”
    话还没说完,虞秀楠笑吟吟的打断道:“是不是让我帮小踅摸一年级的课本?
    放心吧,小分到了我的班上,这种事儿你不说,我也会帮忙的!”
    “那敢情好,以后我侄女可就拜托你了,以后她在学校有什么事儿你直接找我就行。”
    姚卫军原本还在担心小会不适应学校环境,现在听她这么说,顿时放心多了。
    “哦对了,还要麻烦你件事儿,下午放学后,你帮我跟来接咱村小孩子的老麦头说一声,把小也一块儿捎回去。”
    “得嘞,你忙你的,小有我照看着,没事儿的!”虞秀楠指了指身后的校园,“课间我还要抽查学生的背诵,就不跟你多说了哈!”
    “行,回见!”
    姚卫军干脆利索的挥了挥手,骑上自行车走远了。
    “这家伙好像也没村里人说的那么滚刀肉么……”虞秀楠望着他的背影,满脸的若有所思……
    姚卫军离开向阳小学,找人兑换了些票后,到合作社一口气买下了全部的干生以及生瓜子。
    合作社的生不算票的话,两毛钱一斤,总共是三百七十斤,瓜子两毛五一斤,社里只有八十斤,合计九十四块钱。
    这么多东西,饶是顺子家的自行车是那种俗称大架子的车,一次性也驮不了。
    姚卫军跟合作社说好,前后分两批运回了碱场村打谷场。
    期间又费七块多买好了五种佐料和二十多斤粗盐。
    碱场村打谷场,两间土坯房已经空了出来。
    知青张晓斌一大早就打好背包,坐着拉砖拖拉机去了西河坝联营区。
    在那里,每天都有一班客车可以直达京城,比去疏云县城坐车更加方便。
    临走前,张晓斌曾单独跟姚卫军说过,不管以后发展成什么样,两人之间千万别断了联系。
    此时的打谷场上,干生跟瓜子都摊开晾晒着,饭棚里的铁锅也放好了五种香料跟粗盐,一切准备就绪。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赶在天黑前,把这几百斤生瓜子炒制出来!”
    姚卫军脸上挂着振奋神色,此刻的他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