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 第289章 《布鲁的悠长假期》发售
    第289章 《布鲁的悠长假期》发售
    《新地球之貌》的拍摄在非洲终于完全结束。
    最后一张照片拍摄的是非洲采石场的场景,在高耸的悬崖峭壁之上,人类设立了各种梯子和平台,把那些被风侵蚀成棕红色的石头一块块切割下来,再靠着人力搬运离开。
    这些石头打磨后会被送往世界各地,成为有钱人家庄园里的一道墙壁,但工人们所付出的,却不仅仅是体力,还有被危险包裹住的生命。
    而就在拍摄结束后,陈平生遇到了一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
    “陈!哦!妈妈!我又见到陈了!”是霍克,那位坐在他身边,曾经同样是第一次参加格赛的获奖摄影师。
    他穿着一身皮衣,头发剃成了短寸,至于是否晒黑之类的。
    嗯,陈平生反正是没看出来。
    “嘿!霍克,好久不见。”两个人热情的寒暄了一阵,然后陈平生看着他携带着尼康相机,似乎正在完成自己的摄影工作。
    “你在拍摄什么?霍克。”陈平生和霍克坐在帐篷外的桌凳上,这是他们特意准备的,专门用来在相机旁等待适合场景的出现,
    “我在拍摄一组动物的照片。”霍克兴奋的回答道:“你的照片给了我灵感,我要拍摄一组关于人类与动物肢体对比融合的照片。”
    “听起来很不错。”陈平生点点头,肢体线条永远是摄影的一个重要方向,展现人类与动物的融合也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长大腿的鸵鸟、长胳膊的孔雀,听起来似乎有点抽象和掉san,但只要打光亮丽,色彩鲜艳,其实看起来只会觉得具有美感,而不会被吓到。
    “陈,你呢,上一次格赛伱竟然没有获得最佳摄影师,简直太可惜了。”霍克也为陈平生打抱不平。
    “没有什么。”陈平生倒是早就从遗憾中走了出来,对他而言,未来永远会比之前更好。
    “这一次陈,你一定能获奖。”
    “哈哈,或许吧,我今年才刚出版两本影集。”
    “但我相信你一定还有更多的惊喜是不是?”
    “确实,马上就有一本新影集出版了。”
    就在陈平生和黄蓼忙着拍摄的时候,艾布纳和改拓文两个人都加足马力,不断地印刷着陈平生的新作品。
    目前还有三部作品正等待着出版。
    分别是《布鲁的悠长假期》、《不寻常之地》和《新地球之貌》。
    而出版顺序却是《不寻常之地》排在了最后。
    因为这本影集需要写序言,是由埃里克森先生亲自为陈平生撰写的,所以《新地球之貌》反而会率先出版。
    但毫无疑问,《布鲁的悠长假期》会是最先出版的作品。
    所以在陈平生二人刚从机场落地,就收到了影集发售的消息。
    “我们要不要去看看?”黄蓼每次都不需要购买影集,因为出版前陈平生就会获得十多本自己的影集,他会送给身边的朋友和长辈。
    因此两个人都没有亲眼见过影集发售后的真实情况。
    “行啊,走吧。”陈平生和黄蓼说走就走,直接奔着首都的新华书店就赶奔过去。
    可是刚到门口,就看到一条从里面排队到门外,绕了几圈的长队伍。
    “这是在干什么?”陈平生有些纳闷,书店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排队,好像是什么签售会一样。
    “应该是老板你的影集吧。”黄蓼笑了笑,说出一种可能。
    “不会。”陈平生摇摇头,虽然他的影集销量很好,但潜意识里还是不认为会有这么多人排队就为了购买一本影集。
    “咱们下车问问不就知道了!”黄蓼打开车门,小跑到人群身边。
    陈平生见状也推开车门,走了下来。此时他脸上戴着墨镜,风尘仆仆,头发也留到了脖颈,所以应该不会有人认出他。
    走到黄蓼旁边,他立刻就听到她正在和一个大爷对话。
    “大爷,你们这是在排什么啊?”
    大爷戴着渔帽,穿着绿色马甲,听到这话后立刻回答道:“我们在排队买画册!”
    “啥画册,这么多人?”黄蓼继续提问,装作一副看热闹的样子。
    “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小姑娘,是陈平生的新画册。”大爷说这话时还比起大拇指,似乎在说这影集倍棒。
    其实业内对于画册和影集的叫法也并不统一,所以怎么说都是对的。
    “陈平生,我知道啊,他新影集发售了?”
    “对啊!《布鲁的……悠长假期》,对就是这个名字,应该是拍老外的。”大爷点点头。
    “他的影集为什么这么多人排队啊?”黄蓼一脸疑惑。
    “因为拍的好啊!郑会长非常推崇陈平生的画册,我买了好几本了,确实好看。”
    “所以您也玩摄影?”
    “当然!”大爷拍拍胸脯得意极了:“我家里这么说吧,从九十年代的相机到现在,佳能、索尼的每一代我都有,镜头也都是齐的,无论是打鸟还是人像,我都有配套的!”
    陈平生和黄蓼立即刮目相看,这大爷就是传说中的家里一面墙,首都一套房吧。
    虽然不知道水平如何,但看这壕气冲天的样子,也应该是个摄影老炮。
    “厉害。”黄蓼果断竖起大拇指,夸起了大爷。
    “他这算什么厉害,根本就不行。”没想到身后的大爷突然不乐意了,眼见着自己朋友在小姑娘面前装逼竟然不带自己,立刻就说道:“他那都是些大众的玩意儿,糊弄人的。”
    “我这怎么糊弄人了?”
    “你有莱杜的m5吗?限量款,全球只有一百台,拍胶片的。”大爷拿起脖颈间挂着的相机,给几个人展示他的收藏品。
    “还有中画幅的勃朗尼卡、宾得、飞铭早期典藏款,以及双反禄来、国产的海鸥。”他炫耀的给大家说着自己的藏品。
    “我家里光胶片就储存了3个冰箱,不是小的哈,是那种大冰柜,这么宽!里面都是胶卷,要是拍摄的话,能拍十几万张。”
    听他的口音就是京爷,也确实豪横。
    “就这么说,首都的各家胶卷店,有时候都得上我家参观去!”
    “那确实。”陈平生点点头,赞同大爷,毕竟这么多胶卷,里面不知道有多少限定和已经不再生产的绝版。
    就算是他都很心动,有种想要表明身份,去大爷家蹭蹭胶卷的冲动。
    “你这有什么,现在谁还拍胶片啊!”
    “不玩胶片你玩什么摄影!胶片拍出来的,那色彩,是你数码能比的吗!”
    “搞笑,我直接上富士滤镜,和胶片也差不多。”
    “瞅瞅你这操性,富士那玩意和真胶片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那我上回去你家,也没看到你有啥作品啊!拍得还没有我拿数码拍得好呢。”
    “我那是热爱收藏!”
    俩大爷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看架势要不是人多非要打一架证明一下自己的理论。
    而周围那些大爷们也都见怪不怪,似乎已经习惯这俩人互掐的场面了。
    陈平生和黄蓼劝了几句,发现根本劝不动后,就离开了书店,回到了车上。
    “好家伙,老小孩,应该就是指他们吧。”陈平生感叹一句。
    “肯定是,不过这真的值得吵得这么凶吗?”黄蓼的思考还停在两个人对于胶片和数码的争论上。
    陈平生笑笑道:“其实真的有那么夸张,这也算是一种隐形鄙视链吧。”
    “毕竟很多胶片拍摄非常经典,是目前数码摄影没有达到的艺术高度。但若是论及专业度和职业性,无疑是数码更为好用。”
    说完,他回头看向黄蓼:“所以我对你的要求就是胶片、数码都要会用,都要拍摄,毕竟谁也不知道未来某一天胶片会不会因为某项技术而重新发光发热。”
    “嗯,明白。”黄蓼晃晃下巴,突然发出疑问:“那老板你说ai会取代摄影吗?”
    最近关于ai绘图的新闻被传播得全世界到处都是,那些媒体耸人听闻的用了取代两个字,来暗中表明ai于人类的作用。
    陈平生也看到了相关的文章,也了解过一些ai的事情。
    因此他摇摇头道:“这就像是美术,你能说有了摄影就把美术干掉了吗?”
    “当然不能。”
    “所以ai绘画,也干不掉美术。”陈平生解释道:“因为艺术创作是以人为导向的,是一种人的情感、生活、思维的体现。而ai绘画你会发现它非常机械,它本质上就是用各种元素来拼凑,这不叫创作,这是挪用。
    “并且ai绘画也是人来控制的,它无法自发的去完成任何一副画作,因为它们本身并不具备发起创作的条件。ai现在只能减少人类的思考环节,而无法替代人类的思考。这就是它的短板。”
    黄蓼好奇道:“那如果补齐了呢?”
    陈平生看着窗外:“补齐?那就是ai趋同于人类,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那到时候我们不应该去关心它会不会干掉我们的工作,而是要担心它们会不会干掉人类了。”
    他忍不住笑起来:“这就回到了科幻小说和电影的经典套路。”
    “但ai摄影和ai绘画还有所不同。ai摄影,是机器通过大数据采样,生成用户所需要的背景和人物,再按照用户描述的灯光、环境、明暗等等一系列条件,来生成足以媲美真实照片的图片。其实这很容易让人分不清真假。”
    “对啊,我看那些人发出来的照片确实真假难辨。”
    “这样做看起来好像摄影师应该失业了,但别忘了,再拟真,它也不是真实的。即便它的技术足够强,能够做到和真实世界一比一的还原,它也仍然和摄影不同。因为媒介不同,它相当于是把已有素材再拼合,而摄影则是对真实世界的直接捕捉。”
    “所以我觉得ai摄影也算是未来的一种方向,或者说一种工具。摄影师可以通过它来模拟灯光,模拟场景,最后再进行拍摄。或者,干脆使用真实照片用ai进行再创作,这样也可以称之为摄影艺术的另一条路线。”
    听完陈平生的这番话,黄蓼若有所思的摸着自己的相机,觉得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
    “任何时候都要让工具为人所服务,这是做任何行业都要谨记的地方。”陈平生总结道:“别和工具内耗,艺术不是只看结果,也看过程,没有过程的艺术只是一张纸,而有了过程,这张纸才会被填满,才变得值钱。”
    “明白了。”
    黄蓼点点头,赞同他的话。
    “走吧,回家,还有排版的工作要忙呢。”
    在陈平生和黄蓼赶回华南的同时,关于《布鲁的悠长假期》这一本影集的评论也终于新鲜出炉。
    知名艺术杂志,connaissance des arts发布了对于这本影集的评论。
    他们采集了很多艺术家的看法,并汇总成了一页。
    这些艺术家是这么看待这部作品的。
    布里特妮·雷顿(知名色彩艺术家):“惊叹!陈平生这部作品把童年的色彩展现的淋漓尽致,蔚蓝得甚至有些梦幻的天空,被大雪覆盖的白色和各种假人身上的颜色,都牢牢的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们是如此的和谐统一,让我不由自主的代入其中,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快乐。
    “但快乐并不是全部,相反,阴郁也占据了童年的一部分。那些孩童时期不懂的战争、死亡和恐怖,陈平生都用相应的色彩提醒着我们,童年未必是记忆里完全美好的样子。不得不说,我很喜欢这部作品,我喜欢它如梦一样的色调处理。”
    劳夫·多默(知名先锋艺术家):“我不了解陈平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如果不是我知道他是华夏人,我会以为他就是法国人。他在照片里展现的一切,都是我们所经历的童年一部分,那些火焰、雪人和飞机,简直太酷了。我觉得这很前卫,他拍摄的是人类的梦境,我是这么认为的,这不是真正的童年,它远比现实更加夸张,扭曲。
    “可对应的,它也更加美好,尤其是那些假人,它们好像被赋予了生命,我看照片的时候真的认为他们是活着的。这真是一个疯狂的点子,我竟然会爱上一群假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