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 第200章 影圈的解读和薇薇安补完(合章有彩
    第200章 影圈的解读和薇薇安补完(合章有彩)
    陈平生回家的路上,一直在看着影圈。
    目前国内影圈的粉丝已经达到了50万,并且每天还在不断稳定的增加着。
    随着他的影展不断在各地开展,每个月基本上都能增长几万数量,基本都是通过短视频宣传和线下看展后才了解到陈平生的。
    而这些新粉丝的涌入,也给他的评论区带来了新的活力。
    至于国外版影圈的粉丝量增速更为猛烈,已经到达了45万,眼看着就要超越国内粉丝量了。
    一方面是国外那么多国家热衷于摄影的人很显然比国内更多,另一方面则是豪瑟沃斯画廊的巡展和影集的发售给他带来了不菲的名气。
    神秘的东方摄影师,已经成为了摄影圈子内口口相传对他的指代。
    更有人把他誉为摄影圈的鸦大师。
    可见《鸦》这部作品的深刻影响力。
    而在黄河沿岸拍摄的这几天,他也没有停下发布照片,只是频率不如以前那么频繁。
    最近发布的,有使用薇薇安体验券拍摄的照片,还有一些是自己在路边街拍的精选。
    现在评论数量已经超过几千条了,陈平生从点赞数量最高的评论一一往下看。
    在纪念薇薇安的照片下面的评论是这样的。
    零路璐子:“纪念薇薇安?薇薇安是谁?为什么要纪念?我觉得陈老师似乎留下了一道谜题,在等待着我们解读。不过个人来说,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张拍摄女人身后的照片。她穿着红色的斑点连衣裙,双手背后,站在码头附近。这本是最日常的午后,可是女人的双手却做了个一个奇怪的手势,一手张开,一手握拳。
    “看起来好像是在对摄影师说些什么,但又让人琢磨不透。这其中似乎有一个故事,她的对面是谁?她在和谁告别,陈老师故意只用镜头框住了她的背后,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这让我想到了留白,一般书画上的留白是指为了画面的协调精美而故意留下一片空白,而陈老师则是使用了文学作品中的留白,他的画面是非常饱满的,但他的故事却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悬念。”
    梦溪:“或许薇薇安是某个国外的大师?我比较喜欢那张免费食物的画面,陈老师拍摄了地面上自己的影子,而影子旁边就是免费食物的标语和一块被人遗弃的食物。
    “这很讽刺,免费食物这样的标语很明显是为了某些流浪汉所准备的。对于他们而言,食物不可以浪费,这也是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可当这块面包出现在画面里时,却与这标语无疑是形成了对立面。
    “所以我觉得很讽刺,在一些人缺少食物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在浪费食物。这已经是普遍的社会现状了。”
    凤仪声:“对于这组照片,我的评价是生活的趣味。陈平生这次又尝试了一种新的摄影风格,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透露着浓烈的街头新闻色彩。如果把照片截选下来,贴在报纸上,我会毫不怀疑的认为这是某个记者拍摄新闻。
    “虽然这些照片没有什么强烈的联系,甚至在构图上也没有雷同之处,但也意味着它们更为自然,缺少人工的刻意雕琢。薇薇安这组照片,实现了人文与趣味的平衡。我觉得这很重要。
    “很多摄影师对于人文题材往往采用具有非常浓厚隐喻的镜头去拍摄,去渲染,生怕观众看不出他们的苦难。在调色上,也会更偏向于阴暗。但陈平生却与之相反,选择了更为阳光的颜色,明亮,高饱和,看起来就像是某种童话故事。
    “尤其是女孩男孩在车里的那张照片,从构图上来说堪称完美,在框架式构图的基础上还兼顾了横向与竖向的平衡,即便是元素较少的左上角,也有驾驶位的方向盘作为均衡。更关键的是,女孩子的表情和男孩子的熟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使得整张照片的故事感满溢了出来,虽然故事感这个词语已经被用得很多次了,但不得不说陈平生是我见过的,最会使用这种手法的摄影师。我已经开始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了。”
    刘一照:“第三张,是我心里的最佳。两个女人面对镜头,中间则是一群看似精英的男人们。太会拍了,光是看着这个画面,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不同性别在职场上所遭遇的某些问题。
    “而且这也是框架构图,但用得更为巧妙,直接用两个女人作为框架,框住了那群男人。不过我觉得更有意思是女人的眼神,带着些许厌恶和疑惑。尤其是全部直视着镜头,让人有种感觉,她们其实是在对着那群男人隐蔽的表达自己的喜恶。
    “我也挺好奇,平生拍完照后,是不是被两位女士质问了,哈哈哈。”
    顶风作案小摄影:“这几张照片色调真好,阳光充足,颜色鲜明。让我有一种行走在正午街头的感受。其实陈老师拍的东西都很简单,无论是那个小孩,还是地面上的影子。其他人都拍过,但就是没有陈老师这种感觉。
    “几张照片就像凤老师说的,内容上是没有联系的,因为它们的联系是颜色给予的感官,和一种构图之外的故事联系。看到这组照片,我很自然就想到了这就是摄影师一路上的见闻,我会随着照片重新了解这些平凡景象里的城市和人们。
    “它们让我觉得街头摄影是有趣的,是好看的,是足够吸引人的。让我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然后想要去街头拍摄一组属于我的照片。当然,拍完了我也能更加清楚自己和陈老师的距离。”
    而在国外版的影圈里,大家是这么评论这组照片的。
    威廉·克莱因:“薇薇安,很好听的名字,虽然我不知道陈这句话的意思,但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这是位女性。也许是他在仿照女性的视角来看待街头?
    “看看这张穿西装男人的照片,真有趣,陈故意不保留他的头,而是用宣传页面上的人头来玩了一种互换游戏。真是很有创意的想法。
    “我觉得观看陈的照片,对于构图的想象力真的是一种极大的开拓,你会发现生活中任意的场景都可以运用到。如果你是摄影师,照着拍准没错。”
    安娜:“这张孩子倒地的照片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真的很贴切,孩子们在这个年纪总是充满了各种好奇心。这小家伙一定是想看看井下面究竟有什么,才趴在了地上。
    “摄影师很果断的抓住了这个瞬间,我很喜欢。”
    双枪捍卫美利坚:“阶级,我从那群男人的身上看到了鲜明的阶级,就像我家附近的那群自诩为精英的鬣狗。每天就靠着在普通人身上吸血而活,真可笑,早晚有一天我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财产不可侵犯!”
    莱恩:“嘿,楼上的兄弟冷静点,你也不想在监狱里吃妈妈烤的苹果派对吧。”
    陈平生看到这里皱着眉头,感觉这兄弟的精神状态似乎有点堪忧,更关键的是他的名字也很令人无语。
    点开了他的头像,经典红色帽子,很显然是maga的铁杆支持者。
    “maga”是让美利坚再次伟大的简称,这是从里根时期涌现的政治口号,直到被上一任总统发扬光大。
    现在已经成为了提及美利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没想到影圈里也能看到这种极端主义分子了,看来美利坚的日子愈发魔幻了。
    不过这种人只是少数,接下来的评论又恢复了正常,而陈平生也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爱妈妈的加利:“哇哦,我竟然才知道还有这种软件。陈,伱的照片又让我想起了家乡,家乡的一切。阳光,沙滩,穿着裙子的姑娘和足球。我现在在瑞士拍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家里。
    “不过我更想再去一次华夏,那里真的很干净,和我家不一样。而且人们也很友好,没有人因为我的肤色而歧视我,买东西看到的都是笑脸,真是很棒的一次体验。
    “看看这组照片,颜色是如此透彻,我觉得陈你一定要出本彩色影集,太好看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你的实体彩色照片了。”
    陈平生看完后,确信这就是那位黑人小伙子,霍克·加利。
    只是看他的评论,似乎把影圈当成了聊天工具。
    陈平生笑了笑,然后回复道:“这就是我新影集的一部分内容,当然,才刚刚开始。”
    等了几秒,爱妈妈的加利评论:“那太好了!陈,我喜欢你的作品,也许今年的颁奖典礼我们还能再见,我最近也在创作自己的影集。”
    “祝你有所斩获。”陈平生回复完放下手机。
    看了看车窗外,又是一个安静的晚上,城市的霓虹光在车外形成一条条轨迹,映入眼中。
    陈平生向后把头靠着,琢磨着明天是不是要出门再拍点照片了。
    ——
    《纪念薇薇安》这就是陈平生新作品的名字。
    至于大家能否看懂,或是理解,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反正其他人也不知道薇薇安到底是谁,而且现在摄影界里还没有叫薇薇安的人,就让大家去尽情的猜测吧。
    “咔嚓!”
    脑子里想着关于作品的事情,可是陈平生的手却没有停止动作,看了看天色,调整好参数后,立刻把眼前的一幕抓拍了下来。
    是颇为搞笑的画面,一个穿着蓝色上衣,灰色裤子的男人,正在试图从高高耸起的绿化墙里穿越过去。
    因为如果想要走到另一条马路上,需要绕一个很大的弯道,还要走个天桥。
    可能是男人有些急事,让他无法忍受向前再走那么多米。
    于是他选择伸着腿,迈入绿化墙内,只留一条腿和半边臀部露在外面。
    陈平生拍摄完就见这位大哥进入了绿化墙,看着他在里面避让各种树枝和叶子的囧样,忍俊不禁。
    尤其是等大哥好不容易穿越成功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裤子被划开了一条口子,露出了白皙的屁股蛋子,立刻大声痛骂起来。
    也不知道他是在骂做绿化墙的人,还是在骂自己。
    沿着路又走了一会,陈平生又看到了一辆黄色的校车,上面坐满了孩子,嬉笑打闹,司机则正在校车外面吞云吐雾。
    陈平生举起相机,对准了车玻璃内的孩子们,孩子们立刻不说话,只是盯着他,仿佛在好奇这位哥哥在做什么。
    “咔嚓!”
    当摄影师就是要脸皮厚实一些,如果换做其他人被这样盯着很容易就会产生怯意,进而放弃拍摄。
    可陈平生却觉得这样更好,直视着镜头会显得更有力量。
    拍完后,他还和小朋友们打了个招呼,感谢他们的配合。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拍,陈平生觉得街拍的乐趣也就在于此。
    虽然这街头是如此的熟悉,甚至因为看得太久而显得无聊,但这不代表它是无趣的。
    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和每时每刻流动的人群,他们所构成的连锁反应才是街拍最大的趣味性所在。
    所以平时没事的时候,拿着相机在街头逛逛,也许就会有什么意外收获。
    陈平生来到了一处露天的游泳池外,这里的外墙是用白色的砖围起来的,他绕了一圈,想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可以拍下来,然后就看到了两个老人。
    他们穿着泳衣,趴在外墙上,透过墙面上缺失砖块的地方往里面望去,好像是在寻找这泳池里的人,或是在看里面的装潢。
    陈平生二话不说将其拍摄了下来。
    老头和老太太这时候也看完了,摸着自己地中海的脑门向着泳池门口走去。
    陈平生回看了一下,觉得这很有趣,和决定性瞬间那部作品里的照片类似,都是拍摄人物面对着一些缝隙缺口去看其他方向的景色而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这种照片其实可以拍摄成为一个系列。
    就像是评论区里说的女人背手的照片一样,这种关于身体局部的特写,也可以拍成一个系列。
    因为很多照片如果单张来看,其实是比较孤立的。
    往往用相同的构图去多拍摄一些不同的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创作方法。
    历史上也有不少摄影师这么干过。
    而如果再加上时间维度的拉长,更会使得照片的可看性翻倍。比如同个画面,同个构图,每年连续拍摄,十多年后,你可能会得到一组足以震撼所有人的照片。
    即便是再平淡无奇的日常,也是如此。
    所以陈平生打算接下来碰到同样的画面,多拍摄一些。
    很快,他就走入了市区内,眼前是一条专门售卖古着服饰,首饰的街道,这里的每个店铺都遵循着复古的风格,用深棕色与红色和白色作为搭配,吸引着路过的女生进来购买。
    不过或许是现在还太早,并且属于上班日,所以整条街道的人流量并不大。
    陈平生拿着相机进入这些店铺,寻找着适合拍摄的地方。
    没过多久,他就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道具。
    镜子。
    纪念薇薇安的影集里又怎么能缺少镜子呢!
    陈平生可不会承认自己上回拍完后,还惦记着自拍这件事情。
    此时在他面前是一个斜躺在地上的大镜子,复古木质包框,和店里其他的摆件、椅子一样,有种颜色统一的美感。
    而在更远处的墙上还有一面镜子,与地面上的镜子平行,也能看到陈平生的脸。
    房间其他地方则放置着桌椅,这里是一处专门用来休息的屋子,墙上贴着红色繁杂纹的壁纸,整体非常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复古情调的感觉。
    陈平生拿起自己的相机,放在眼睛前,用来遮挡一部分面容,然后看了看构图,按下快门。
    画面里陈平生同时出现在两个镜子中,看起来好像是错乱分开的时空,各有一个他在拍摄。
    拍完了这张,他又换了一家店。
    逛了一圈,发现这家店里的角落,摆着一排人物肖像画。
    但更有趣的是,肖像画中间还夹了个镜子。
    可能是老板的一点恶趣味,想让顾客在路过的时候也和这些肖像画并列,体验一把同为纪念肖像的感觉。
    这也正合了陈平生的意,他来到镜子前,微微弯下腰,按照同样的视觉比例,拍摄了一张肖像照。
    当然,相机仍然挡在了脸前。
    之后他在闲逛的时候又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场景。
    那是一家店铺的橱窗里,两幅小型的城市风景画挂在左侧,一面大镜子挂在右侧。
    镜子是黄金色的包框,镜面很干净,反射着街对面停靠的车辆和复古装修的门店。
    正好陈平生今天的穿着也比较复古,蓝色的麻质衬衫搭配里面白色的t恤。因此他调整了一下站位,把身体贴近玻璃,举起相机,又给自己来了一张。
    看了看回放,很不错。
    照片的第一眼甚至看不清那面镜子里的陈平生是真人,如果不仔细看,还真容易将其当作是谁的画像。
    不过只要人们看到相机,就会立刻反应过来。
    接着陈平生没有再继续拍摄镜面,而是走出了这条街,来到了下一个地点。
    这里是一片正在建造大楼的工地,当然也有已经完工交付的大楼,漫步在这里,可以看到深蓝色的铁皮挡住了所有人窥探的视线,把街道划分成了两个世界。
    而或许是围挡的时候出了些问题,有一处弧形的拐角,竟然缺少了一块铁皮,把里面的木质栅栏露了出来。
    于是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向里面张望。
    陈平生站在那里等了一会,就看到一位穿着正装的男人、一位穿制服的保安、一位普通路过的大爷和一位工人向里面观瞧。
    “这就是人类的好奇心嘛?”陈平生笑着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画面。
    毕竟平时可是很难见到这么整齐的同框,四个人高低错落姿势各异,关键是没有互相遮挡,使得画面异常和谐。
    而就在他刚刚拍摄完的同时,突然看到了一男一女拿着一块巨大的镜子,正往旁边大楼里搬运。
    陈平生心里想着应该是他们的公司在装修,需要一面镜子。
    于是他走上前去,想找个角度,看看能不能拍到什么合适的画面。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刚刚走过去,其中搬镜子的姑娘脚底突然一绊,整个人直接摔倒在了地上。
    而在半空中,她的手也松开了,这一松那位男生一个人也抬不了镜子,也不得不松了手。
    陈平生还想上前帮忙抓一下,但距离还是有点远,没有碰到。
    瞬间“砰”的一声,整面镜子裂开成了一地碎片。
    “啊这……”陈平生看了看两位打工人,发现他们的表情很精彩,一位垂头丧气,另一位已经仰天长啸。
    经典的国骂自不必说,就在他们为了镜子的事情讨论怎么和老板沟通的时候,陈平生已经走到了镜子面前。
    因为他发现虽然镜子碎了一地,但有一块格外的大,并且在它的四周还分布着各种小镜片,它们反射着高楼和天空,带着一种奇妙的纵深感。
    陈平生低下头,把相机举起,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咔嚓”一声拍摄下来。
    然后他从自己的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拿出创可贴递给那一对男女,问道:“受伤没,我这有创可贴。”
    “谢谢。”女生点点头,感谢的接过创可贴,倒不是手划伤了,而是腿被碎裂飞溅的镜片划到了。
    “你们这打算怎么办啊?”陈平生当一个吃瓜群众问道。
    男生笑了笑道:“没事,我就说有个车突然冲了过来,把我们俩吓到了。”
    陈平生挑挑眉毛,这是撒谎啊。
    “可是光说也没办法说服老板吧。”他问道。
    男生没有回答,而是走到了旁边不远处的一个坐在面包车看热闹的大哥旁边,和他聊了几句。
    随后他还用手机扫了一下大哥的收款码。
    紧接着大哥就把面包车开到了镜子旁边。
    男生让女生回到原来的位置,拿着手机晃动着拍了一张比较模糊的照片。
    陈平生好奇的看了看,发现上面看不清车牌,只能看到一辆车停在镜子不远处,似乎要撞过来,但又没有撞过来。
    然后他又和女生聊了一会,沟通完毕后走到陈平生身边。
    “了多少钱?”陈平生大概明白了他的操作,无非就是用司机大哥当借口,规避自己的责任。
    “200。”男生笑着说道:“这镜子是定制的,一块1200。现在我们俩只要每人出100就行。我们老板是个权责分明的人,所以只要我给到足够的理由,他是不会让我们出钱的。”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道:“而且本身让我们来抬,就要承受风险。你说是不是?”
    “没错。”陈平生觉得这个小伙子挺厉害,一方面了解老板的脾性,一方面能找方法帮自己和同事规避责罚,一通操作下来,得了人心又省了钱。
    如果未来公司要提拔员工,很显然这位女生将是支持他的主力军。
    而且看她胸前的标牌,助理秘书。
    秘书啊,这很多事情,就有得说了。
    当然,这么做自然也是有风险的,比如被人看到揭穿,或者老板最后还是要让他赔。
    但即便是最后还需要赔,也不过是每人多了一百。
    用一百去赌一千二,很明显是划算的。
    甚至陈平生怀疑如果最后要让两个人赔,这位男生肯定会自己承担那200的费用,来博得女生的好感。
    “真精啊!”
    陈平生毫不怀疑这位年轻人将来在职场上的发展,有能力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敢于承担,敢于去赌。
    这种勇气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很多人都停留在了想象的那一步,不敢实践。
    所以在职场上最终只能停留在基本岗位上。
    但感叹完,陈平生就把他抛到脑后,反正自己又不用上班,好好拍照才是自己未来的生活节奏。
    这也是他最喜欢的事情,用创意和灵感打动人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