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 第168章 对天才,不要有定义!(有彩)
    第168章 对天才,不要有定义!(有彩)
    陈平生没有理会这种言论,说到底无非是碰瓷,如果自己搭理了,反而容易生出些不必要争端。
    他的目光已经放到了下一部作品上了。
    不过他不在意,不代表王一国等人不在意,为了能够让舆论发酵起来,他们特意请在国外工作的自媒体博主在影展外采访的时候,添加了几个关于风格的问题。
    这也是瞅准了一部分国人的心理,对于他们来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国内的评论家无论如何说,都有着一股吹捧的意味。
    所以只要有国外的大佬对《鸦》这部作品下了定论,说它的风格趋同或参考了山水写意,那么王一国等人就能合理的将其归为自己一派。
    顺带着往陈平生身上泼个脏水。
    可惜事不遂人愿,这位博主在影展等候了半天,本来打算询问一位评论家,可是却发现了埃里克森先生的身影。
    格赛的组委会主席,这自然是在全世界摄影行业里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的话无疑是最好的视频内容。
    所以博主直接就上前拦住了主席先生,采访问道:“你好,主席先生!我是来自华夏的自媒体创作者,可以询问你几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埃里克森先生笑了笑,回答道。
    “请问您是怎么看待《鸦》这部作品的?”博主把“小蜜蜂”递到主席面前。
    “我觉得这是天才的作品,是摄影家独一无二的存在。”既然是陈平生的家乡博主,那埃里克森先生也不介意语气稍微夸张一些。
    “这么高的评价?”博主也有些惊讶,对于展览,他只是看了个一知半解,所以不太理解主席先生的意思。
    “没错,就是这么高,无论是其风格还是蕴含的思想,都值得所有摄影师们学习。”埃里克森先生补充了一句。
    既然提到了风格,那博主自然就引导到了王一国交代的问题上。
    “那,主席先生,我也看了这部作品,我觉得它黑白的风格有些像国内的山水写意风格。您知道李抱真、仓阮平吗?就是那种风格。您觉得呢?”博主继续问道。
    没想到埃里克森先生忽然摇摇头,皱着眉头道:“不,不能这么比较。仓的作品更古典,是山水画的风格,影调浓厚且留白颇多。可是陈不是,他的作品是完完全全的现代艺术,是黑白胶片的杰作。你可以认为他是意识流的作品,但绝不是山水派的作品。”
    博主一下子尬在了原地,他还有几个问题等待着主席先生。本以为他会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即便不认同在镜头前也不会反驳,没想到主席先生根本不管这个,直接把心里的想法表达了出来。
    甚至还说出了意识流这样的话,这就意味着如果视频播放后,国内很可能会将《鸦》这部作品当作意识流的开山之作。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自己拿钱提问,已经得到了答案就足够了。
    思考完,博主顺着问题又问道:“所以黑白、构图这些并不能够区分照片的风格吗?”
    “当然,构图只是工具,颜色也只是工具,摄影师的表达,作品的内容才是关键。就像我们不能把所有拍摄建筑的摄影师都归于一类,那太武断了。《鸦》这部作品的表达,用华夏来讲就是。”
    埃里克森先生忽然说出了一句中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哇哦!主席先生您还会中文。”博主兴奋的高呼一声。
    “当然,我喜爱华夏文化。”埃里克森先生笑着继续说道:“而且陈的另一部作品《透视博物馆》,内容也完全和《鸦》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位真正的天才,对天才,不要有定义。”
    “对天才,不要有定义!”博主重复了一遍,然后感叹道:“感谢主席先生,各位观众姥爷,听到了吗。我们的摄影师得到了格赛组委会主席先生的盛赞!这部作品,绝对会在摄影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走,我带伱们进去看看!”
    “啪!”茶杯被狠狠的掀翻在地,王一国坐在院子里,看着手机里的视频数据,满心怒火。
    一天时间,百万点赞,直接蹿升成了今日的热点视频。
    直接给陈平生又吹捧了一波。
    “什么东西!拿了我的钱还他妈夸陈平生!”王一国越想越气,之前准备的手段全都作废了,完全用不上。
    摄影师们说几句有什么用,普罗大众只听最权威的人说的话。
    而且国内这帮评论家也肯定不愿意配合自己,说不定还要踩自己两脚。他们山水写意派近几年实在不得人心,除了那些核心的拥簇以外,摄影圈子都开始逐渐排斥他们了。
    这是大势,不可阻挡的大势。
    但也不能就这么放弃,王一国给几个人发了消息,让他们把抹黑的话都发出去。反正这年头什么人都有,只要有人讨厌陈平生,就会站在自己这边。
    可是就在这些影圈发布后,却没什么人评论。
    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更加重磅的报道。
    华夏青年报发布了他们新一期专访《陈平生:鸦是我的人性两面》,并登上了热搜。
    这也是全国人民第一次看到关于陈平生的专访,平时只能通过侧面的评论和一些流言了解他,现在总算得以一窥这位最年轻格赛获奖者的真实面貌。
    这篇采访里,从陈平生的小时候到大学,都有一个简单的描述。
    大家从其中也了解到了他的经历,从小就比较喜爱相机,摸着相机长大,长大后报考了摄影专业。然后在假期突发奇想,想要拍摄这样一部作品。
    看完后令人直呼天才二字。
    当然,这里面的境遇陈平生是没有撒谎的,在这个世界,他父亲确实买了一台相机。
    只不过小时候他只是纯粹的好奇,虽然尝试过拍摄,但完全谈不上作品。不过家里人和长辈都一直夸他有天赋,是个摄影师的料。
    直到大学开始正式学习摄影理论,正式拍摄,才发现自己的天赋实在太差,对于构图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所以这段经历在外人看,和他自己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
    而看完这篇采访后,微博忽然多了一个热搜,叫做“对天才,不要有定义”。
    那里面列举了国内的一些被公认为天才的人物,就比如数学的韦神,而陈平生也被列为其中一位,与各位群星同居此位。
    这让陈平生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自认为摄影的难度是比不得数学的。
    艺术创作也和逻辑思维迥异,这种对比其实做不得数。
    但吃瓜群众们可不这么认为,在他们心中,只要为国争光,为国贡献,再加上年轻,那就是一等一的天才人物,是值得学习的。
    所以大家用热情把这条热搜顶到了前列。
    陈平生思考了一会,干脆也把手里的大范围宣传机会券使用掉了,一直存在手上,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而且他觉得这样的机会很好,借着短视频对主席先生的采访,和华夏青年报的采访,再加上热搜,他可以确保对自己的名气有着正向的加持。
    更重要的是借此引起所有人对《鸦》这部作品的好奇心。
    等到之后巡展的时候,在面对其他选择时大家就会默认选择这个展览。
    使用完成了,他举起相机,对准了街道角落。
    今天已经是28号了,距离过年已经没有多久了。陈平生的机票也早已经购买完毕,定在了除夕的前一天。
    因为他接下来还要去给菲林杂志拍摄两组照片,这是2月和3月的杂志出版需要的内容。
    不过难度并不高,一位是企业家,一位是舞蹈家。
    都是在固定场景的固定拍摄,并且都在首都,陈平生可以一起拍摄,所以速度会比较快。
    此时,他的相机镜头正框住了一个老头,那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场景。
    穿着衬衫的老头正坐在街道的椅子上,他的身侧放着背包,手里拿着一杯咖啡,耳朵里还塞着耳机,似乎在听着歌等待着什么。
    而他的旁边,有一张海报,上面是一位女士坐在浴缸里。
    她裸露着香肩,看起来有些诱惑,眼神看向老头一侧,仿佛正透过平面的纸,望着他。
    同时,她的手尽力的向外伸着,手的位置恰好就停在老头手里咖啡的正上方。
    “咔嚓!”陈平生将这一幕抓拍下来,然后又看了看。
    很适合放进决定性瞬间的一张照片,因为画面里的一切元素都充满了巧合。
    这也是一种合理利用场景的方法,因为很多场景,比如海报,比如广告,都蕴含着与四周互动的元素。如果能够利用起来,那么很轻松就能拍出一张非常棒的照片。
    并且除了动作,文字也可以利用起来。比如把人当成字符,与海报里的文字组合,这都是很出彩的拍摄方式。
    陈平生现在走在街上,就是要挑选这种场景,记录在自己的影集里。
    《决定性瞬间》已经快要完成了。
    新的一个月开始了,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