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169.第169章 一出好戏!朱元璋有个天才孙子
    第169章 一出好戏!朱元璋有个天才孙子!
    总体来说,朱有燉的这个戏剧,主要就是从改革前后两个方向来进行。
    朱有墩他们这些学子根本就不像是在一般的私塾学堂里面那样,只会去读之乎者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那些四书五经上面。
    除了他们大量地涉及的是陈寒给出来的新知识和新体系之外,他们利用自己乃是皇家子弟的便利身份,可以在京城各地游走。
    甚至借助着皇家的保护,可以直接在周边的城池当中收集关于改革之后的成果。
    这是夏元吉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也是他们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
    就是亲身去体验一下民间的改变。
    让他们能够切身地体会到,民间与之前不一样之处。
    也正因为大量的社会实践以及到第一线去感受改革前后的对比,朱有燉他们才有更多的感悟。
    这一出戏,不只是朱有燉一个人的戏剧成果,倒是朱高炽他们所有人的体悟。
    这当中着重地表现出了商人前后的变化,戏剧中没有避讳之前商人因为缺斤短两这些,所以名声不好。
    但也并没有去否定,这些商人在灾难之时,为了天下捐赠出钱财,所以他们将这些搬上了台之后,百姓们对买卖人的看法变得更好一些。
    至少让那些个商人不再被歧视。
    商人有作用的,已经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
    特别是如今商人缴纳了很多的赋税,为百姓们减轻了负担,更是让百姓们对他们多了一些理解,
    商人在看完了这出戏之后,不少人都是落下泪来。
    实在因为现在的风气,让他们很难生存。
    而现在这样的戏剧出来之后,他们终于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
    同时更是想抓住如今的风口,既然朝廷解除了这么多的限制,那自然是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努力的完成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也让更多的商人知道,原来自己这一行也并不一定是毫无作为。
    甚至也可以成为忧国忧民的存在。
    正因为如此,商业环境也随着这些宣传变得更好。
    而第二项则是对摊丁入亩之后税制改革的宣传。
    税制改革之前,老百姓们没田的少田的,反倒要缴纳更多的赋税。
    而那些有钱的有钱的,利用各种优免权以及各种手段来隐瞒自家的田地,从而逃税漏税。
    导致赋税摊派在了普通百姓们身上,百姓们过得越发的痛苦。
    而现在却不一样了。
    清丈完了土地之后,大家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这一次即便是在行宫当中,朱元璋也让不少的百姓进来。
    首先就是要与民同乐。
    另一个就是要让他们也都能够在这个时候看一看这场戏。
    百姓们在看到了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之后,不少人都是拍案而起,欢呼鼓掌。
    因为他们的确是受到了摊丁入亩的巨大好处。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那都是地少民多。
    摊丁入亩之后,经过了土地的清查之后,所有一切都变得透明,那些个想要逃税的地主们,根本无法逃,他们也只能是乖乖地交税。
    由此他们减少了不少贫苦老百姓的负担。
    甚至因为没有了人丁税,不少的黑户都涌现了出来。
    劳动力人口增加后带来的则是可观的产量增加。
    甚至这部分涌现出来的黑户,还成为了城里作坊里的产业工人,为工厂增产增添了力量。
    而接着就是关于那些新的技术的引进剧目。
    尤其是纺织机和纺纱机。
    这两样东西引进来之后,江南特别是松江府一带织布效率提高,成本下降,布价格降低。
    而老百姓们在看这出戏的时候才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布这个价格会降低了。
    原来这一切也是因为陈寒的功劳啊。
    当戏剧上面演绎得相当生动精彩之后,他们才知道原因所在。
    尤其是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的织布场景也被搬上了戏台上后,更是直观地让百姓们知道了,原来就是这样的发明让织布的效率提高了。
    他们看完了之后,对于坐在皇帝边上的陈寒更加的佩服。
    更是明白为何陈寒能获得侯爵的封赏。
    这不仅是因为作战,同样的因为这些改革。
    而他们远在宁波府,也终于知道松江那边的布之所以如此廉价,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样的一出戏不仅剧情丰富,情节生动,内涵更是相当的深厚。
    虽然只是简单的做对比,却能够将现在的改革编辟入理的讲述。
    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反对者是因为什么要对付陈寒他们这些改革者。
    这出戏,简直就是一次文化的新思潮。
    让老百姓们都明白,看得懂,之所以有很多人会攻击改革派,不是因为他们觉得改革改变了所谓的祖宗家法。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个改革,会直接冲击他们这些人的利益。
    所以他们一定要让改革不可能成功。
    当然改革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诸多的阻碍。
    甚至可以说,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明旧理,然后就成为了那些保守派或者说利益者的枪来使用。
    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改革到底是因为什么。
    只是有人跟他们讲改革是不好的,甚至宣传新的科技那是妖魔鬼怪,会吃人。
    导致不少的普通百姓畏之如虎,可是这出戏深入浅出的将改革的情况给分析了一遍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改革思想,不是在搞妖魔鬼怪,反而是在让老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不少人看了后,都是噢了一声。
    原来如此。
    当然朱有燉没有忘了将改革过程的艰辛也搬到台上去。
    比如改革第一位牺牲的大臣就是沈立谦。
    当朱有敦将沈立谦的事迹写进了戏曲当中之后,老百姓们看到沈立谦这位为了改革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大臣,倒在血泊当中,不少人都跟着泫然欲泣。
    就算是一些官员,也跟着眼眶湿红。
    陈寒和夏元吉在看到了戏剧上面扮演沈立谦的那名演员倒在地上呢,如此不甘心的眼神之时,马上回想起来,当初的沈立谦在血泊当中,就在自己等人面前,那不甘的眼神,更是如同就在昨日一般。
    那心痛如刀绞一般的心情,依旧是如潮水般涌来,让他们心脏的为之紧缩。
    陈寒是第一次觉得,即便是看戏,可是依旧能让自己感受到冲击。
    夏元吉更是在看到了这一幕之后,猛灌了自己一杯酒,眼眶都跟着湿红。
    那可是跟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啊。
    那是多么坚定的改革者。
    那是多么坚毅的改革官员。
    虽然他有的时候也表现出了畏惧。
    虽然有的时候也调侃自己怕死。
    可是每一次改革,他哪一次不是冲在最前面?
    哪一次不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改革成果?
    可即便如此,依旧没有逃过那些被触动了利益者们的屠刀。
    看着他在自己的人面前倒下,比自己倒下还要难过。
    幸好自己等人在他走了之后没有退缩,也没有因为这个而害怕。
    而是坚定地带着他的那一份意志,踏上了改革之路。
    并且获得的成果相当丰厚。
    陈寒这边功封平虏侯。
    而他也是直接被提拔为了户部左侍郎。
    这么年纪轻轻却被提拔为户部左侍郎,可以说已经是滔天之幸。
    而这只不过是改革的一点点小小的回报而已。
    夏元吉在喝这口酒之时,和陈寒对视了一眼。
    其实他们心里面更加是想着,即便不要加官进爵,能换来沈立谦活着就更好了。
    如果沈立谦活着的话,那么改革铁三角的路程将会走得越发的坚定。
    甚至当沈立谦在看到了陈寒真的从倭奴那边运回来,如此多的白银,一定会拿起酒杯来跟自己等人说,如此盛世应当浮一大白。
    可是沈立谦却永远都不可能看到这一幕了。
    可能他在天有灵,一定会默默地在天上祝福着陈寒和夏元吉。
    可是陈寒和夏元吉依旧希望他能够活着。
    即便是大家依旧过得战战兢兢。
    依旧在想着会不会有利益既得者钱买凶杀自己等人。
    即便过成那样的日子,可依旧可以坐在一块喝酒谈天说地得志向。
    那是多么美的一件事情。
    然而现在他却永久地沉浸在了那狭小的坟墓当中,无法看到这一刻。
    这才是真正改革最让人痛心之处。
    因为改革不可能不死人。
    而官员们在看到沈立谦的死,也终于知道当时是有多么的凶险。
    看起来陈寒他们所经历的绝对不是自己等人,所看起来的那般的轻轻松松。
    朱元璋在看这出戏的时候也是相当有同感啊。
    同样的也看到了,当沈立谦被杀之后陈寒,像癫狂一样地督促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办案那种焦躁的神态。
    那种想要找出凶手的戾气,都毫无避讳地搬上了戏剧舞台。
    那表现的就如同窦娥冤一般,六月飞雪的那种绝望以及那种无奈喷薄而来。
    可以说在戏曲上面表现得相当的精彩。
    而陈寒在看到这一幕之时,即便知道这上面有些出路。
    即便没有戏剧上面表现得那么的紧凑、亢奋。
    但依旧是八九不离十的事实之时,也是觉得自己当初是真的又着急,同样的也是想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人不好惹。
    看到这一幕陈寒更是有感而发呀。
    幸好自己等人改革成功了,要不然的话这些事情会不会被当做一个笑话一样的,天天在官场上宣传。
    估计会的。
    因为那些想看自己笑话的人不知其数。
    因为那些人被破坏了利益之后,一心想的就是如何才能够把陈寒给拉下马来。
    至于方法就是能用多卑劣就多卑劣。
    戏剧的最后一幕,则是陈寒终于是带着天下改革成功,而百姓们也生活得其乐融融。
    朝廷按照新的秩序开始治理天下,让所有人都享受到了应有的收益。
    甚至在戏剧当中更是说明了,一旦有如此多的收益之后,必定可以让天下所有的官员都获得俸禄上面的加倍,这才平息了天下官员的愤怒。
    也终于是有人在这个时候极力去支持陈寒了。
    百姓们在看到这一幕之后,其实心里面都明白,这是没有办法的妥协。
    因为如果不让这些个官员们都能够获得一些利益的话,这些官员在执行改革的政策支持就会缩水,就会心不甘情不愿。
    所以聪明的百姓其实在这个时候都明白,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
    不过这种妥协,也是无可厚无可厚非。
    因为寒窗苦读十几年,一朝当官了,如果都不能获得一些利益的话,这些人心里面会甘心吗?
    他们不甘心还不是要来祸害百姓。
    正因为想到了这一点之后,他们才能够心平气和的去接受戏剧上面所表现出来,最后官员们一个个在获得了俸禄加倍之后,终于是接受了改革。
    这是又讽刺又无奈的一幕。
    陈寒看完了这出戏之后,首先是站起了拍手鼓掌。
    不得不说朱有燉的确相当有才。
    陈寒在看完了这出戏的时候,都会发出感慨。
    如果自己穿越成了一个小小的官员,从自下而上进行了改革的话,那阻力不知道有多大。
    即便是在一个县城当中,都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因为改革而触动利益。
    他们绝对会站出来反对。
    而如果自己没有皇权在背后支持的话,那就不知道又要死多少次了。
    小小的改革直接触动了利益,人家都跟你拼命,更不要说这种天下的改革,有多少人的利益会被触动,就可想而知。
    看完了这出戏之后,陈寒越发认定,艺术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宣传新思想的艺术,更是必须得要推广。
    这也是改革的重要一环。
    没有这一环的话,那很多改革思潮的根本没有办法传达下去。
    所以他在看向朱有燉的时候,大是夸奖:“天才,真的是天才。”
    能够如实敏锐地察觉到天下的这些改革,然后排出这么一出戏了,绝对是天才。
    这就相当于一个媒体的宣传,这样的戏剧,应该都排。
    陈寒更是站出来对老朱说道:“陛下,这么一出好戏应当让全天下所有人都看一看。
    应该让更多的百姓们理解改革,这比执行的政策更能够深入人心,您有一个天才一般的孙子。”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