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进八零:炮灰女配自救指南 > 180.第180章 先入为主的看法

180.第180章 先入为主的看法

 热门推荐:
    “你以为她们不想休息不想在这几天好好保养,不碰冷水?可是,她们有条件可以做到吗?”
    王大夫说着,并且意味深长的看了姜棠一眼,“不是每个人都有体贴的好婆婆的,不挣工分哪有饭吃?”
    姜棠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什么话也反驳不了。
    因为,这就是现实,这是她目前普遍需要面对的情况。
    不是每个媳妇都如她这般有个好婆婆,可以半夜帮她洗|床|单让她休息不要碰冷水,实在不行就请假休息几天。
    正常的,那些妇人不但要跟男人一样去上工,回家了还要带孩子以及各种家务活。
    这些,是当下的国情是社会现实,唯有提高整体人民的生活水准。
    妇人们才可以进一步的跟着,改善生活。
    目前的姜棠,是没有能力做到这些的。
    姜棠抿着春,有些丧气,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生气。
    王建设看出了她的闷闷不乐,可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开解。
    小姑娘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善心,是好的,可是做人也要现实一些。
    这些问题,都是他们这些蝼蚁无法改变的。
    当然,姜棠也只是在心里感慨一下,生活还是要继续她也一如既往的努力着。
    不过也因为她心里有了更多的想法,所以倒是比以往积极,想要努力多挣钱。
    常武墨出车带货是一方面,那是靠着他的本事而且是扛着风险的,姜棠也想要通过自己多扩展出一些渠道。
    因此,休息的时候又骑车去了一趟县城,除了是想要买些东西另外也是想要多赚一些给自己积累更多的原始资本。
    等到明年,如果能够考上大学,不止是她自己还有常武墨肯定是要去读书。
    即便这个时候读大学基本上都是国家出钱,可是他们也是需要生活,手边要有钱。
    再说家里人,也需要他们给与更多的支援。
    还有就是,姜棠知道,其实现在县城里许多人并不是没钱。
    要么手中票据不够或者供销社没有那么多物品供应,所以她要是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资,不也是间接的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方式?
    姜棠买了一些吃的用的,打算带去县中学给常静怡。
    结果还没有走出丰收大队,看见前面大路边上几个大娘小媳妇在那里聊天闲磕牙,看见姜棠了有那平日里的跟她相熟的不止是打了招呼还一副十分热情想要说话的模样。
    人情世故姜棠还是懂得而且需要照顾到的,因此在村子里她并没有骑车,反而是推着自行车慢慢往外走。
    “哎哟,小墨媳妇,你娘不是说你今天休息?”
    看见姜棠推着自行车往外走,就有人跟她打招呼并且问出声。
    主要是看着姜棠的背篓,觉得奇怪,一般如果只是去上班她不会背那么多东西的。
    也因为姜棠在卫生站上班,现在丰收大队的人特别是许多妇女对姜棠还有她娘态度都好的不得了。
    平时她们有什么头疼脑热的现在也不需要跑到公社那么远,直接找姜棠或者苏慧娟,就给看了。
    有时候是山上采回来的草药,苏慧娟都不跟她们收钱,直接让人拿回去熬煮了喝药。
    大部分人都还是淳朴善良的,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也都会拿一些去给苏慧娟。
    于是又有村里的老人在讲述,就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苏慧娟她爹的事情。
    以往村里的人都不愿意提及苏老大夫的往事,因为那个时候都认定了是他黑心开错药害死了人,觉得是他缺了良心。
    加之死了亲属的那家人到处哭诉,说什么是苏老大夫故意开高价药,故意要让他们多出钱。
    因为一些原因,苏家人没有出来辩解,于是大家也就误认为是他心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但是吧,现在许多人慢慢回过味来,想着是不是他们误会了苏老大夫?
    看苏慧娟现在的样子,老人们则是想起了以前的苏慧娟她爹。
    苏老大夫可是更加的良善,经常免费给人看病甚至送药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些药钱昧着良心害人?
    人都是这样的,先入为主的看法十分的可怕,一开始心中认定对方是坏人就会千方百计的去寻找他的错处。
    可是一旦认知有偏差,又开始想着找补,是不是他/她以前想错了?
    特别是一些女人家的病痛,根本就不可能去公社找老王看,现在有苏慧娟母女在村里的妇人家更多多了许多的便利。
    于是因为姜棠去了卫生站上班,光是这个她和她娘在村里的名声就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本来大娘小媳妇拦着姜棠只是想要和她说说话,结果听到她说是要去县城给小姑子送吃的。
    就有那自认为好心的小妇人自以为是的劝诫道桥:“你小姑子始终是外人,要嫁出去的,你们不应该对她那么好。”
    “啊?”姜棠脸上的疑惑十分的明显,不知道话题怎么会转变成这样。
    却原来,是祁玉兰因为想要告诉外面的人她家老二现在出息了老二媳妇也是个好的是个孝顺的,就把他们小俩口每个月会给家里十块钱的事情说了。
    甚至还说了,过年的时候老二媳妇十分的大气,直接给了他们五十块红包。
    要知道,村里许多人家,一年的收入也还没有这么多呢。
    祁玉兰本来是好意想要告诉大家儿媳妇有多好,还说了,自家闺女读书也都是老二老二媳妇在供着。
    但是听到有些人耳中,却是变了滋味,甚至跑到姜棠面前来说是非了。
    “对啊,她都十五六岁大姑娘了,不下地干活不说你们还要钱供她读书这不是亏大发了?”
    又听到别人这样那样的说法,姜棠才知道婆婆在村里到处说她的好话,但是又有许多人误会了。
    这样可不行,在村子里,姑娘家的名声还是十分重要的。
    想了想,姜棠还是认真地解释道:
    “不能这样算的,静怡读书很厉害的,如果不让她继续读下去才是吃亏呢。
    你们不都羡慕城里人可以坐办公室,每个月动动笔杆子就可以挣钱,还给分房子分粮食?
    就像你们说的,静怡现在已经十五岁可以下地干活,可是光靠着种地一年能挣几个钱?
    我们现在钱供静怡读书,可不比种地强,她以后有出息了肯定也会对我们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