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的客户李云龙 > 51 郁闷的丁伟!
    “老乡?没去忙?”
    上村,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坐在木质门槛前,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浓密的一字眉间,是同样浓密到化不开的愁。
    根据地一位政工干部走到这位汉子身前,疑惑的问道。
    现在是五月开初,正值北方的农忙时节。
    这个时候,冬小麦有些已经熟了,老百姓们应该忙着收麦子,晒干,储藏,然后开地松土锄草,为接下来种高粱做准备。
    这些事可不容易,全家一起忙活好久才行,甚至还要找人帮工。
    就算没有地,也可忙着去别人帮工。
    怎么会坐在门槛前,愁眉皱眼的抽着烟?
    而且根据地是是减租减息运动以来,上村是模范村,每年的租子,也不是压在根据地的大山了,这边土地不少,根据地银行也开放农业低息贷款,租一块旱地并不难。
    因为农忙时节,近期甚至连民兵军训都减少规模了。
    从上个月每天参加训练的有四万多人,到如今每天只有一万五千多人,而且几乎所有民兵,都是一边训练,一边干农活。
    “哎··”
    这位三十多岁的汉子叹了一口气,在门槛上敲了敲旱烟斗:
    “今年日子难过咯。”
    政工干部看的清楚,那烟斗中漏出来的,只是一些树叶,其间夹杂着少许烟丝。
    “哎·”
    老乡看了一眼政工干部身上的军装,犹豫了一下,再次叹了一口气,才说道:
    “前不久,鬼子来把我的田地麦子给毁了。”
    “想出去,县里也不让进。”
    粮食被毁后,他一年的租子该交还是得交,家里还有五口人要养活,去帮工的那点钱,都不够家里人吃口饭的。
    而且最近虽然是农忙时节,但几个月前鬼子大破坏之后,活计也少了很多,周围村子没活计,去县里找活,被鬼子挡了回来。
    去当民兵参加训练吧。
    民兵训练点太远不说,当民兵是可能会和鬼子拼命的,家里也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是顶梁柱,万一出点事,整个家就垮了。
    “狗日的小鬼子!”。
    政工干部顿时捏紧了拳头。
    鬼子为了破坏根据地,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年初下庄据点建设完成后,驻扎辽县的北井大队就发起了扫荡,破坏了上村不少房屋。
    甚至还让军马骡子吃了不少老百姓的青储麦苗。
    “有时间,就去报名修路吧。”
    政工干部突然说道。
    “修路?”
    老乡语气顿时警惕起来。
    修路,是好事,但也是坏事。
    有了路,粮食就能卖出去,商品进来也便宜不少,出去干活也方便,但过去他也修过路,那可是干活不给钱的,甚至有时候还要自己管饭。
    滇缅公路是奇迹,但也夹杂着二十万修路工人的血泪。
    不是被鬼子逼急了,谁愿意豁出命来去修路呢?
    “有工钱,一天管两顿饭,还给粮食工钱。”
    政工干部笑着说道:
    “活干的越多,工钱就越多。”
    “自己带个锄头,或者扁担,箩筐也行。”
    “给工钱?真的?”
    汉子语气怀疑。
    八路军政工干部很少骗人。
    但给政府修路,还给钱管饭,这事怎么可能?
    “去看看呗,就在村头。”
    政工人员指了指上村村头。
    在那里,独立团联合上村周边政工人员搭建了一个台子,招募修路的工人。
    “··行。”
    再次犹豫了一会,老百姓汉子才起身向村口走去。
    与此同时,有很多老百姓,其中包括妇女,也纷纷向村口走去。
    鬼子反复扫荡破坏,囚笼封锁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资匮乏,也有经济凋敝,老百姓连活计都很难找到。
    当天下午。
    这位三十多岁的汉子,就扛着自己的锄头,在独立团派出来的工作人员指导下,开始扩宽上村至杨村之间的山马道。
    干劲十足。
    手里的锄头几乎挥舞成一片。
    有没有工钱还不清楚,但管饱饭是已经肯定了。
    中午,他就吃了一顿白面玉米糊糊,里面甚至还有猪板油的味道,特香,他吃了三大碗。
    不然哪里有力气干活?
    根据管理的政工人员说,只要认真干活,下午也管饭,甚至会根据干活的多少,分配工钱,干活越多,工钱越多。
    工钱用大白面支付。
    一同和他开始干活的,还有五百多名上村,以及周边老百姓。
    ···
    “指派监督人员?”
    “嘿嘿嘿··”
    与此同时,杨村,独立团团部,李云龙搓着手,笑嘻嘻的看着陆仁贾,说道:
    “这不是为了防止浪费么。”
    “咱们政工管理人员数量不够,水平也不够,而且很多都是新同志,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贪污的,导致粮食浪费。”
    “就只能找陆老弟帮忙了。”
    不仅仅是李云龙,甚至赵刚也眼巴巴的看向陆仁贾。
    修路是开始了,粮食也批复下来了,工人和物力不需要愁了。
    工具也可以让老百姓自带,或者让兵工厂那边打一些,暂时不是问题。
    但修路期间具体制度和管理,却是睁眼瞎。
    虽然找总部和旅部要了几个以前管理过修路的人才,也要来了几个工程师,但以前的制度显然不能用在现在根据地。
    多劳多得,提升了修路效率和质量,但也带来了管理的复杂,以及,对具体工程量评定的巨大工作。
    靠自己肯定是不行。
    一来没经验,二来,没这个人力。
    于是李云龙和赵刚一合计,就找陆仁贾薅羊毛。
    让陆老板的技术人员,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且参与监督,期间,塞一些老红军和优秀政工干部进去,培养根据地自己的管理人才。
    “行。”
    沉默片刻,陆仁贾点头。
    “多支援点,杨村和上村之间路修建好了。我还要修建杨村至邢家村,杨村至罗家庄的路。”
    李云龙打蛇随棍上。
    “行。”
    陆仁贾继续点头:
    “我派二十个人过来。”
    “多谢多谢。”
    赵刚顿时大喜,没等李云龙说话,就连连感谢。
    ···
    “哎,他娘的··”
    罗家村,新二团驻地,丁伟在孔捷面前唉声叹息。
    每次想到,这个月新二团和771团都从李云龙手里拿到大量武器装备,进行全团大换装,最后哪怕给旅部一大批武器弹药,每个团留下的60迫击炮也足足有十二门。
    而他丁伟毛都没有拿到一根,丁伟心情就郁闷到不行。
    “在劳资面前叹什么气。”
    孔捷不屑的直接骂道:
    “李云龙都给你留下了,你小子自己不去争取,结果被程世发捡了漏。”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你小子自己不争气,这事伱谁也怪不了。”
    丁伟听完嘴角一抽,更郁闷了。
    这也是他来新二团驻地,而没有直接杀上独立团的原因。
    他现在凑上去,李云龙能指着他的鼻子说他,骂上半天,不像孔捷这里,仅仅是埋汰他几句。
    “怎么?”
    孔捷继续骂:
    “赶紧的啊!”
    “趁现在月初,赶紧找李云龙问一问,要不要帮忙什么的,大家都是老战友,听他嘚瑟几句,再说几句好话你还不行?。”
    “先把好处定下来,不然等到月末,又没你机会了。”
    “他现在可是搞到82迫击炮了!”
    “迟拿也有迟拿的好处。”
    “82迫击炮?”
    丁伟眼睛一亮。
    迟拿也有迟拿的好处,这句话是实话。
    三十八团只拿到有些掷弹筒,60迫击炮,驳壳枪。
    而新二团和772团,不仅仅有清一色的冲锋枪,迫击炮和掷弹筒数量翻倍,甚至还拿到了一千多匹上好的军用骡子。
    现在,李云龙又搞来82迫击炮。
    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
    只是··
    “过几天再去吧。”
    丁伟叹了一口气。
    “怎么,你想下个月再去?”
    “等李云龙再弄点好东西出来?”
    孔捷明知故问。
    孔大团长自然清楚,丁伟是不好意思,现在上门,那简直是上门给李云龙骂,甚至连还嘴的机会都没有。
    其他人可能没啥。
    但丁伟嘛,抹不开这个面子。
    “你他娘的。”
    丁伟直接骂道:
    “现在上门,那狗东西非但不会给我,还会故意恶心我。”
    丁伟还解李云龙的脾气?
    他都能想到李云龙会说话有那些:
    “不是老子不照顾你这个老战友,我这都给你留着了,结果你自己不来拿。”
    “上次给三十八团的,是冲锋枪还没到货,迫击炮数量也不够,结果劳资给你准备好了,三月份也说了,下个月给你。”
    “怎么,丁大爷还要我主动求你来拿?”
    “或者,给你送上门,求你收下?”
    这话以李云龙的语气说出来,谁受得了?
    “那就没法子了。”
    孔捷两手一摊,表示不管他是。
    “他娘的。”
    丁大团长心里憋屈,只能蒙头啃白面馍馍泄气。
    ···
    五月十号。
    随着系统派出来的技术人员抵达,杨村至上村之间的马道扩宽也进入正轨。
    得益于多劳多得的制度,良好的管理,合适的计量体系,再加上政工人员的宣传,老百姓干活热情非常高,短短五天,就完成了预计需要十五天才能完成的工作。
    而且质量非常过硬。
    让旅部以及其他根据地过来考察,或者运输物资的人员,大为震惊。
    这速度,即便是部队拉出一个满编工兵团过来,也不会更快了。
    在旅部的示意下,赵刚也称热打铁,开始扩建杨村到771团的马道。
    如今771团驻地,因为有着军官培训班,民兵军官培训营,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物资,运输需求高。
    不过这条马道扩宽难度很高,石头多,有很多山区崎岖路面,还需要架桥,甚至开山凿洞,并且还要修建防空洞等设施。
    再加上管理人员的限制,招工规模被限制在了一万人,其中包括一千多人的后勤人员,负责运输粮食,运水等。
    工程进度顿时就慢了下来。
    但这一万人,可比民兵训练造成的影响更大。
    不仅仅吸收了周围没活计的老百姓,
    而且参加的老百姓,最低也能拿到每天五斤粮食,干活卖力的,最多的甚至可以每天拿到二十斤粮食的工钱。
    五月十二号,
    确切的消息,就传递到位于榆县,山岛联队长的耳朵里。
    “什么,招募了一万人扩宽山马道。”
    听到消息,山岛老鬼子震惊的直接站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