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的客户李云龙 > 36 四零式冲锋枪,
    四月第一天。
    独立团。
    “和尚哥。”
    正在啃馒头的沙邦看着走进来的和尚,挠了挠头。
    他是全团力气最大的人。
    近两米的身高,超过两百斤的体重,别说一门60迫击炮,就是再加上十五发炮弹,他也能轻松扛着走,走个三十几里山路都不带喘气的。
    但论打架,他真不如和尚。
    每回对练,都被压在地上动弹不得。
    所以就叫上了和尚哥。
    和尚哥···虽然他比沙邦年纪大,但魏和尚还是感觉这称号怪怪的,但让沙邦叫他大哥吧,团长又说他,也就随沙邦叫了。
    “你小子厉害啊!”
    和尚嘿嘿一笑,由衷夸赞:
    “不仅力气大,居然还能学懂数学。”
    团里新来了七个教书专家,那教学技术没的说,和尚本来特别厌烦文化学习,但最近每天都去了,因为听这几个专家讲课,不仅仅能学到知识,还非常有趣。
    沙邦是炮兵,要学习数学,什么弹道风偏计算等等,看的和尚头晕,但听政委说,沙邦非常有数学天赋——这个五大三粗的,最多一天吃过二十斤粮食的家伙,有数学天赋。
    和尚只能感慨,人果然不可貌相。
    “嘿嘿嘿··”
    沙邦再次摸了摸脑袋,傻笑。
    ···
    与此同时。
    团部内。
    “现在独立团总兵力两千五百人,人均每天二十斤粮食,一个月,就是七百五十吨。”李云龙笑嘻嘻的掰着手指。
    团里出了一个沙邦,比和尚能吃多了,平常一天也能吃个十斤粮食,最多的一天吃了二十斤。
    “通过。”
    陆仁贾回答果断。
    “那个陆老弟。”李云龙的动作此时改成了搓着手:“能不能猪板油多给点,五斤粮食一斤猪板油?肚子里没油水,不抗饿啊!”
    猪板油是个好东西啊,比猪肉还受欢迎,毕竟猪肉只能吃一顿,但猪板油味道好,耐吃,部队需求非常大,李云龙想多弄点。
    “五斤粮食一斤猪板油?太高了。”
    陆仁贾面无表情。
    一斤米饭拌二两油是吧?
    旁边赵刚听到这一句,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陆老板也不是李云龙说啥,就答应啥,严格来说,这可不是好事。
    毕竟,这可是李云龙。
    合作一个多月,赵刚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这个搭档的胆子有多大。
    这两人,一个敢说,一个敢给,天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
    “那十斤粮食一斤猪板油,成不。”
    李云龙丝毫不沮丧,继续笑嘻嘻的说着。
    “没问题。”
    “如今独立团驻扎在杨村,和上村之间距离远,需要运输能力比较大,所以我想申请两千匹骡马,加强部队运输能力。”
    李云龙转移到下一份他没把握的物资上。
    两千匹骡马,独立团才两千五百人,都快一个人一匹骡马了。
    虽然在鬼子军队中,有比这个更高的比例,但那是炮兵,需要大量牵引力量,所以有大量骡马和马匹。
    独立团可是妥妥的步兵。
    步兵装备这么多骡马,会影响战斗力,毕竟骡马也需要人来照料,基本上一个人一匹骡马。
    让李云龙敢喊出两千匹骡马的原因,一来,独立团确实需要大量骡马加强运输能力,其次,出自陆老弟的骡马,经过军事训练,有简单纪律性,更容易使唤,在战场上不容易受惊,必要的时候,一个战士可以管三四匹甚至更多。
    “没问题。”
    陆仁贾直接点头。
    “多谢多谢。”
    李云龙一边感谢,一边掰着手指头:
    “两千匹骡马的饲料,每匹每天40斤,加起来就是1200吨。”
    赵刚眼角一跳——他来独立团也不短了,可没见过骡子吃到哪怕一粒玉米,也就是要干活的时候,能吃到一点麦麸。
    “加上前面的750吨,那就是1950吨。”
    李云龙搓了搓手:
    “外加195吨猪板油。”
    “行!”
    陆仁贾继续点头。
    ?
    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赵刚脑海。
    其中一千两百吨,不是骡马饲料么?
    还有给骡马饲料提供猪板油的说法么?
    但人家老板都不在乎,直接点头同意了,作为直接受益方,赵刚自然不会有意见。
    “还有枪支弹药方面。”
    李云龙顿了顿,突然话题一转,问道:
    “陆老弟我上个月物资消耗审核没问题吧?”
    根据合同,若独立团每个月物资消耗审核优秀,就奖励一种物资。
    “没问题,云龙兄可以在清单中加一种物资。”陆仁贾说道。
    “选毛瑟98k。”
    李云龙果断选择98k,以实现子弹统一。
    随后,他亮出了四月份申请表:
    “四月份,独立团申请1400支新式冲锋枪,180挺捷克式,85具掷弹筒,500支毛瑟98k,二十七门60迫击炮,1200匹骡马。1250个战地急救包。”
    “1950吨粮食,195吨猪板油。”
    “还有250万发子弹,两万五千枚手榴弹,两万五千发掷弹筒榴弹,两万五千发60迫击炮炮弹。”
    虽然已经是第二次了,但在弹药上,李云龙依旧中规中矩,不算少,但也不能说多。
    “合情合理。”
    “两个小时后会到货,云龙兄记得派人去运输。”
    “这批物资数量不少。”
    陆仁贾提醒道。
    “没问题。”
    三月份,独立团紧急施工,在杨开挖了一大堆窑洞仓库,还抽调两百多人组建后勤供应部,应付这点武器弹药没问题的。
    至于粮食,直接用掉就行,反正每个月有五千吨。
    这五千吨,他就是一吨一吨的要,陆老弟也随时送货。
    “这个冲锋枪是我们新设计的一种冲锋枪,还没有名字,云龙兄要取一个么?”
    陆仁贾说出了系统大爷提示。
    54式冲锋枪原型是pps43冲锋枪,毛子都43年才出来,现在独此一家。
    “四十式冲锋枪。”
    想了想,李大团长以今年的年份命名——四零式冲锋枪。
    ···
    “哈哈,带劲!”
    从伏击战场回驻地邢家村的路上,丁伟只感觉浑身舒畅。
    虽然这次伏击战,不是新一团主攻,也不是他担任指挥。
    他指挥的新一团仅仅负责扎紧前后口袋阵。
    虽然这次伏击战,新一团歼灭的鬼子,只有四十个,连一个鬼子小队都不到,大头都被三十八团和吴城捞走了。
    但丁伟依旧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战斗感觉。
    整场战斗,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畅快!
    一场优势兵力,优势火力下,酣畅淋漓的伏击战。
    实际上,由于兵力前后分散布置,以及各派出一个加强连前往辽县与和县两边十里,阻击可能前来增援的鬼子大队。
    新一团后方布置的兵力,只有五百人。
    五百对四十。
    兵力比十二比一。
    这是以往,伏击鬼子作战的标准兵力比。
    在丁伟带领指挥三十八团时期,他曾经组织过十余次小规模伏击战,每一次伏击部队和鬼子的兵力比,也都是在十二比一左右。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火力才能达到鬼子的一半以上,能够短暂压制住鬼子,为冲锋部队抵近鬼子刺刀见红创造机会。
    但战斗依旧打的极其艰难。
    即便兵力绝对劣势,但由于火力上优势,鬼子会多次发起反扑,
    往往最后战斗打下来,最好的情况,他指挥的三十八团伤亡也和鬼子差不多,绝大部分情况下,伤亡是鬼子的两倍甚至三倍。
    有一个很无奈的事实,
    小鬼子即便是拼刺刀的能力,也是远超部队的。
    鬼子伙食好,体能强,加上有针对拼刺刀进行专门训练,以及武士道的洗脑——鬼子单对单拼刺刀技术,是高于部队平均水平,多对多甚至优势更大。
    但是,即便三十八团和鬼子的兵力比,是二比一,甚至三比一的伤亡比,上级依旧会嘉奖他。
    因为这是胜利!
    别看响堂铺,七亘村那些鬼子伤亡更大的战斗,就以为其他战斗,鬼子伤亡也大。
    不然你以为这些战斗为什么会拿出来宣传?
    是因为在火力不足,训练不如鬼子的情况下,依旧打出了不可思议的战果!
    完成了几乎是奇迹般的胜利。
    而这一次,丁伟感觉,从进攻开始,一切就非常顺利。
    火力压制,全程鬼子都被压着打,别说打出反扑,就连集中兵力都没有成功,在以前,鬼子是可以轻松的集中兵力的。
    就那么轻易的,摧枯拉朽的被歼灭。
    四十个鬼子,连浪花都没有掀起来,悄无声息的死在了新一团二营的枪口下。
    而二营付出的伤亡,只有鬼子阵亡数量的三分之一。
    堪比那些奇迹战役的战果。
    “火力,才是王道啊!”
    回去的路上,丁伟深深感慨。
    为什么他能打的这么顺利?
    开战前,旅长给他批了十具掷弹筒,两百发掷弹筒榴弹,所以现在的新一团,班组火力已经接近了鬼子的水平。
    加上十二比一的兵力比,实际上,这次伏击战,他火力是鬼子的七八倍。
    七八倍火力,几乎人均精锐战斗骨干的新一团,还打不赢四十个鬼子,他丁伟也别带兵打仗了,回去绣花养马算了!
    ···
    “旅长,好消息。”
    在丁伟抵达驻地的时候,胜利的消息也传递到了旅部。
    以及,
    “司令官阁下,大合中队遭遇伏击,只有十余人突围成功。”
    太原的筱冢义男也收到了消息。
    鬼子参谋精通汇报情报的技巧,——把尖刀组的十个鬼子,说成了突围出来的。
    尽量给蝗军留下了面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