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带着仓库闯古代 > 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人亮相
    亓无忌被陈长生恫吓,说不来气是假的。但亓无忌做出不再向交州地区大规模增兵,也不单是因为陈长生给他的压力。
    事实上,早在最初杨林建立大理国,并派遣马腾蛟去东征的时候,亓无忌就已经想过要派兵剿灭这股为祸南方的叛匪。
    但朝堂上,却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是反对派。
    这派人反对出兵交州。因为交州对大梁实在没有什么大用处。虽然这地方归属大梁上百年,大梁也派地方官去管理这片土地。但现实是,除了象征性的进贡一些象牙犀角珍珠等土特产,大梁根本没从交州这地方得到过什么切实的好处。大梁所派遣的地方官也不给力。税收征收不上来不说,每年还需要大梁大量的财政补助才能维持。
    所以,反对派提出的理由是,交州地区气候恶劣,瘴气弥漫,而且地盘广大,如果朝廷要征发大军去打大理,一万人可能还没到地方就得损耗一半,而且杨林在那里为祸已久,朝廷派一万人是远远不够的,派这些人去剿灭一个草头王,那是得不偿失啊。毕竟大梁现在的外部情况很恶劣。陈长生在大梁北部陈兵数十万,一旦他们打过来,大梁朝是有灭国的危险的。而杨林则不同了,说到底他是贼寇,是贼他就怕兵。他躲在云贵川的深山里,对大梁朝的江山社稷早不成什么大影响。但如果他敢出来,那朝廷的大兵顺势就可以把他给灭了。这样以逸待劳最好。
    亓无忌嘎巴嘎巴嘴,并没有说出啥来。因为他清楚,大梁朝以全国之力,能顶住北方的压力就已经烧高香了,此时再增兵交州,实在有心无力。
    当然,除了反对出兵那一派之外,也有一种声音。
    那就是派一个得力的干将,轻装简骑,只带少部分人马,然后悄悄去交州,以朝廷的名义
    在被占领的各郡县就地征兵,组织当地势力去围捕杨林。
    亓无忌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还是后一种办法有性价比。既有面子,又不花多少钱。
    此时大凉帝国又派使者来威慑大梁不许派兵打大理国。
    亓无忌因此决定,采纳后一种方式。
    只是,派谁去执行这个任务好呢?
    这个人必须艺高人胆大,而且还要有很高的威望才行。
    话说大梁那几个有名的战将都被布置在北方去防御大凉了,现在要抽调他们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这时,朝中建议说,让李固去试试吧。
    “李固?”亓无忌皱了皱眉头。
    他是知道李固这个人的,李固是南方人,四十多岁,个子不高,长得尖嘴猴腮,面容猥琐。但李固脑袋聪明,进士出身,少有文名,性格耿直,敢针砭时弊,不畏权贵。现在在御史院任御史。
    其实大家推举李固去交州平叛,是有私心的,因为李固这个人办起事来很不讲情面,有啥说啥。不管你当多大官,也不管你后台有多硬。有时候皇帝亓无忌都被他怼的哑口无言。
    所以大家在心里都讨厌他,这次明面上夸他保举他,其实是想把他从朝堂上赶走。毕竟去交州平叛,是九死一生的事儿。将军们都没有把握,别提一个书生了。
    亓无忌心想,这不扯淡呢吗?
    不过,他此时也是不想得罪朝廷那些官员,毕竟人家给推荐了,皇帝你不用,那皇帝你自己选人吧?
    另外,因为大梁都城南迁,随着都城过来的还有大批的北方人。
    这些北方人虽然在大梁开发南方的事业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南方人却不乐意了。别说那些农民怨声载道,说北方人占了南方人的土地,在朝堂上,那些出身南方的大臣们对亓无忌也颇有微词。私下里说皇帝就重用北方人,歧视我们南方人。你看看朝堂之上,有几个南方的官员担任要职的?
    亓无忌清楚,自己要想在南方站住脚,对南方人还得拉拢,在南北方各大势力之间搞搞平衡。
    而李固恰恰就是南方人。
    亓无忌觉得这也是收买南方人的一个好机会。
    于是他直接问李固,你愿意替朕去南方收复交州吗?
    如果李固说不愿意,那亓无忌就有理由了。你看我想重用你,给你机会了,是你自己不中用啊!以后可别再说我重用北方人了。
    谁知道李固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陛下,臣闻贼子杨林占据云贵川之地,自立为王,早就气得睡不着觉,恨不能将这个乱臣贼子抓住千刀万剐。请陛下给臣一千兵马,臣愿替陛下扫平贼寇!”
    哎呀?!
    李固话一出口,亓无忌也觉得十分惊讶,因为李固是文官,检察院的检察员,没打过仗啊。
    不过,他也知道,领兵的不一定就非得是武将。
    打仗主要看指挥能力,又不是真的让主将去拼刺刀。
    “行,李固你如此忠心耿耿,朕龙心甚悦,我就给你一千兵马,让你领兵去交州。如果你真的能把交州拿回来,朕让你当个交州刺史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固见亓无忌画了这么大块饼给他,并没有得意忘形。
    陛下,要我收回交州,光有这一千兵马还不行,你还得给我几个人当我助手,另外,陛下你还得给我交州地区的人事任免权。这样我说话才有力度,办什么事,当地才能配合我。
    “行,人你挑吧。只要他们愿意去就行。人事任免权也给你。”亓无忌说。
    他了解李固的秉性,知道这个人刚直不阿,就算让他营私舞弊他也不会。
    李固见亓无忌如此信任他,也是信心百倍。立即推荐了几个自己看的好,认为有能力又有忠心的人。
    亓无忌也一一任命。
    然后放李固和一千兵马沿着水路往岭南方向去了。
    临走的时候,亓无忌还刻意亲自想送。“李固啊,这一路山高水远,你我君臣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给你,只是京都的一抔土,你揣着,你想念朕的时候,或者受挫时就拿出这包土看看,就能记起你的使命了。”
    陛下请留步,我已经做好了为国赴死的准备,如果收不回交州,我就以死殉国了!
    李固也走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