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带着仓库闯古代 >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上兵伐谋
    陈长生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所以搂着亓无忌脖子说,咱哥俩儿不打仗了,以后好好玩耍,行不行?
    亓无忌提防的瞪了他一眼,行,但你说话得算数!不能再动手,要不咱们就绝交!
    “切,小心眼儿样,我保证不打你。但我不能保证不阴你,嘿嘿嘿......”
    陈长生能保证不再对大梁动武,但他没有保证不会将大梁整个弄到自己手里。
    当然,这会是一个耗时很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一系列的操作。
    而且陈长生也清楚,亓无忌的保证也无法保证。两国之间,也有凭信用交往的,但条件是离着远,够不着。譬如,阿拉伯世界派使者来,阿三哥派使者来,或者欧罗巴的罗马帝国派使团来访,这都可以用信用交往,但跟大梁绝对不行,大凉国和大梁接壤,边界现在长达几千公里,两方人民大部分都同语同宗,天下又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谁有能力谁治理呗,这就是陈长生理解的远交近攻。如果亓无忌的大梁实力比大凉强大,他也绝不会因为和陈长生是亲戚关系或者订了一个条约就对大凉没有领土要求的。
    所以,陈长生和亓无忌签订完停战协议后,第一时间就开始着手对大梁进行下一步行动。
    他派人跟王猛说,两国之间既然这么好了,那我们得互动啊,比如人员相互来往,商品也要交易,这样才能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王猛跟
    陈长生办事儿得到了不少好处,当然很认可他的想法。
    他跟亓无忌启奏说,陈长生之所以崛起这么快,是因为他掌握了比大梁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如果咱们把他们的技术引进过来,咱们大梁是不是也强盛起来了?大家都有一样的技术,大凉就不敢再欺负咱们了。
    “嗯,有道理,不过,陈长生他愿意把技术传给咱们吗?”亓无忌对王猛的建议也很感兴趣。
    落后了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他懂,大梁土地都被陈长生弄过去四分之一了,这是血的教训!
    所以他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能赶上大凉国并且报仇雪恨!
    这个也简单,他当然不愿意白给,但咱们可以花钱买技术!凭臣这三寸不烂之舌,必定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答应就是。
    “嗯嗯,那就去办吧!”亓无忌见王猛信心满满,也对之付以重望,毕竟,他刚上来不久,就促成了和谈事宜,看样子办事能力相当过得去。
    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王猛立即和陈长生联系买技术的事宜。
    这个时期,在理科大学生陈长生主导下,大凉工匠们已经造出了蒸汽机和发电机,其他各种机械制造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军工业更不用提。
    但陈长生是不可能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大梁的。
    商谈的结果是,大凉可以出让炼钢方面的技术和农田水利以及纺织业方面的民用技术。也可以向大梁出口一些成品机械设
    备。不过,这个得由大凉出技术人员去操作和教授。
    事实上,大凉的工业水平已经又上了一个档次,很多机械设备得淘汰了。但这些设备对大梁来说可是新玩意儿,只要刷刷油漆一样当新的卖给大梁。
    “嗯,不错,不错!”王猛见这些涉及民生的技术果然是大梁所缺乏的,也是很高兴。
    于是回去汇报给亓无忌。
    陛下,只要咱们农业生产力提高上去,再有足够的钢铁和纺织品,那国力可就蹭蹭往上窜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能提高上来,这对皇上您的统治极其有好处。
    呃,这个得花多少钱?
    亓无忌虽然对大凉国的军工业非常觊觎,但也知道如果粮食产量搞上来,对整个国家的安定非常有好处。
    对方报价一百万两白银。
    丝,这么贵的吗?
    呃,这个,要不,臣再据理力争下?
    于是,经过王猛商贸代表团的几番讨价还价,二十余项一揽子技术合作协议终于以九十八万两白银搞定。
    当然,陈长生只收六十万两,剩下的,就是大梁商贸代表团各团员的辛苦费。
    “还得是大凉皇帝,讲究,够意思!”搞得贸易代表团睡觉都要笑醒。
    王猛当然也捞到了大头儿。但他不知道的是,这套协议只是陈长生抛出的诱饵,他要利用这些合作给大梁持续不断的放血,最终达到无力和大凉抗争的结果。
    成功拿下合同后,王猛美滋滋的回去跟亓无忌汇报了一
    番。
    亓无忌也首肯了。
    毕竟银子花的也不算多,百八十万两银子大梁还是拿得起的,而且羊毛出在狗身上,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厂子建起来了,产品生产出来卖给老百姓,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流进大梁的国库。
    按照这些一揽子协议的规定,大凉大大方方的派出了几百名熟练的“技术工匠”,帮助大梁建厂直到规模化生产。
    但大凉的专家们到了大梁之后,跟王猛提出了一个问题。
    钢铁厂要建在铁矿附近没毛病,纺织厂建在城里也合理,但水利工程要搞的地方不合理啊!
    昂?怎么说?
    专家把图纸拿了出来,你看啊,你们要修水利工程的地方其实不缺水,降雨量足够,但这里,也就是关中地区,却经常干旱,如果要是把泾河和洛水之间修一条渠,那这一大片地就会变成沃野千里的产粮区了。
    “嗯?”王猛陷入沉思中。
    其实,水利专家的话是陈长生教给他的,陈长生也是借鉴了战国时期“郑国渠”的规划。但这个规划也是私人订制给王猛的。
    因为这个时空并不是陈长生来的时空,历史并不完全重合,所以陈长生发现,那条曾经耗费了秦国海量人力和钱财的郑国渠并没有动工,包括宋曦想在益州修的“都江堰”都是一样空白的。
    陈长生之所以对这个项目很有把握,是因为他了解大梁银号的大掌柜王猛。
    王猛就是出身于关中大族,
    虽然现在跟着亓无忌南迁到金陵,但家乡始终是他一个难以解开的情结。另外,王猛的弱点就是好大喜功,也就是好名声!能够在当权的时候给家乡谋点福利,赢得一个好口碑,这比给他多少钱都强。
    果然,王猛动心了。
    但他也不傻,也知道要想修建这样的浩大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且耗费巨大,甚至需要以举国之力去搞这件事。
    他虽然是宰相,但也只是老亓家雇的经理人,小事儿他可以做主,但这么大的事儿,还得请示东家。
    老大,我们虽然定都金陵,但我知道陛下一直心系北方,早晚还是要收回北方领土,还朝旧都的,但关中地区少雨干旱,靠天吃饭。如果我们的大军和大凉再次发生战争,后勤运输很是问题啊。如果敌军截断了我们的粮道,这个后果太可怕了。现在正好我们请来了水利工程专家,如果能在关中那边搞一搞水利工程,把那里搞成一个粮食基地,就进可攻退可守,北方防线可就巩固了呀!不过这只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哈,关键还得老大做主.......
    他不说是陈长生派来的专家出的主意,而是当成自己的想法说。
    因为他要图名声嘛!
    亓无忌一听,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过一看预算,当时脸就抽抽了。
    丝——这特么得花我两年的国库收入啊!而且宋曦那边也要钱修堤坝呢.......
    事
    实上,陈长生的专家根本没报那么多,反正也是预算,谁也不是神仙,能算那么准,超个三两倍也不过分。
    老大,益州那个地方,纯属边远山区,离咱们的心脏太远了。咱们国家这两年净打仗了,也不富裕,把钱投到那荒蛮之地去,还不如用在.......咳咳。
    “嗯,既然你看好了,那咱就干!”亓无忌其实也始终惦记着北方故地。
    现在北方好歹也不打仗了,省下来的军费拿来搞搞民生基建,也合理。
    于是乎,这个项目就算定了下来。
    至于宋曦那头,亓无忌也不好意思直接就不给,而是给拨了十万两银子堵宋曦的嘴。
    当大梁打算开工修建郑国渠的消息传到陈长生耳中的时候,陈长生拍案而起,把身边陪侍的妃子们吓了一跳。
    “皇上,出来什么大事了?”杨玉莹抚着隆起的肚子急忙过去问。她腹中的胎儿已经八个多月,就快生了。
    “哈哈哈,亓无忌上当了!除非他烂尾这个工程,否则,他几年都别想再有零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