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带着仓库闯古代 > 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京称帝
    和谈进行的比较顺利。
    原因是亓无忌现在比较低调,而陈长生要求的也不高。陈长生要求大梁承认大凉拥有凉州和朔方的所有权,并从西羌撤回陈射的驻军。还要求两国互市贸易。
    这些,亓无忌都同意了。
    毕竟既成事实的玩意儿,就算不承认,地盘也在陈长生的手里,犟嘴还容易继续挨揍,现在大凉国如日中天,亓无忌只能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以图日后再寻找机会恢复国土。
    陈长生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他也打累了,毕竟,王国自建立以来,就没停过征战。另外,他觉得自己人和自己人干没啥意思,随着大凉经济的发展,通过经济来往文化交流等方式和平演变就完了呗,实在不行就搞颜色革命,政权颠覆,总之,搞大梁并不只有一个办法。
    要打,还得找外族人打,征服全世界才是他的梦想。
    但对陈长生要求亓无忌把陈巧儿给送回来这个问题上,亓无忌拒绝了。
    我和巧儿还有感情,之前只是夫妻闹矛盾,还达不到离婚净身出户的程度。
    陈巧儿也给哥哥陈长生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能陪在儿子身边,要是回大凉,恐怕这辈子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
    陈长生也是无奈,只好敦促妹夫亓无忌好好善待陈巧儿,否则他这个舅哥可就要派兵给妹妹撑腰了。
    此时,陈长生掌控的大凉国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以河西走
    廊为中心,向西,囊括了北疆的大部,势力扩展到塔里木盆地以南诸国。向南,在李牧的经略下西羌州已经涵盖了整个青海,势力到达了西藏边缘。向北,匈奴右贤王的部落已经毫无生存的机会。向东,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的南部都归了大凉所有。
    国土面积达到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国内人口也近四五百万。
    一个新兴的中亚大国已经成型。
    此时,称帝已经有了基本条件。
    所以,在众人恳切的请求下,陈长生改国号为大凉帝国,自己称大凉武帝,定都新京。
    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个国家,夯实基础,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陈长生采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在行政上,陈长生将全部疆土划分为三十多个省,省下设郡县这种三级管理层级,省长由他直接任命,省长下设副省长两至三名,分管工业,农牧业和商业。
    之所以设置这么多省份,就是为了吸取各朝各代诸侯争权夺势,谋求独立的教训。省越小,省长可掌控的人口和土地就越少,想对抗中央,只能做梦想想。
    这个划分在大梁故地倒没什么,顶多是多设几套领导班子,多养一些官的事儿。
    但在西域各国,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毕竟,人家之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虽然变成州的称呼,毕竟国王既州长。还是土皇帝。
    但现在一变,原来的国成了省,大国还给分了好几个省
    ,省与省之间互不管辖,平起平坐,这不是给分裂削弱了吗?
    但陈长生有办法,他把那些在新京培训过的诸王子都派回去当省长,还给配了管业务的副省。西域各国小国王如果不愿意,那你们就老子和儿子闹,反正中央已经定下来的事情,不容你们反对。
    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小心思,爹和儿子之间也一样。儿子不用等老子退休之后再接班,直接和老子平起平坐,所以那些小王子们一个个的贼兴奋。狂热支持陈长生的措施,对陈长生那是一个崇拜和感恩!就这样,西域各国闹腾了一阵,也就消停了。
    地方上这样改,京城也要有管理机构。
    陈长生在新京,设置总理和工业、农牧、商业,外交等部门。
    统一协调管理各省的相关部门。
    陈长生平时只听取总理王之涣和各部部长的汇报和建议。
    这样,他的工作量也就大大减轻。毕竟人家起早贪黑穿越过来,并不是为了继续996打工。还是要享受生活的。
    在军事上,军队全部由中央掌控调配,地方没有正规部队,只有武装警察,维持当地的治安秩序。
    这样就剥夺了各附庸国的拥兵自重的可能。
    军队内设排连团旅师级构架。军事长官相应的称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师长,对应都伯,百将,校尉,各级将军。
    而将军也分为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军等层级,以便于协调指挥作
    战。
    像罗怀远,周大春、李广利、亚历山大等人就是少将级别。还有各国的仆从军将领,都是少将。李牧、刘伯当等大军区司令是中将级别,而赵明亮、邢亮、聂胜,马涛,李大勇并列为开国上将。
    当然,像谢彪这样在敌后开辟根据地的虎将,陈长生准备最少给他留个中将的职位。
    至于大将军一职,也就是三军总司令,陈长生暂时兼职。
    如此一套制度下来,各部门各司其职,清晰明了。
    在经济上,陈长生又采取减负政策,严格限制个人占有土地的数量。对超标的土地施行阶差收税,结果地主占的土地越多,交的税收也越多,自己还剩不下几个,那叫一个费力不讨好。所以,之前的小农思想很快就被扭转过来,没人再去兼并土地了。
    平民百姓是耕者有其田,对农人的口粮田,只收取百分之六的所得税,愿意多种的,开垦荒地头三年不收税,第四年收取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不等。对以畜牧业为生的匈族,羌族人也实施类似的政策。
    这大大鼓励了农民开垦土地,养殖牲畜的积极性。
    而对国家经济的重头工商业,则实施十之抽三的办法。注意,这是对个体经营者来说的,至于炼钢,炼油,采矿,制盐等产业,那都是国有的企业,除了发展和改造企业,给企业职工开支,其他收入都归大凉国库所有。
    大凉国国内一时粮食和肉类价格
    低廉,每个老百姓都能吃饱吃好,最普通的农家,每周都能吃上一顿肉。这可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成就,百姓的幸福感爆棚!
    而工人和商人则手里有余钱,可以消费各种商品,增加生活便利和获得感。
    陈长生又施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以开民智,强壮国人身体,保证大凉国人口的增长和提高素质。在陈长生看来,让工人,农牧民手里有了钱,自然就促进了消费,内循环就带动起来,工商业发达,国家税收就有了保障。
    至于王朝需要的费用钱财,大可去大凉以外的其他国家地区去赚,而不是去剥削自己国民的膏脂,这才是国富民强的最佳途径!
    就这样,大凉国的国库很快充盈起来,当年的税收加国企利润达到了千万两白银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城的钢铁产业链,玉门郡依托石油也建立起了石化产业。生产出的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产品运抵全国。
    大凉国普通平民家庭,到夜晚也不用再省那点菜油灯,而是用上了煤油灯。新京的大街上,灯火通明。照耀着这座日渐繁盛的都城。偶尔,一辆不用马拉的汽车从街道上驶过,引得各色人等好奇的瞩目观望,品头论足。
    有了这些钱,陈长生除了供养十万常备军。还在河西与西羌等地兴建水电站和一些基础设施,巩固边穷地区。在金昌,还建了一个大型冶炼镍的工厂。
    镍合金是制造枪炮的优质材料,所以需要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因为,在西线和动线,李大勇和谢彪正为了开拓疆土而率领将士在浴血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