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带着仓库闯古代 > 第三百五十六章 汉化的匈奴王子
    冀州忽然兴起了多支农民武装,这让匈奴王庭十分气恼,匈奴王怀疑是女婿陈长生不守约定,在他地盘搞鬼,但他又没有确切证据。所以不敢去正面责怪大凉不守信用。
    一定要抓住那个领头造反,自称敌后武工队大队长的谢豹!
    匈奴王又气又恼,忧愤之中,本来尚未痊愈的箭伤又复发了,匈奴王庭一时陷入了低迷之中。对匈奴来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因为,负责征讨大梁大同府的乌大维有了脱离王庭单干的意思。
    匈奴王子乌大维自从主动请命,去攻打山西大同,就跟出笼的鸟一样放飞了。
    他先是在大同同大梁军碰了几次,见大同城高沟深,短时间内攻打不下来,并没有死心眼一直在那里消耗自己的实力,而是挥师继续南下,奔徐州而去。
    乌大维手下这支匈奴部队经过主子精心训练,那是指哪儿打哪儿。就在匈奴人那里,也实打实算得上是一支精锐的部队。
    乌大维不仅下手狠,行动快,心眼还很活儿,所过之处,大梁军队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被他击败。
    毕竟大梁的精锐就那么多,大多都在防卫京师。少部分守着大同,徐州等重大节点。其他郡县的屯兵根本不是这伙儿匈奴人的对手。
    很快,大同周边的郡县全被乌大维拿下,就连山东半岛,都基本被他拿下。
    这个时候,乌大维忽然不打了。
    不但不打,而且还在山东半岛过起
    了小日子。
    乌大维之所以这样做,不仅因为他脑瓜够用,认识到大梁地广民多,光凭他这两万多人,根本征服不了,只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沉船。
    而且也因为他手下有一个叫张恒的汉人谋士。
    话说乌大维被匈奴王庭边缘化之后,本来匈奴王给他封到了最边远的地区,但乌大维求生的欲望非常强,他在封地不但和其他游牧民族打架,还广交朋友。很多东北少数民族都很认可他。乌大维就将他们吸纳到自己的部族中,或者直接同化,或者作为附庸。
    这其中,也有一些在大梁犯罪或者混不下去的汉族流民也被乌大维收去。
    乌大维对这些掌握着农耕技术的汉民也是高看一眼,特别是汉人中的文化人,则待为上宾,虚心向他们求教,让这些汉人帮助他完善和改善自己的部族。
    张恒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他本是一个落第的秀才,很有些文韬武略,在人才济济的大梁,他不显山不漏水,但在荒蛮的匈奴部族,他就是一个高参了。
    乌大维从张恒那里懂得了许多儒家的道理,并且觉得,自己的部族要强大,只能吸取先进的文化知识,全盘进行汉化,才能在匈奴诸王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次乌大维决定南下,张恒也是出了主意的。
    大王蜷缩在东北不毛之地是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而大梁土地富庶,人口众多,如果能在那里找一块地
    方安居,那可比在北寒之地和诸王抢单于之位强太多了。
    其实,张恒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在大梁不受待见,这次,要借着乌大维的势力荣归故里。
    乌大维率领着自己的部属来到齐鲁大地之后,果然觉得这地方好,呆着舒服。
    至于打大同,能尽快打下来最好,打不下来,可以相持,寻找机会再打。
    结果大同因为有虎将王元庆镇守,久攻不克。所以乌大维就听了张恒的挖墙脚的建议,把大同周边地区全占了,然后困死大同守军,最次弄个谁也吃不掉谁,让大同守军难受。
    之前,匈奴人总是抢一把就走,不是因为匈奴人得少知足,而是根本待不住。
    没有群众基础,人地两疏,兵就那么多,呆久了,大梁兵乌央乌央的往这边来,匈奴人再能打,耗也耗没人了。
    但这次不同,大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西北,防范陈长生的大凉。
    所以张恒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
    因此,他让乌大维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乌大维也是真听劝,他的匈奴兵到了这边,并不乱枪乱杀,对投降的郡县,只要能按时提供军粮和所需辎重,承认乌大维的统治,也不骚扰。
    反倒是因为乌大维要的不多,所降服的各地郡县的百姓负担倒比归大梁的时候少了。
    所以百姓的警戒心渐渐降低下来,都说乌大维这个匈奴人和其他匈奴人不一样。
    乌大维为了巩固占领
    区的统治,又笼络了一批汉人的官员和读书人,说自己本来就对汉人文化十分向往,这次来,也是抱着学习态度来的。而且来了短时间内也不走,让他们为自己说好话。
    又把各州县投降的屯兵整编到一起,成立汉军营,让他们维持地方治安,关键时和匈奴骑兵一起作战。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乌大维还给自己取了个汉族的名字,叫赵康。也让自己手下的高级将领取汉族人的名字,穿大梁的服饰,学习汉语言。娶汉族女人为妻子。
    这下,占领区的大梁人终于放心了。或者说占领区那些有头脸的官僚士绅们放心了。
    至于老百姓,大多数老百姓的想法其实都是很简单的,谁当皇帝都一样,反正只要不危害自己的小日子就行。至于民族气节,政治觉悟,国家概念,这些东西都很薄弱。
    毕竟,他们八辈子贫农,很多人都没进过县城。见到县官都是跪伏在地,以手覆面,看都不敢看。
    这种情况下,官家一个告示,小吏敲着锣喊几声,大家知道什么时候交粮,交多少就是全部生活了。
    乌大维通过这些措施,很快就在渤海湾和山东半岛一带站稳了脚跟,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就在这时,匈奴王派人来找他了。
    儿啊,冀州那个地方汉人闹的很利害,我人手不够,听说你对付汉人颇有一套,咱现在不打大同了,你回去帮我对付那些闹事的汉
    人吧。
    匈奴王的意思很明显,陈长生你黑我,说好四个州一家一半儿,然后你还派人来我这里捣乱,我这回把攻打大同,牵制大梁军的乌大维撤回来,让大梁全心对付你,看你咋办!
    谁知道乌大维听完使者的话淡淡一笑。
    大同已经在我掌握之中,现在放弃,实在太可惜了。你回去告诉我那单于老爹,等我干完这票再回去哈。
    其实,乌大维根本就不打算回去了。
    他准备在占领区取得稳定战果之后,自己在这里称王,然后再扩大战果,向南北两地扩张。
    谁说匈奴人就不能在汉地落脚当王,如果可能的话,我还要当整个汉家的大单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