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 第九百五十四章 口福
    第954章 口福
    父皇居然真的同意了?
    就算事实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燕王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老朱在燕王的心目中,那自然是英明神武的。
    但同样的,在燕王的心目中,那也是个很暴躁的皇帝!
    作为对方的儿子,同样也是对方手底下的藩王,燕王可是吃过对方不少排头。
    是,老朱的确是护短,的确是爱儿子。
    但是,老朱护短是护短,爱儿子的方式却是因人而异的啊!
    对待上一任鲁王,那就是溺爱。
    而对待太子以及太子的几个一母同胞的兄弟,那可就不是溺爱了。
    就算是对待太子,老朱过去也是该骂就骂的,可不是全然的溺爱。
    怎么说呢,燕王也不是不理解父皇这么区别对待的原因。
    对待上一任鲁王,之所以这么溺爱,一是真喜欢这个儿子,所以给予老朱式的疼爱。
    二是,老朱从没想过让鲁王这个儿子继承自己的帝位,也没想过让这个儿子承担什么重任。
    老朱对鲁王这个儿子的要求,就是这个儿子待在封地,待在鲁王府里,别瞎搞事,老老实实地安享属于鲁王的荣华富贵,这就可以了。
    这就是老朱对鲁王这个儿子的期待。
    也就是,除了让其老实生活别作妖,基本没别的什么期待。
    而对有所期待的儿子,那可就算是慈父与严父并存的形象了。
    哪怕是老五,燕王的同胞弟弟,也被老朱呵斥过。
    就因为老五对草药对医学更感兴趣,而在老朱看来,这是不务正业。
    作为郎中,若是对这些感兴趣,那是务正业。
    可谁让老五是藩王呢。
    在老朱看来,你要么学问,要么习武。
    文不成武不就,那就是不务正业。
    而对于再往下的儿子们,老朱的期待值,就在不断降低。
    可就算是这样,若不是十分疼爱且没有什么过多期待的儿子,老朱也是不愿意看到对方就只知道吃喝玩乐的。
    护短是真护短,双标也是真双标。
    太孙那是什么人?
    那是在太子病逝之后,再立的储君!
    老朱对待太孙的态度,比太子有过之无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老朱真能愿意让拍电影的人跑到皇宫里来?
    而且看这意思,还不是待了一天两天,这是在宫里长期驻扎了啊!
    老朱就不怕太孙被这些事情吸引了注意力,将太多注意力放在这种事情上,被移了性情?
    不过,燕王才想着这些,就想到了太孙过去做的一系列事。
    他还想到了父皇对太孙的种种破例,不由得有些自嘲起来。
    他这是以己度人了。
    如果是他身处这样的位置,若是请求父皇将拍电影的人放入宫中来,怕不是要被老爷子骂个狗血喷头。
    可是,太孙做这样的事,就不会担心被老爷子骂。
    父皇不仅不会骂太孙,还主动要求了呢!
    以他对老爷子的了解,若不是太孙对这些感兴趣,老爷子主动去了解?怎么可能!
    不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燕王也不想去过多了解了。
    越是了解,就越是容易让他心态失衡。
    面对着父皇这个皇帝,以及太孙这个储君,他这个藩王若是继续心态失衡下去,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事。
    还是别想这些伤心事了吧。
    见燕王突然就有点丧了起来,朱英还会不知道,四叔这是又开始内耗起来了?
    可让他安慰对方,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啊。
    儿子多,就免不了有这样的问题。
    有的人家只有几个儿子,那都是有偏爱的,有忽视的,还有被压榨的呢。
    老朱对待子孙,已是足够护短,很是疼爱了。
    起码,往上数、往下数,那么多皇帝里,没有几个皇帝像老朱这么疼爱儿子。
    而且,还是在儿孙十分众多的情况下,对每一个儿孙都比较疼爱。
    连侄子、侄孙的待遇都还成,还是在造反的前提下,都没杀侄孙,换成其他开国皇帝,有几个能办到的?
    别说是侄孙了,就算是亲儿子、亲孙子,为了皇权杀人的皇帝,那得有多少?
    岂止是少不少的问题?都占大多数了!
    朱英只能是转移话题,没再继续聊这个,而是让燕王猜一猜,这次的接风宴,会上什么好酒。
    一提到“好酒”,燕王果然又有了兴致。
    不光是燕王,旁边的几个藩王,也都来了兴致。
    朱英在刚才提到拍摄电影这码事的时候,不光是燕王有点内耗,这几个藩王也有点内耗。
    但因为他们平时就有些小透明,所以在内耗的程度上,远远不如燕王严重,自然也就如同往常一样,在这次内耗方面,也再次如同小透明一样,没有引起朱英的注意。
    不过,没有引起太孙的注意,并没有让这几个藩王不满。
    恰恰相反,他们其实已经习惯了在遇到这种比较敏感的话题时,充当一个背景板的小透明角色。
    而现在,提到了“好酒”,同样喜欢美酒的几个藩王,也都目光炯炯地看向了太孙。
    美酒,他们也喜欢!
    而且,这个话题十分安全,他们更喜欢!
    一个藩王就说:“看来,我们这次是有口福了!”
    另一个藩王亦是说道:“也不知将来会不会在朱氏商超里上架?”
    朱氏商超现在是“遍地开花”,在很多地方开了分店。
    虽然不是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大多数的藩王的地盘里,都开了至少一家朱氏商超的分店。
    但凡是封地里有朱氏商超分店的人,已是从现在起,就开始期待起来。
    毕竟,无论是美酒,还是奢侈品,只要不是孤品,那都是可以在朱氏商超里出现的。
    而只要在朱氏商超里上架了,就是应天府的总店跟其他分店都有,只是上架的时间有早晚罢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藩王都有这样的待遇。
    这几个藩王里,就有两个藩王所在的地界稍微偏僻了一些,他们的封地里,就暂时还没有朱氏商超的分店开设。
    听着其他兄弟说着朱氏商超跟美酒,这两个藩王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了羡慕之色。
    二人对视一眼,觉得他们这次回来应天府一趟,正好可以让朱氏商超的分店跟着他们一起回去!
    第九百五十五章 接风宴
    不过,眼下,大家还是先讨论美酒的事。
    朱英一看,不光是燕王,其他的叔叔们也对美酒很感兴趣,他对此并不意外,却保持神秘,对他们说:“的确是好酒,好几种新酿制出来的好酒,等着你们品鉴。”
    “至于能不能在朱氏商超上架?那自然是能的,但不是现在,起码要等到侄儿大婚之后。”
    这几种好酒,都是为了他五月的大婚,让人特意酿制出来的。
    味道方面,那自然是不错。
    这可是朱英前生今世喝过了不少好酒之后,给出建议后,改良过的好酒!
    等到他大婚结束之后,这几种酒,还可以以他大婚的好噱头,在奢侈品的领域里占一个位置。
    几个藩王,包括燕王,一听朱英说的这话,就明白了,这是要在太孙大婚的时候用的好酒啊!
    那味道,必然是差不了!
    几个人的哈喇子都差点流下来,虽然不是所有男人都好这一口,但他们几个,那是真好这一口。
    朱英也不来虚的,还没进去,就对身边的人吩咐了,让人从他的私库里,将已经拿出来的美酒,直接搬二十坛过去。
    二十坛,这数量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了。
    几个藩王一听,顿时感到了满意。
    他们说话间,就已是来到了大殿外。
    早就有人进去报信了,说是太孙与诸位藩王来了。
    接风宴是在偏殿,燕王是刚回来,自然是要先去拜见老朱。
    老朱也是有一段日子没看到燕王了,让对方起来后,就问对方吃了没有。
    燕王表示,他才进城,就直奔着皇宫来了,是大侄子亲自将他接进来的。
    老朱一听,心里很是满意。
    他虽是皇帝,却很喜欢儿孙团结和睦,不喜欢看到底下的儿孙扯头花、打成一团。
    大孙子是太孙,是大明的储君,是大明未来的皇帝,若是与藩王们相处不好,对大明的未来,可不是一件好事。
    若是压不住这群当叔叔的,那这个太孙,就坐不稳位置。
    所以当初老朱在朱允炆跟一众儿子之间,就纠结了一段时间,不知道该立太孙还是再立太子。
    好在,他当初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大孙子回归,以绝对的实力,压住了底下的人。
    而大孙子与藩王们的关系还挺不错的,这一点,最初也让老朱有点惊讶。
    但惊讶过后,就又觉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吗?
    老朱对自己的那群儿子也是挺了解的,知道这群儿子虽然拥有着实力,不是一群让人省心的人。
    但是,只要是遇到了能让他们心服口服的储君,那这群藩王,就能老老实实的,大多数人都不会作妖。
    大明的周边目前也不是十分太平,老朱能不知道让儿子们领兵,对于坐镇中央的储君来说是一种威胁吗?
    可不这样做,威胁坐镇中央那一位的,就不是自家人,而是真正的外人了!
    现在这样就很好,储君足够强大,虽然年轻,却不是任由叔叔们揉捏的小辈,而是可以让叔叔们低头的小辈。
    因为能够压服住底下的人,所以不必急着削藩。
    老朱也不是说,就没想过削藩这件事。
    但削藩,可不是在现在来削,也不是什么过渡都没有,就直接将藩王一削到底。
    如果是这种削法,那他当初又何必分封诸王呢?
    那不就成了多此一举了吗?
    在老朱看来,起码几代之内,都不能削弱藩王的权利。
    对付外敌,真正能依靠的,那还得是老朱家的自家人才成!
    换成外人掌握那么大的权利,迟早有一天能让大明改了姓!
    就算这样做,弊端不小,起码,从老朱家的江山能长久一些的角度来看,不是啥坏事。
    等到外敌都被干掉了,大明的江山足够稳固了,在这种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削弱藩王的权利。
    留下一二可信任的藩王来镇守边塞,其他的藩王,都荣养起来。
    类似的手段,往上数,不少朝代的历史,那都是可以借鉴一下的。
    老朱看看燕王,又看看刚进来的大孙子,脸上的笑容,那是止都止不住。
    “好好好!”
    “既然还没吃,那就让他们赶紧将饭菜端上来!”
    “另外几个小子,让他们也过来!”
    “咱们去吃饭!”
    老朱还招呼旁边的大太监,让大太监将歌姬舞姬叫来几波,准备歌舞。
    这场接风宴,基本上,就只有他们几个人,外加一会儿就到的一些武勋,虽然在老朱看来算是外人,但也是跟老朱家结过亲,算是亲家的人。
    这里面,就有徐家的人。
    这群人来得也快,在燕王进宫的时候,这些人就都得了消息,纷纷出府,朝着皇宫赶来。
    能被邀请参加这场接风宴的人,个个都是喜气洋洋。
    虽然能被邀请参加的人,都算是与皇家结过亲的人,被邀请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他们往日可未必能有这样的待遇。
    而且,也不是所有跟老朱家结过亲的人家,都能有这样的待遇。
    能有这样待遇的人,起码说明了不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起码说明了,他们的子孙,前途还是有的。
    这次过来,也不是只有老人儿来,他们可是被吩咐着带了小辈一起来!
    能够让小辈与太孙多接触,这是好事啊!
    他们巴不得多几次这样的机会!
    这可不是一大群人一起参加的活动,这是小部分人参加的活动。
    与太孙接触,也不是一大群人一起来,而是小范围的聚会,说不定不仅能说上几句话,还有机会让小辈跟太孙搭上关系,跟这太孙做事!
    现在能跟着太孙做事的人,那的确是不少,但也仅限于最早跟着太孙的那些人家的子弟。
    而跟老朱家结亲的人家,那可就多了。
    其中不乏一些之前保持中立,一直没有跟太孙太过接近的人家。
    这些人家,自然也就没有在太孙坐稳了位置后得到什么好处。
    如今,太孙的位置,那是越坐越稳了。
    藩王们对太孙也是很恭敬,心服口服的样子。
    这种情况下,太孙已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了。
    他们不趁着现在对方还是储君的时候往前凑,找机会让小辈与太孙搭上关系,等到太孙将来继位了,怕是难上加难,与他们竞争的人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