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 第八百一十八章 建立作坊
    朱英本来还在想着,给燕王的信要写什么。
    在得知燕王那里有这么个人才,堪称是造假界的大杀器后,朱英就眼馋了。
    他一眼馋,那写起信来,那叫一个行云流水,想说的话,滔滔不绝,写了三页纸都没写完。
    直到收笔,朱英才发现,自己足足写了六页纸!
    这里面,没什么废话,毕竟每一个字都是朱英的真情实感,仿佛每一个字都在叫嚷着:将人才送来!
    重头看了一遍,朱英对自己所写的内容挺满意。
    也不用改了,他直接就将信瓤儿塞进了信封里,然后交给小景子封上,明日送去给那个燕王府的太监。
    既然连送给他的北珠都是造假的,那个太监手里拥有一颗比较容易辨别真假的假北珠,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方虽然不算是燕王身边一等一的得意人,但也应该是亲信之一了。
    既是亲信,又是太监,怕是参与到了造假这件事里。
    对方误送给小景子的那颗北珠,应该属于造假过程中的“残次品”。
    因为是“残次品”,要么被销毁,要么就是负责的人自己留下了。
    这颗珠子,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毕竟,它从外表来看,实在是晶莹剔透,很是完美。
    所谓的瑕疵,是源于它过于完美,而不是它有着什么破损之处。
    这样好看的一颗珠子,就算是假的北珠,也依旧是值钱的,只不过不如北珠值钱罢了。
    “太孙,这颗珠子,是不是还回去比较好?”小景子犹豫了下,问道。
    这件事涉及到了太孙与燕王之间的交涉,小景子倒是不贪这颗珠子,就是不知道该不该在燕王府太监面前直接挑明了这件事。
    若是挑明了,会不会坏了太孙的事?
    朱英直接说道:“既然给你了,他又没来要,那就是你的了。”
    顿了下,又道:“反正以他的渠道,以后想要再得也不难,回头我赏他几颗金珠子,也算是弥补了。”
    反正是对方误给的,又不是自己这边偷来抢来的,对方不敢来索要,但又不是因为害怕什么,那就说明,这颗珠子对人家来说,也不是什么非常难获得的东西。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对方是燕王府的太监,燕王府那边对北珠的造假一定已是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对方想再得到“瑕疵品”,应该不是太难的事。
    当然了,就算真的难,那也不关朱英的事。
    朱英回头能赏赐对方一点金子,这已是在“买”珠子了。
    这颗北珠虽是假的,但也的确算是一件好东西了。
    既是给了小景子,那就是小景子的了。
    在护短这方面,朱英绝对也是随了老朱,双标得很。
    小景子听了太孙所说的话,岂会不明白,太孙这是在护短?
    小景子忙笑着应下了。
    与此同时,燕王掌管的区域里,天气已是冷了下来。
    但因着这一二年边境这边生意比较红火,不光是驻军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边境的百姓们也开始过上了一日三餐,偶尔能吃一点荤腥的日子。
    当又有一支从草原上回来的商队经过一个小镇时,就已是闻到了香喷喷的饭菜香气。
    那香味,极是霸道,风一吹,能传出半里地去。
    天色已是隐隐暗了下来。
    商队的领队看了一眼天色,就说:“今天不走了,就在这个镇子歇息吧。明日若是不下雪,就继续赶路,争取在过年之前赶回应天府,还能将手工活也安排好了,免得正月的时候招工人都不好招。”
    立刻就有人笑着应道:“您就是多虑了,便是大年三十,若是招工,也必是能招到人的。”
    毕竟,赚银子这等事,谁会嫌弃多呢?
    如果能多赚银子,很多百姓连走亲戚这等事,都可以匆匆进行。
    主打一个两不耽误。
    不要小看了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只要是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他们也可以很快就学会怎么来节省时间,怎么来调配时间。
    其他人也纷纷应和了起来,说说笑笑,一看就是收获不小,所以商队的人都心情颇好。
    “这地方上次来时,还没这么热闹吧?”随着商队进入了小镇,有人看着小镇里的光亮与走动的路人,忍不住感慨道。
    北方这边,天黑得早。
    尤其是到了冬日,天一擦黑,一般路上就没什么人了。
    一是天黑得快,二是冬日里太冷。
    普通人若是生了病,光是看病就能让一家子的生活直线下坠。
    所以,能避开冷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努力避开了,不去招惹这个麻烦。
    他们走这条路线,也走了好几趟了。
    前几趟走,就隐隐有了一种感觉,那就是,这座本来有点冷清的小镇,一次比一比热闹了。
    这一次,他们又赶上了在冬日路过,感触尤其深。
    尤其是这个小镇又新开了一家客栈跟三家饭馆,这就足见这里的日子更红火了。
    在去之前住过的客栈落脚的路上,还有几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子路过,这几人说着话,很是爽利的模样。
    而听她们的对话,这几个女子竟是去附近的作坊里领活领东西去。
    “没想到这里都有作坊了?”领队也不禁有些惊叹了。
    在过去几次路过时,这里的情况他们都是知道的,可从来没什么作坊。
    这里的人,大多都是打猎、采集山里的东西以及种地为生。
    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生得高高大大,做起事来,往往都是卖力气,或是卖勇气。
    像是一些精细一点的活计,这边的人很少干。
    倒不是说这里的人一定干不了,而是这里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很多作坊难以建起来。
    毕竟,就算是建了作坊,运输就要增加不少成本。
    谁没事会在边境这边建立作坊呢?
    就算是安全能够被保障,可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是很难被解决的啊。
    结果,这才过去了多久?
    连边境这种小镇,都已是建了作坊,眼看着这里的人将日子也过得红火了起来。
    哪怕是冬日里,也能过得这样红火,有滋有味,光是看着,都能感觉到蒸蒸日上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