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 第七百六十二章 皇上对太子一脉,果然是很偏心啊
    “这一条铁路,的确是要修到河南,毕竟,河南那地方,与这铁路也有着不小的渊源。”徐增寿回道。
    经他这么一提醒,众人才猛地想起来,是啊,太孙去过河南啊!
    太孙不仅去过河南,还在河南“大干”过一场。
    不仅在河南留下了好几个产业,还将河南的很多官员给踹下来了。
    虽然这些人都是罪有应得,也没人敢为这些人喊冤,但想到太孙当初在河南干过的事,不少朝臣还是不免有点心有余悸。
    太孙的凶残,在河南那个地方,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的!
    河南的产业里,有发展经济的,也有发展科技的。
    其中,那个发展迅猛又格外神秘,外人根本无法靠近的研究院,就曾让文臣们弹劾过。
    结果,他们不仅没能将这个研究院弹劾出个什么来,还眼睁睁看着它发展得更好了。
    出自研究院的各种东西,那真是五花八门,军事的、农业的、普通日用品,各式各样,就连纺织机,都出到第三版了。
    不过,想要推广新机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目前来说,像是纺织机等机械,都是在河南以及河南附近建了作坊,或者说,是新式工厂。
    听说,纺织厂还开始雇佣当地的女人做工了。
    虽然从管理到员工,都是女人,不用担心什么男女大防。
    但这样的事,一被传到应天府,还是曾被御史们好好弹劾了一番。
    当然了,最终的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所以,现在一听徐增寿说,第一条铁路就是修向河南,而且这铁路跟火车的诞生,也与河南研究院脱不开干系,众人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
    他们知道河南的研究院挺了不得的,但这么了不得,已是发展到了让他们再也撼动不了的程度,还是让文臣们很有一种想要说点什么,但话到嘴边又不知该如何说起的郁闷。
    这一趟车上,也有几个武将,这几个武将,却没这么心情复杂,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徐增寿讲的这些,他们都是乐呵呵地听着。
    “原来如此!难怪啊!早就听说河南那边的研究院总出好东西了,没想到还能出这么好的东西!皇上与太孙就是英明啊!建了这么好的研究院!”一个武将更是十分直白地吹捧了起来。
    同一趟车上的文臣们,都安静了下来。
    只听着那几个武将,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高兴,听得高兴。
    徐增寿看着这一幕,也不觉得奇怪,但他心里也是有点好笑的。
    这里面还有几个老大人,一向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没想到,遇到这种事,也会郁闷啊。
    这一趟火车终于返程后,这些文臣一个接着一个快速下车,不想再与那几个武夫待在一个车厢里。
    下一趟,则是轮到更多武勋上车了,徐增寿依旧是做讲解员,陪着他们又走了一趟。
    老朱乐得看这些人为火车而震惊,所以,他喝着茶水,吃着点心,在观看台上等着。
    直到除了外邦使者们之外,所有来的人,都基本坐过了一趟之后,老朱才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回了应天府。
    火车这边,徐增寿让自己的部下负责看守着,这么多人兵马在这里守着,也不会有人想不开跑来找事。
    徐增寿则是跟着一起回了应天府,回城之后,大家再次到了皇宫。
    随着老朱的一声令下,已经彻底放凉了的酒菜都被撤下,新的酒菜都上了上来。
    因着没有其他流程可走了,上了酒菜之后,大家都是直接开吃。
    也因此,来的人,倒是难得吃了一顿热乎饭菜。
    女眷那边,前面的人没回来,她们也不好独自离开。
    好在太孙妃让人编排了不少歌舞,还让人学着大剧院,编排了新剧,在前面的人没回来之前,她们已是吃吃喝喝,看看歌舞,看看新剧,偶尔聊聊,无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表面上看着,气氛还是挺轻松的。
    等小太监跑回来禀报,说是前面的人都回来了,大家都开席了。
    知道这是没发生什么事,一直提着心的众人,也终于放下了那颗心,开始认真欣赏正在演的新剧。
    徐妙锦跟贾夫人不是第一次看新剧了,大剧院那边的新剧,那的确是足够新颖,对演员的培养,角色的选拔,更是比很多戏班子更严格,也更有眼光。
    太孙妃让人编排的新剧,模仿了大剧院的新剧,但选的故事内容,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故事。
    怎么说呢,虽然这些人演得不错,看着也是那么个样子,但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曲子的选择,都差了一点意思。
    不过,没有去大剧院看过新剧的人,倒也觉得宫里编排的新剧挺新颖,看得津津有味。
    徐妙锦也便做出一副挺感兴趣的模样,就这么安静地看着。
    她也没想到,郭宁妃突然就开了口:“妙锦,到本宫这里来。”
    徐妙锦愣了下,可还是恭敬起身,应道:“是。”
    虽然不知道郭宁妃是要干什么,不过,徐妙锦是准太孙妃,早在刚到时,就被郭宁妃跟太子妃特别关照过,她与贾夫人坐的位置是相邻的,母女二人坐在一处,都离主位挺近。
    其他人虽不知郭宁妃这是又要做什么,但想也知道不会有什么问题。
    郭宁妃是皇上的宠妃,太孙是皇上的好孙儿,徐妙锦是太孙还没过门的媳妇儿,郭宁妃虽算不上是徐妙锦的正经长辈,但也算是长辈。
    长辈想与晚辈说说话,怎么了?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皇帝的妾,与寻常人家的妾可不同,人家是宫里的宁妃娘娘,便是徐妙锦是准太孙妃,也要敬着对方。
    当然了,敬是敬,但也不能敬得太过了,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看着走到自己身边,被自己拉住了手的少女,郭宁妃的心情其实也挺复杂的。
    她其实是第一次见这位未来的太孙妃,见到徐妙锦的第一眼,她就忍不住感慨,皇上对太子一脉,果然是很偏心啊。
    当年的太子妃,就是各方面都十分出色,几乎没有短板的一个女子。
    如今的太孙妃,同样是这样的一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