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 第七百五十八章 想成为“留学生”的外邦使者
    当初太子朱标还在世时,也不是说,就父子和睦连拌嘴都没有。
    其实,该吵架,还是会吵架。
    老朱的儿子多,除了嫡长子之外,他也有疼爱的其他儿子,甚至是庶子。
    就如同他敬重马皇后,但同样也有宠妃一样。
    郭宁妃跟已死的鲁荒王,老朱就都很喜欢。
    这么多儿子,还是生在皇家,怎么可能所有人都没有一点小心思呢?
    就算是在寻常的农家、商人家庭、文人家庭,如果一个当爹的,同时拥有着几十个儿子,也不可能真的和和气气一大家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能保持一个表面的平和,大多数人能对嫡长子这个继承人服气,这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了。
    朱标也曾呵斥过弟弟,作为储君,也曾很多次行使过太子的权利。
    而老朱,也曾为了其他儿子,与太子吵过架。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可要说,有任何一个皇子,能够动摇太子朱标的储君之位,这是真没有。
    在朱标还活着的时候,一个都没有。
    哪怕老朱曾经很宠爱鲁荒王,也只是给其极多的宠爱跟赏赐,让其的鲁王府犹如皇宫一样庞大而华丽,对其残暴的行为很双标。
    但他是绝没想过,让这个儿子成为新的太子,替代了他的嫡长子。
    他也喜欢跟看重镇守边塞的藩王们,这些儿子中,有好几个也是嫡子,老朱也都很重视。
    可他也就是给予了他们一些兵权,给予了他们镇守边塞的重任,给予了一些信任。
    同样的,若是这些儿子中,有人真敢堂而皇之地与太子争储君之位,他也是绝不能容忍的。
    若只是与太子之间,有些兄弟间的矛盾、摩擦,这个可以。
    想要动摇太子的位置,绝不能被允许。
    朱标还活着的时候,在朝堂上,也有着自己的一番势力。
    老朱耐心培养,武勋中,天然支持朱标的人,在朱标还活着的时候,老朱忍着没挥下屠刀的,大有人在。
    而在太子病逝之后,在原本的历史中,屠刀频频落下。
    在目前的这条历史线上,朱英作为太子的嫡长子,横空出世,身份回归,及时填补了这个空缺。
    以现在太孙已有的功绩来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朱元璋呢?
    作为一个已经开始老了,却还没老到不能动的皇帝,却对太孙十分信任。
    要人给人,要兵给兵,要资源给资源。
    祖孙二人,有时候好得就像是一个人似的。
    这种“好”法,很多时候甚至已超过了皇上与太子之间的那种相处模式。
    是因为隔了一辈,更容易溺爱的缘故吗?
    又或者,是因为皇上曾在民间独自抚养了太孙十年?
    听说,那十年,皇上隐瞒了皇帝的身份,与太孙一直都是以民间祖孙的身份生活的?
    如果这个传闻是真的,那皇上与太孙之间的相处更像是普通祖孙,也就能说得通了。
    一是年纪大了的人,对于大孙子,更容易溺爱。
    二是有着十年“相互扶持”的普通人的祖孙情做基础,自然格外不同。
    哪怕是太子朱标,与皇上的相处,更像是父子,但其中也还是夹杂了一点点皇帝与太子的关系。
    众人心里想着这些,面上却不显。
    车厢里的氛围目前很不错,火车载着他们已是到了站,并且开始调头往回走了。
    观看台上的氛围,却依旧是有些沉闷。
    稍微远离了中原人的那群外邦使者团成员,他们现在的表情也是有点复杂,心情就更复杂了。
    怎么可能不心情复杂呢?
    本来嘛,他们这次来到中原,就已是不断被刷新了认知。
    与之前来时的大明相比,现在的大明,要更加强盛。
    进入到应天府后,他们又被震撼了好几次。
    等到被带到铁路的观景台,看着这恐怖的庞然大物,竟是不用牛马来拉,就能自己动,速度还能那么快时,他们人都已经麻木了。
    这样的东西,是人能造出来的吗?
    如果是让他们来造……不,不用说是让他们来造了,就是让他们来想象,他们都想不出来啊!
    可大明的人却将它造了出来!
    这个名为“火车”的存在,如果在大明到处都是,那么,已经这么强大的大明,又会变成什么样?
    而且,能造出“火车”的大明,会不会造出更令人震撼的东西?
    “这样的大明,我想留下来……”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开了口,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句话,立刻就引起了其他外邦人士的共鸣。
    他们也想留下来啊!
    现在的大明,已是让他们感到很强大了,但他们能预感到,以后的大明会更加强大!
    无论是留下来与大明的未来继承人搞好关系,与大明的官员、贵族们搞好关系,还是留下来学习大明的知识,对他们自己的国家来说,都是极好的事。
    但是,能不能留下来,却不是他们说了算的,而是要看大明的皇帝是否愿意。
    如果大明的皇帝不愿意让他们留下来,那他们就只能在这次庆典结束后离开。
    想成为“留学生”的外邦使者们,低声讨论着。
    而其他被留在观看台上的藩王,已是稍稍没那么郁闷了,开始思索起来,要怎么通过这件事,得到一些利益。
    会所他们是去过的,会所里就有自己能动的车。
    只不过,那车要“小巧”得多,与火车这样的庞然大物根本没法比。
    看起来也没有火车这么“恐怖”,也不像火车这样,会发出巨大而恐怖的声音。
    但是,二者之间,一定也是有着一定的共同性的吧?
    如果他们之后能够时不时乘坐火车,那也就罢了,如果不能,倒是可以去会所,多坐坐里面的“小”车。
    当然了,铁路跟火车虽是太孙送给皇上的礼物,但这份礼物,却不太可能只是为了让皇上取乐用的。
    这玩意儿只要推广开,那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带给大明的改变,必然是惊人的。
    但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看出这一点。
    应天府必然是先吃到好处的地方,第一条铁路通向什么地方,那一条线沿途的地方,也必然是能吃到好处的。
    这个“第一”,他们八成是赶不上了。
    但是,争一下“第二”跟“第三”,却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