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 第七百一十六章 谁说我要取缔它了?
    不过,多做几次,麻烦的也不是他,而是做事的人。
    这种做事“严谨”认真,对上位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坏事。
    朱英自然也不会打压底下人的做事积极性,人家能够做事尽心尽力,这是值得夸赞一下的行为。
    朱英点点头,道:“不错。”
    虽然范忠只是负责“监督”一下工程,但听到太孙说了“不错”二字后,也是心里一松,提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原本的地方。
    “该给的酬劳不能少,这次做事提前了几天,若是不出什么岔子,就让做事的人去领赏吧。”
    “是,奴婢记住了!”范忠忙回道。
    黄土差不多都填上了,这里没什么可看的了,朱英转身离开。
    才走出不远,就看到远处有人急匆匆从大殿里出去。
    这是又有什么事了?
    最近大家忙碌的事依旧是不少,但比较让人记挂着的,还是十月的大事。
    老朱过生日,对于朝臣们来说,当然是大事。
    尤其是距离太子去世已是过去两年多了,原本蒙在众人心头的阴霾也消散得差不多了。
    前两年的时候,便是宫宴依旧举办着,可大家还是加着小心,就怕皇上什么时候又对着其他人发难了。
    对于死了心爱儿子的皇帝来说,抽风可是随时随地,想什么发疯就什么发疯的。
    一旦发疯,直接下令赐死几个人,那都是常事。
    在对方暴怒的时候,被杀的人是不是有罪,那都不重要。
    就算是无罪被杀,只因为皇帝心情不好被这人给撞上了,围观的人谁敢去拦?
    去拦的人,很可能是要跟着一起下去的啊。
    当然了,在皇长孙回归之后,皇上反复无常的情绪稍稍得到了一些控制。
    可在太孙被册立之前,大家的心还是时时刻刻提着的。
    直到储君又立,众人才有了一种感觉,那就是,皇上虽然依旧心痛嫡长子的骤然离世,但已是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并开始试着走出这种悲痛了。
    从这一点来说,太孙的出现,是救了所有人啊。
    今年,皇上的生辰又要到了。
    大臣们都开始想着,这次送什么礼物给老朱,又或是猜测藩王们又要送什么礼物过来了。
    去年就搞了这么一回,但今年出了大事,太孙得立,皇上今年的生日只会比去年更隆重!
    也不知道太孙今年会送皇上什么礼物,更不知藩王们会不会跟太孙较劲,看看谁送的礼物更有新意啊?
    光是朱英身边的人,就已是撞到了好几拨议论此事的人。
    这些人或是无意,或是有意,就是在传播着这些内容,引导着舆论。
    朱英早就发现了,别说他如今只是太孙了,便是做了皇帝,也不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很多人便是在高压政策之下,该八卦还是会八卦。
    有些人的八卦,是无意的,有些人的八卦,是有意的。
    就是会有一些人,想要掀起风浪,或是显得自己能干。
    这类人,若是让他做官,他就能搞事,抱团,或是与皇帝打擂台,或是拉帮结派踩其他人。
    若是不让他做官,他在哪一行,都能在那一行掀起一点风浪来。
    这类人,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着不少。
    杀,那是不可能杀干净的。
    再说,朱英也不可能因为“八卦”问题就杀人啊。
    堵嘴这种事,堵是堵不完的。
    也没必要非去堵。
    朱英微微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小景子说:“让报社的几个负责人都进宫一趟。”
    他要见的这几人,都是《大明日报》的主编。
    除了方孝孺之外,还有几人,都是不在朝廷上做官的文人。
    这些文人,有举人,有秀才,还有秀才也不是的人,反正,只要具备做主编的才能,都可以升职!
    朱英要看的是他们的工作能力,反正《大明日报》是他出钱办的报纸,而不是为国家选官员,就算是连秀才也不是的人,也完全可以为他做事。
    其他人便是有意见,也只能是憋着!
    要不,就自己去再办一份报纸!
    别说,还真有其他人陆续办了几份其他报纸,有的报纸明显就是模仿《大明日报》来的,但因为早就有了《大明日报》,模仿其风格的报纸自然也就火了那么几天,就再无声音了。
    也有其他报纸,是走其他风格的。
    在这几人来了之后,朱英就着重提到了最近他都听说了的一份报纸,一份满满都是花边新闻的报纸。
    “《鸳鸯小报》的内容,你们都看过没有?”
    被朱英这么一问,这几人除了方孝孺,都一下子红了脸。
    行了,不用再问了,红了脸的这几人,一定是都看过了。
    《鸳鸯小报》,这报纸,顾名思义,就是与有些颜色的报纸。
    这份报纸上,除了刊登了一些比较有颜色的文章之外,还捕风捉影地刊登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花边新闻。
    当然了,这类花边新闻,那是肯定不敢拿皇族开刀的。
    这类花边新闻,都是以前朝,或是过去的一些名人开刀。
    反正这些人就算有后代在世,但基本上,能被开刀的人,都是后世子孙没什么大出息的。
    凡是后世子孙有大出息的,《鸳鸯小报》也不敢随便开刀,免得惹祸上身。
    这大概也是《鸳鸯小报》能够发展起来,且没有被谁给干掉的主要原因吧?
    已经入土来的古人,也没办法跳出来指责胡乱写这些东西的人。
    朱英还真看过那么一两份,说实话,经过前世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他,对这上面的文章跟花边新闻,是有些看不上眼的。
    有的过于粗糙了,有的则过于露骨了,总之,欠着一些火候问题。
    要不是对方也沾了这个类别“第一”名的光,还真未必能发展起来。
    朱英提到这份《鸳鸯小报》,也是因为想到了一个问题。
    方孝孺却误会了,试探着问道:“太孙的意思,是让人取缔了这小报?”
    “谁说我要取缔它了?”朱英反问道。
    可这样的小报,若是不打算取缔它,太孙突然提到这《鸳鸯小报》,又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