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 第一百八十九章 特殊身份
    看着有些憨憨的亲弟弟,朱英微微叹了口气。
    虽然这个弟弟放在民间是个正常人,放在皇室里就只能算是傻白甜,但他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可是他唯一的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啊。
    再不讲究血缘关系,只凭着对方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叫他大哥,他就要对这个蠢弟弟上一点心。
    这样傻白甜,若不是被迫被卷入争嫡斗争,被迫被贴上了皇长孙党的标记,人家其实也未必就过得差。
    至少在原本历史线上,就算是朱允炆,也没有一上台就干掉这个弟弟。
    还是在朱棣成了皇帝之后,前太子的嫡子才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从这一点说,在做人方面,虽无什么建树,但这孩子其实也没什么错误可被人抓住的。
    平庸,在和平年代的皇室之中,未必就是错。
    但朱允熥显然是没赶上一个好时代,这段时期的大明皇室之中,可是暗流涌动,暗藏杀机啊。
    “除了方学士,其他几人如此教导你,可能另有缘故,不过也没必要去问他们,既然他们教不好,那就换人。”朱英淡淡说道。
    他没有将他猜测到的内容告诉朱允熥,毕竟那几个文人表面上做得挑不出错来。
    也就是朱英来自后世,以上帝视角知道这时候的大明,有着怎样混乱的朝廷格局、社会格局,所以对文人集团一直都抱有警惕。
    除了方孝孺这样一个以自己跟十族的惨死,证明了自己是绝对忠臣的
    文人,其他文人,朱英都提防着呢。
    当然了,提防他们,不代表不用他们。
    但他是绝对不会轻易给予他们信任的,要知道,无论是曾经忠于元朝,后来依旧想着“复国”的文人及后代,还是因为所出生、成长的地域,天然对大明跟朱家有敌意。又或者,就是单纯的想要让程朱理学成为社会主流、官方主流的文人,这些人,都是不能全然信任的。
    当权者都觉得,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觉得文人也就是一张嘴厉害,手里无兵权,就不会给自己的统治带来威胁。
    所以只要是进入到了朝廷平稳时期,当权者就容易重文轻武。
    可这天下,岂有永久的王朝?
    或许别的国家有,但中华地界之光,能人志士之多,不可能被迂腐了的政权一直压制着。
    陈腐到了极点,就到了烈火焚原,焚烧一切之后,再静等新春到来之时。
    这是属于中华大地的历史规律,所以朱英绝不会为了什么大明的万年基业,就重文轻武。
    基于这个原因,尤其是对儒生的警惕跟不喜,朱英才会在选择老师的时候,还算精心地挑选了一番。
    他所挑选的人,基本都是与方孝孺关心也不错的人,不属于任何一方大集团的核心人员,素有贤名,脾气秉性方面也不是太迂腐的人。
    这几人跟方孝孺,都算是给他传授一些功课的老师。
    因为他现在并非储君,只是“普通”皇长孙,这些人
    便也可以不止给他上课,还可以给同在皇宫里愿意一起来上课的皇孙们讲授。
    这么说吧,如果朱允炆愿意,且朱英同意了,朱允炆也是可以一同来上课的,这与朱允炆本身早就有老师且现在也有老师教课这一点,是不矛盾的。
    可以将这几人视作是一对一也可,一对多也可的皇宫里的“族学”。
    朱英没有让老朱给这几人太高的待遇,他也不需要利用这一点来彰显自己的身份特殊。
    表面上看,这是他作为皇长孙的一种谦逊,不仅他自己不肯特殊化,连教导他的几个夫子,也都没有给予如太子太师之类的职位。
    实际上,这可不是他谦虚,这是他根本就没打算现在就弄出什么“太子太师”这类的人,与他紧密联系上!
    凭什么只允许大臣们挑选能者来跟随,他就不能自己多观察几年,多挑一挑了?
    老朱疼大孙子,朱英这么一说,老朱就歇了那个心思。
    现在看来,这几人虽是表面上的确没有跟其他势力勾勾搭搭,但他们未免管得太多了一些!
    他自己都没有对他的亲弟弟指手画脚,这几人却是直接将pua那一套用在了他弟弟身上。
    若不是朱英方才仔细问了这段时间那几个文人是如何教学的,一句一句地问,估计也看不出这里面的问题。
    这是存心要教废了他弟弟啊。
    就算这几个人是打着为他好的名义,但这样擅作主张之人,他是不会
    继续委以重任的。
    不过,将他们派去旁的地方,去洗脑旁人,朱英倒是不在意。
    “先让他们去编书吧,这差事对文人来说,无权,但也是清雅至极的差事。”
    至于老师的人选,朱英倒是突然想起了几个人。
    事功学派目前是不是还有传人?
    他在后世看元末及大明初年这段历史时,对事功学派的几个代表人物挺感兴趣。
    便是宋濂这样的大儒,明明是理学家,却是不一样的理学家,同样是推崇事功的。
    因为现在程朱理学盛行,理学弟子们还特别嚣张跋扈,凡是不合理学意见的学派著作,他们都能干出将这些书籍购买一空,然后集中销毁的事。
    事功派的一些推崇者,就喜欢披上理学子弟的外衣,暗中推崇事功。
    可以这么说,这部分人若能利用得当,培养起来,发扬光大,完全可以在未来成为一支与理学抗衡的学说。
    “大哥?大哥?”朱允熥的呼唤声,将朱英唤得回过神来。
    他看向朱允熥,听到朱允熥说道:“大哥,你为了我直接换掉这几个老师,会不会被外面的人说啊?”
    想到朱允炆之前所说的那些话,朱允熥对此很担心。
    他名声差一些也就算了,他上面有两个哥哥,无论是谁将来成为储君,都没他什么事。
    可他大哥可是该在十岁那年就被立为太孙的嫡出皇长孙!
    如今回归了,距离二十岁已是不远了,错过了十岁那年,若皇爷
    爷有意立大哥为储君,估计就是在大哥二十岁那一年颁布旨意了。
    大哥这样轻易就换老师,还是在老师没错误的前提下换老师,传到外面去,又要被那些文人说是不近贤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