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 第一百七十章 亲自经商
    朱英此刻又在何处?
    他倒是逍遥得很,朝会上因为他的事,大臣们大打出手,这消息传过来时,他刚刚钓起了一尾鱼。
    “第三条。”
    虽然刚吃过早膳就跑过来钓鱼,到现在也只钓到了三条肥鲤鱼,但至少没空军,不是吗?
    朱英对此已是很满意了。
    他甚至觉得自己穿过来之后,就直接从空军常客变成了钓鱼能手。
    “这大概就叫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吧?”
    将杆子收起来,露出来的鱼线的尽头,竟是一根直直的鱼钩。
    没办法,在过去时间时间里,他只要是想要钓鱼,哪怕钩上不挂鱼饵,鱼都能顺利上钩。
    时间久了,朱英实在是有点腻了。
    早就不再是空军的他,直接开始搞直钩钓鱼。
    可试验了几次,直钩居然也能钓上鱼来!
    “果然,我已是垂钓高手!”
    朱英甚至忍不住感慨一声:“也许就是靠着这一手垂钓技术,都能养家糊口了。”
    一旁的小景子立刻说道:“殿下的钓技神乎其技!若靠这一手,怕是都能发家致富了!”
    朱英哈哈笑着:“过了,过了。”
    嘴上说着“过了”,但脸上显然是很得意的。
    这时,有太监急匆匆行来,向他行礼:“殿下,皇上请您过去。”
    “好了,这三条鲤鱼直接送去御膳房,让他们做成午膳。”
    “是。”
    走出几步,朱英又停下脚步,招过旁边一直守着他的一个锦衣卫,对其说道:“这鱼有些过
    肥了。”
    说完,才大步离开。
    这名锦衣卫眨眨眼,暗道,难道殿下发现他们做的手脚了?
    小景子紧跟着朱英离开,走到一半的时候回头看去,就见原本平静的湖面上,竟陆续探出了几个脑袋。
    小景子已是见怪不怪,看到这一幕已能神情不变了。
    他收回目光,又落在了在前面龙行虎步的皇长孙身上。
    他是机缘巧合之下才发现了湖里的秘密,之所以能发现这个秘密,大概也跟他是做奴婢有关。
    所以那些人并不怎么防着他,但皇长孙又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呢?
    他可是看得分明,在皇长孙垂钓之时,从水面上可是丝毫看不出底下藏着好几个人。
    迟了几步落在后面的那个锦衣卫,一边追上来,一边朝着冒头出来的人使了个眼色。
    等到终于换岗,这名锦衣卫就将主子方才的话转达给了其他人。
    大家面面相觑,都有点想不通。
    皇长孙是怎么发现这件事的呢?
    朱英自然不会去解释这些,所以这些人的疑问,注定会一直都是疑问。
    “爷爷,您找我?”进门后,看到的就是在御书房里翻看着奏折的朱元璋,朱英走过去问道。
    “你对经商的事怎么看?”朱元璋跟大孙子没什么好委婉的,就开门见山直接问了。
    “作为帝王,我自然是不希望皇子皇孙跑去经商,这叫做不务正业。但作为你的爷爷,我却知道,你对这份产业付出的辛苦。”
    辛苦?这
    话若是让其他人听到,怕是都要被气吐血了。皇长孙付出的努力也能称为辛苦吗?不是随便搞一搞,就搞出了让很多人瞠目结舌的一份产业吗?
    天生就是经商的人才啊!
    朱元璋何尝不清楚这些?
    但也正因为知道这些,所以朱元璋对大孙子要不要继续做这件事才有了犹豫。
    若是换成其他儿子、孙子,谁敢做出违背身份让朱家丢脸的事,他怕是要直接强压着令其改变喜好了。
    如老五那样痴迷医药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儿孙,当着老朱的面时总是要老实几分。
    可这是跟他在外面相依为命十年的大孙子啊!
    大孙子过去可一直都以为他自己就是朱家的少爷,努力将家里的产业搞起来,为的也是他们祖孙两个,可不是为了消遣!
    这份为他分忧的孝心,就太珍贵了!
    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的洪武大帝,对这样与他皇帝身份毫无任何关系的珍贵感情,小心得像是深夜里用手护着小小火把的行山客。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大孙子身上时,都是柔软的,这已是这位大明开国皇帝仅有的一丝属于普通人的情感了。
    朱英则直接回道:“爷爷,其实我对经商的兴趣并不大,但如果因为我现在是皇长孙了,所以注定一辈子不能经商了,那我倒宁愿不做这个皇长孙了。”
    “胡说!”老朱无语道,“你是我的大孙子,这是你跑到哪儿都改变不了的事实!你说不
    是就不是了?”
    朱英被爷爷一瞪,立刻缩了缩脖子,随后小小声嘀咕道:“可这个皇长孙带给孙儿我的,除了规矩就是束缚,虽然身份地位上似乎是高贵了起来,可自由也没了啊!”
    “你有本事就别嘀咕,你嘀咕的声音大到了都能让我耳朵嗡嗡响了!”老朱继续怒道。
    朱英却对爷爷的性情再清楚不过了,别看爷爷现在似乎是在吹胡子瞪眼,但一般做出这样表现的时候,反倒是不怎么生气的时候。
    爷爷真生气时可不是这样。
    “但哪儿有皇长孙亲自经商的道理?这样,产业爷爷给你留着,你寻几个靠谱的人来经营,这依旧是你的私业,谁敢抢,爷爷就弄死他!但是,你若是自己去管,容易被人诟病……”
    朱英咧嘴一笑:“爷爷,您看孙儿是怕被人诟病的人吗?”
    自然是不怕的。
    这一点随他!
    可老朱却要为大孙子的名声着想啊!
    虽然他在朝会上将大臣们喷了个遍,但这其实是“谈判”的手段。
    先摆出绝不同意、绝不妥协的姿态,等到大臣们与之拉锯、磨啊磨的,最后再小小的让步一些。
    其实让步之后的内容,才是他的底线。
    大臣们即便心知肚明,但他们也抗争过,做出过努力,最后也取得了小小“胜利”,也不怕被史书上记一笔了。
    “你不怕,但爷爷我怕!”朱元璋认真说道,“史书上必不会写爷爷好话,但你不同。”
    朱英
    知道洪武大帝一旦坚持一件事,就很难说服对方。
    但这难不倒朱英,他笑嘻嘻说道:“朱英如何,关皇长孙朱雄英何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