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与我认识的一个人有些像
    “娘娘留步。”说话间,迈步上前递给殷贵妃一个暖手炉,“夜里天寒,娘娘带好手炉。”
    殷贵妃感觉到诧异,抬眼望向这位据说很得太后信任的太监总管。
    他的眉眼清正,眼睛炯然明亮……似曾相识。
    “孟总管与我认识的一个人有些像。”殷贵妃冷不丁地开口。
    孟令梓心头蓦地一颤,微敛双目, 说道:“是么,那还真是巧。”
    “……确实巧。”
    想到那人,殷贵妃眼里快速闪过一道伤怀,接过手炉,转身离去。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如今的她终是知道了, 有些人来到你的世界, 只是为了留下一抹惊鸿, 随后决然离去,让你每每思及念起,心像被用酸酸涩涩的水泡过一遍,触目皆伤。
    女子衣摆扬起弧度,上面的热烈鲜活,她周身却萦绕着一股索寞。
    孟令梓望着那人的背影,直到看不见才收回视线。
    片刻后,眸中的情绪消散,他才抬步走进大殿。
    “太后, 边防传来密报,北陵发兵,已攻下一座城池, 战况危机, 亟待朝廷派兵援助。”
    殷太后神色未变, 显然在孟总管来报之前就得知了消息。
    “哀家已经知道了, 此事只做不知, 咱们以不变应万变。”
    孟令梓知道太后多疑,手底下有不少暗探, 并不意外她提前知道了消息。
    而是恭敬地应道:“奴才领命。”
    正要退下,殷太后似好奇的启唇,“令梓对贵妃有些许不同。”
    孟令梓像是不明所以地怔了一瞬,说话声音波澜不惊,“奴才所作所为只想解太后之忧,别无他心。”
    语气虽淡,神情却很肃然。
    殷太后定看了他几息,倏地笑了,“哀家知道你忠心,只是在与伱说笑,你还当真了,好生无趣。”
    “奴才知错,求太后娘娘责罚。”孟令梓迂拙地说道。
    他这张脸长的赏心悦目,殷太后可舍不得罚,再者她也没真的生气。
    遂摆了摆手,“罢了,你先下去吧。”
    孟令梓退下。
    出殿后,眼底闪过幽光,嘴角的弧度有些讥讽。
    想到边关的动荡,他指尖轻轻摩挲着,眉眼溢出深思。
    北陵发兵, 边关打乱,大越内忧外患,或许可以趁机做些什么。
    要是顺利,最后得偿所愿也并非不可能!-
    另一边,皇上和太子正说着北陵进犯和禹州雪灾的事。
    “无论是北陵进犯,还是禹州雪灾,对大越都是严峻的考验,太子以为该当如何?”换上一身轻便袍子的皇上照例问道。
    萧宸拿出一封信,递到父皇面前。
    “谨之已有对策,父皇可以一观。”
    说完话,端起茶杯,悠哉悠哉地小口抿起来。
    皇上快速阅完,温和的脸上露出晦涩。
    “不可。”
    “为何不可?”萧宸怔住,眉间拢起,唇边的笑容都淡了。
    皇上自力更生倒了杯茶,有些沉重地说:“你皇叔只有谨之这么一个嫡子,朕如何忍心再让他肩负捍御大越的重担,你皇叔一家为大越、为朕做的够多了。
    战场危险,朕不愿他涉险。”
    自打亲弟弟出事,他就在心里打定主意,一定护好弟妹、护好谨之。
    弟弟若能醒来,一切如初。
    若是再也……
    等他们到底下重逢,他也能理直气壮地说,朕这个当兄长的没辜负你。
    萧宸摇头,“父皇怎知谨之不愿意?”
    察觉到父皇落在他身上的压迫目光,他不动如山。
    “谨之是皇叔的儿子,他是山巅的奇,是云间的皓月,从来不是不战而退的懦夫。
    遇山跨山、逢海渡海,这才是他!
    父皇要是真把谨之拘在小小的荣亲王府,何尝不是断了他的羽翼。
    况且……
    殷家势大,各大世家俯首,以后如何不得知,风云变幻往往只在一瞬间,谨之自己发棵、成长,才有选择的余地。
    若是真到了那个地步,他也能自保。”
    他从来不是粉饰太平的人,皇家确实势弱,被多方掣肘,这是毋庸置疑的事。
    谨之只有自己长成大树,才能护住自己、护住荣亲王府。
    萧宸难得说这么多话,字句都是为萧执打算。
    皇上目光明灭,各种情绪交织。
    好一会儿,才道:“皇儿长大了。”
    那声皇儿轻柔的呀,太子脑子空白一瞬,不适应地动了动身子。
    肉麻!
    皇上只当没看见,说道:“谨之既有先见,那便依他,此事你做好配合。
    另,朕允谨之便宜行事,你将话带给他,让他万事小心。”
    说到正事,萧宸表情严肃了几分。
    “儿臣领命。”
    -
    中都各大势力各怀鬼胎,竹溪村也因为北陵忽然发兵的事陷入低迷。
    因为边防动乱,朝廷又要征兵了。
    “这才安稳不到一年,怎么又要征兵,这是不给我们活路啊!”
    “我家老大老二都死在战场,连尸骨都没送回来,老三还没成亲,要是他再出事,我和他爹可咋活啊。”
    “我儿才刚有儿子,小娃娃还得半年才会喊爹呢……”
    “活不下去了,官府不给活路,这日子没法过了!”
    不说竹溪村,整个龙阳县都快疯狂了。
    家里条件好的,最多也就心疼心疼钱;没钱的,只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竹溪村。
    牛大山着急道:“村长,我不能去啊,我家只我一个壮劳力,我要是走了,我家里人咋办?”
    一想到自己走后,家里人凄凄惨惨度日,他急的嘴里的泡成串成串往出冒。
    沈村长还没说话,另一个人跟着开腔。
    “还有我,我连猪都不敢杀,一见血就翻白眼子,这要是上了战场,不是给北陵的蛮子送菜吗?
    村长,你替我想想法子,我咋能不去啊?”
    男人打退堂鼓,女人也在哭嚎。
    “听说北陵那些蛮子长得青面獠牙,手一伸就能把人脑袋拧下来,我家相公老实巴交,一推就倒,这要是上了战场,一个照面人就吓昏了,这仗还怎么打!”
    “……还有我的怂包相公,整天在家叽叽歪歪的,人家大声说句话他都要抖,去了战场我都怕他还没迎上去就被吓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