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她靠荒野直播逆袭 > 第392章 筷子文化
    第392章 筷子文化
    【多好,养母还好好跟她说话,我小时候我妈直接一筷子,一巴掌下来了,哭.jpg。】
    【唉我也是。小时候就爱拿筷子敲碗,把筷子插在饭上,我妈说这是叫子行为。还爱叼着筷子,我妈直接一筷子打过来。】
    【我妈倒是没说同一道菜不能连续夹三次,但每个父母素质也有参差,但他们都把他们认为不礼貌的行为给我们纠正了,不是很好吗?】
    【插筷子在饭上我们那是祭祀用的,我妈说不吉利。】
    【好好的传统文化被这样轻贱,还扣上个窒息母爱的屎盆子,真是国人的悲哀!】
    【国人是该觉醒了,拒绝被资本裹挟。】
    【虚心请教大佬,所以,筷子和阴阳学说的联系到底在哪呢?是使用的时候,一根筷子在上,一根筷子在下?】
    【楼上的,你是懂观察的。我还发现一根筷子主动动,另一根筷子会跟从。】
    【筷子在使用过程中的上下、主被动,我认为就是在运用阴阳学说的理论知识了,只不过,平时我们只是用,从来不必在意它背后有什么理论规律文化。】
    【说得对,百姓都是用而不知。】
    【对人类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古人有一个天、地、人三才之象的观念。大家在使用筷子的时候,不知道有没留意过自己手持筷子的姿势?】
    【天地人三才之象,难道还和拿筷子的姿势有关?】
    【手持筷子时,拇指和食指在上面,无名指和小指在下面,中指在中间,这恰是天地人三才之象。】
    【立马拿筷子出来观察了,还真的是。】
    【秒懂天人合一理念。】
    【前面有人提问到,阴阳学说怎么运用在筷子的使用上了?大家使用筷子时,是不是一支在上一支在下?上为阳,下为阴。】
    【那要是前后呢?】
    【前后也是一对阴阳啊。】
    类似的疑问哑巴了。
    【一支主动,另一只必然会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这个叫做两仪之象。大家可参考著名的太极图,一只白鱼,一只黑鱼,白鱼眼睛为黑,黑鱼眼中为白,这个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只鱼合二为一,则为太极。】
    【合二为一则为整体,古人是很讲究整体观的。】
    【筷子也是,讲的是成对文化、易经文化。】
    【愿闻其详。】
    【成双成对确实是,出双入对形容夫妻关系好。】
    【蝴蝶、鸳鸯必须成对。】
    【宗祠门口的大石狮子必须有个排面,左边雄狮子,右边雌狮子。脚踩绣球的是雄狮子,脚踩小狮子的是雌狮子。】
    【狮子原本是古代月氏国进贡的贡品,皇家觉得很衬帝王气度,因而在皇宫门口可见大石狮子,威风凛凛。】
    【狮子不是非洲的吗?】
    【古代月氏国就在非洲啊。】
    【又学到了。】
    【皇宫门口的大石狮子嘴巴里有个可以动的石头,寓意别多嘴多舌。】
    【那寺庙门口的狮子也口含石头,你怎么解释?】
    【寺庙进香火的,信男善女是各种祈求而来,狮子口中有球,有球,有求。】
    【有求必应。】
    【学习委员!】
    【还有银行门口的石狮子?】
    【财源广进。】
    【好家伙,石狮子也灵活运用了阴阳学说,成双成对。】
    【不说还没意识到筷子也成对。】
    【还真的是成对文化。】
    【但筷子和易经文化又有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一根筷子是夹不起东西的,要两根筷子合二为一,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夹东西的作用。】
    【这倒也是。独力难支嘛。】
    【一根那得削尖了才能叉东西。】
    【哪哪都有杠精,尖了还是筷子吗?那是尖刺吧,和你一样突出。】
    【哈哈哈哈。】
    【当筷子合二为一时,便为太极,也就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当筷子之太极一分为二,发挥夹东西的功能时,则为阴阳,蕴含着万事万物都遵循对立又统一的规律。】
    【而两根筷子又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说,哪根筷子是主动还是从动并不会一成不变,这也昭示了阴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呃,确实是这样。】
    【筷子之所以简单又不简单,是因为,简单在它由两根细长的棍子组成,我们天天使用,又随处可见,是为简单,简易。简易,正是易经文化三易的特点之一。】
    【好吧,我被成功说服。】
    【我也。】
    【随处可见,天天用筷子,却对筷子的世界一无所知,真的。】
    【一一世界,一下子顿悟了其中禅意。】
    【那另外两易呢?】
    【筷子的材质可以有很多种,像前面有弹幕提到,用象牙雕刻出来的箸,镶嵌有纹饰的筷子,另外,还可以用木头、竹子、玉等材质做成筷子,传统普通的筷子多数为竹子制作而成。这就是筷子的变易。】
    【了解了,变易。】
    【还真的是。】
    【不论筷子如何变化,它的直而长、两根成一双的特点却始终未变。这也昭示了,事物的本身属性不会改变。这就是筷子的不易。】
    【又学到一个,不易。】
    【易经文化的三易,简易、变易和不易,一双筷子都包含了。】
    【前面有弹幕提到,日本也有使用筷子夹寿司,其实筷子作为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也是从我国传过去的。】
    【不仅传往日本,还辐射到了朝鲜半岛、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现在世界各地也都有用筷子了。】
    【细心的朋友应该也注意到了,日本的筷子,一头是尖尖的,夹东西时并没有我们的筷子那么丝滑,比较容易让东西从两根筷子之间滑脱。】
    【确实是这样,吃日本料理的时候我还纳闷过这个,但没注意到他们筷子尖头。】
    【还得是咱老祖宗。】
    【没学到精髓,徒有其表。】
    【另外,我们的筷子放在那里,既不滚动也不会跑偏。】
    【我去!又多了个优点。】
    【也是我从前没发现过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