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门长姐一拖三 > 第六百四十二章 装不了一点儿!
    从家里出来,穿着罗裙走路不方便,团玉这个小丫鬟尽职尽责的扶着自家美丽的小姐。
    雪下了一夜,有两个手掌厚,鹿皮靴子踩在松软的雪上,发出一声声儿咯吱咯吱响儿,主仆俩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一路延伸到村子里。
    进了村,阿满果然如自己预想的那样,成了一个被人围观的猴儿,不对!是被人围观的“美丽猴儿。”
    阿满平时在村里,是村里人都熟悉的人,平时阿满这丫头不在打扮上花心思,和村里人的衣服比起来,也就是布料好点儿。
    今个这么一打扮,跟城里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似的,村里人谁见了不得夸一句,还要喊着家里的人出来看。
    “阿满姐,你今天好漂亮啊?”一个小丫头仰头星星眼看阿满,小手扯着阿满的两根手指头,脸红彤彤的,“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像阿满姐这样漂亮。”
    “人不大还挺臭美……”
    围着的妇人哈哈笑,气的小丫头嘴噘的能挂油壶了,扑倒娘怀里告状,年轻妇人摸摸闺女的小揪揪,哄闺女人家再给她开玩笑呢。
    小丫头在自己娘怀里扭成了麻花,头上的红头绳晃啊晃。
    村里小娃穿上从年头惦记到年尾的新衣,一个个像是被下了定身咒,野小子不敢大跑大跳,小姑娘提着自己的,棉布裙子蹑手蹑脚,和今天阿满这个美丽废物有一拼。
    突然不远处的晒场上传来惊呼声儿,“阿安,你给我老实点儿, 新衣服再湿了,你就光屁股趟炕上吧!”
    阿满一听,想起早上芳婶叮嘱几个弟弟的话,心里尴尬和怒火一齐冒上头,不假思索就朝晒场方向怒吼:“张满安,你皮痒了?要不我用竹条给你挠挠?”
    说罢提着裙摆就朝晒场小跑过去,团玉一转眼的功夫,手里的小姐丢了,再看小姐气势汹汹的背影,她直想捂脸,当一中午的大家闺秀已经是小姐的极限了。
    “哈哈哈,这才对味儿嘛。”
    “果然还是这样的阿满顺眼,我刚才都不知道咋和她说话……”
    一来一回两句话把周围的人都逗笑了,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人,突然面对这么文静的阿满,他们很是不习惯。
    “你衣服不要了?”阿满这边已经抵达战场,手精准地拧上阿安的小耳朵,把人从雪堆里拎起来,看着裤脚和胸前的脏泥,她眼睛里火光乍现,“你胆儿肥了?过年总共给你做了几件新衣服。
    一天毁一身儿,多少够你霍霍的?洗衣服的速度都赶不上你霍霍的!”
    主要是现在天冷,冬天的衣服里面都是续了棉花的,沾了水很难干,再说家里的衣服都是芳婶和团玉洗,大冷天的,这衣服哪是这么好洗的!
    阿安垫着脚尖扶着耳朵哎呦哎呦出声儿,连连求饶,阿满恍若未闻,美眸一转,射向还窝在雪里的黑豆和地瓜身上,她抬脚就是一脚,“都起来!”
    这埋汰样儿,回家芳婶免不了又要骂一顿。
    阿昌和阿文低头老老实实站在一边,手捻着裤缝眼观鼻鼻观心,看天看地就是不看阿姐,也不看二弟(二哥)求救的眼儿。
    嗯!今天的天格外美,咋这么蓝呢?
    最后阿安以屁股上挨了几脚,解救了耳朵,不过弄脏的衣服回家自己洗,谁家不帮他们洗。
    “是,绝对听阿姐!”一得自由,阿安又开始耍宝,贱兮兮问:“阿姐,既然衣服我们自己洗,这雪人我能不能堆完?”
    “堆吧!”阿满看不远处那一团丑的别具一格的雪人,嘴角抽了抽,弟弟审美挺奇特的。
    第二天是大年初二,是村里小媳妇和婶子们回娘家的日子,阿满这个外孙女也要去老杨家走亲戚,虽然爹娘去世了,可他们这几个闺女和儿子,也能替自家爹娘尽孝。
    大年初一当了一天的美丽废物,大年初二阿满吸取了教训,罗裙打死她,她都不再穿及脚背长的,团玉没劝说成功,看依旧美丽的小姐,可惜的咂咂嘴儿。
    美是美,可还是不如昨天美得惊人。
    阿满恰恰团玉肉乎乎的脸蛋子,说:“你家小姐我天生丽质难自弃,不需要那些衣服,我照旧是个美人!”
    这话团玉没法反驳,不过不耽误她心里可惜。
    “阿满,东西准备好了,你们姐弟四个啥时候去?”芳婶在正院喊,阿满拉着团玉朝正院走,“这就去,老太太前几天就叮嘱我们早点儿过去呢。”
    到了正院阿满又想起厨房里几桶奶,要做奶豆腐必须要先发酵牛奶,掀开桶盖,发酵了一天的牛奶,闻着有一点淡淡的酸味,最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淡黄色奶油。
    阿满笑了,果然和上辈子看的纪录片一样,看来是没做错。
    回娘家哪能不带礼,即使两家离得再近,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别看老太太嘴上说太破费,但是收到礼还是高兴得不行。
    活鸡活鸭活鹅塞笼子里装上车,熏鸡熏鸭熏鹅也装上一背篓放骡车上,外加各色糕点还有卫贺两家的送来的海货、各色干果。
    总之家里有的都给装上了,阿满出来看到这满满一车愣了一下,芳婶在一侧说:“你爹娘不在了,替他们好好孝敬老太太,他们也高兴。”
    阿满点头,心里想,她能给老太太做的她都会做,毕竟沾了人家外孙女的身子,该尽的孝心她一点都不会少,再说小半年的相处,她对老太太也是真心喜欢。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大清早外嫁来的婶子小媳妇都催着家里男人和孩子收拾东西,想要早早回娘家。
    古代车马慢,离得远的一年到头想要回娘家都不方便,大部分媳妇最多也就回娘家四五次,这都算多的了。
    今年村里人跟着阿满,挣了不少银子,手有余粮心里不慌,也想着回家好好孝敬孝敬爹娘,给爹娘多准备些礼送回去。
    阿满姐弟四个赶着骡车往老宅那边走,两只狗子也粘人,跟着骡车一起去走亲戚,还没到杨家,阿满倒是碰到了赵阿嫂一家。
    赵阿嫂男人背着一个大背篓,赵阿嫂头戴红色头巾,背着一个小背篓,手里还牵着儿子,两边错身而过,互相打一声招呼啊。
    都着急走亲戚,谁也不多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