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门长姐一拖三 > 第五百零五章 忙碌日常
    “成,我今个就出去找几个手巧的妇人来,这些饺子、馄饨还是要包得好看。”潘氏是个妇人,知道好看的东西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想起大户人家的冰窖,又提议说:“在从街上买些冰回来,这些东西还是要新鲜才好吃。”
    阿满点头,要不是这个时代没有冰箱,她还真想整出几个冷冻素食,虽然有冰卖,可超市需求量大就有些划不来。
    “我雇人在超市后院挖两个冰窖出来,今年咱们自己冻些冰,明年就不用买别人的了。”
    “成,您安排就行。”
    这些小事阿满不操心,有三舅操心她也放心,想起买人的事儿,阿满看着潘氏,三舅母以前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嬷嬷,该是最会看人。
    “三舅母,我今个来还有件事要麻烦你,家里五个作坊,管事不够,这天气冷了风干鸡鸭还有熏房都要开工,人手就不够了。
    还要麻烦你一次,去牙行帮忙挑几个人,还有我身边也需要一个跑腿的,您眼光好。”
    这是潘氏拿手的事儿,更何况还是自己外甥女拜托的事儿,她一口就应下了。
    出了超市,阿满直奔南市打铁铺,已经是秋天,铁匠铺子里依旧燥热,烧红的铁浆散发阵阵热意。
    打铁汉子上身打赤膊,汗珠依旧顺着脊背往下淌,脖子里搭的布巾子已经被汗湿。
    “谁啊?这会要打烊了。”汉子听见敲门声儿,不耐烦的应一句,没看到铺子门已经关了吗?
    打铁需要官家允许,他家时代打铁,靠这门手艺,家里倒是不愁吃喝,所以到点儿他就关门。
    “铁大哥,我是青松村张家的,去年定了好多个钩子,还记得不?”在超市谈事耽搁时间了,来这儿就有些迟了,阿满又不想明天再跑一趟。
    明天有明天的事儿,阿满没听到回应,又敲了几下,里面又当当打铁声,她知道里面有人,“我这次还是来定铁钩子的!”
    汉子满是厚茧的手,随意抹一把额头的汗珠,沉思一会儿想起去年事儿,一次定那么多铁钩子,他印象很深。
    这么想着,他去开了门,看在是个大主顾的面子上,他打算见见,门一开就看到阿满那张笑脸。
    伸手不打笑人脸,男人没说拒绝的话,阿满知道耽搁人家时间了,拱手表明来意,“铁大哥,我这次来还是定铁钩子,这次需要的多,您看能提供多少个。
    家里熏制鸡鸭鹅用的!”
    这个朝代对铁质兵器管制,对普通农户家用的工具不咋管制。
    风干鸡鸭可以用草绳吊起来,可熏制不成,熏制房里是要点火的,阿满怕火烧起来,草绳坚持不住,再把鸡鸭鹅掉进火坑里就麻烦了。
    “最多能给你做一千来个,再多就不成了。”
    “成成成。”阿满一喜,这可不少了, 想想家里的大小,去年的铁钩子还有几百个,加一块熏房里就差不多够了。
    “一家只能用定这么多!”
    汉子收下十来两定金,送人出门,垂眸又提点一句,“一家就这么多!”
    阿满诧异,看这人黑红的一张脸,没想到还挺有想法,忍着笑意点头,“好的,知道了,做好以后,麻烦铁大哥去圆满超市说一声,自然有人来结账取货。”
    “好!”
    秋风飒飒,傍晚的风对着橘红色的晚霞迎面吹来,已经带上一丝凉意。
    阿满吹着风欣赏绚烂的晚霞,心里想着要是铁钩子不够,可以拜托外婆家去再去定些。
    一手握缰绳,一手放在屈起的膝盖上,姿态闲适肆意,左边缰绳拉紧,大青秒懂主人心意,嘚嘚跑进刘家庄里。
    刘屠户正要收摊子,听见骡铃响转头看过去,看到熟人眼睛眯缝成一条线,“张东家来了?可是要买肉?今个可来迟了啊。”
    家里两个儿子去阿满家的超市做工,阿满在刘屠户嘴里的称呼也晋级了,成了张东家。
    “不是来买肉,是来定肉”
    阿满去年就想吃火腿,可是在镇上货行转悠一圈,都说没有听过什么火腿,难道是不叫火腿吗?
    对于吃货来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买不到自己做呗,不过等火腿能吃也是一两年以后了吧,火腿这个东西,时间越久风味越浓厚,越是香醇。
    是个耗时又耗耐心的事儿,她有些后悔去年没做了,当时还是手头紧儿。
    “东家要这么多猪腿?”刘屠户满是肉的脸,听完阿满话,惊得后退一步,脸上的肉里抖了几下,“猪每天现杀,一次可凑不到这么多,咱镇上这么多肉摊子,加一块一天也就能出几十个猪腿。
    您还要的是猪后腿,就更少了,这么多猪腿吃不完就坏了。”
    看刘屠户有些担心的脸,阿满忙摆手解释,“我是要做吃食,不会浪费的,差不多需要一两千只猪后腿,你这段时间每天有多少个猪后腿就给我送过来就成!”
    送走阿满,刘屠户回头喊婆娘,婆娘出来他把围裙递给婆娘,转身进院子把骡子赶出来。
    “我去找我那几个杀猪兄弟聊聊去,咱们有大生意了!”
    “风风火火的,这男人也不说清楚,真是急人!”
    他家一天也就宰一头猪,现在加上给超市供货,一天也就两头,后腿加一块4个,这钱光靠他家也挣不了多少,有钱大家一起赚呗。
    加上另外几家杀猪铺子,估计一天能给张家供十来个猪后腿。
    村里妇人们三五成群地闲聊着,抬头看看山上星星点点的黄色,感受着风里的凉意,猛吸一口飒爽的秋风,“阿满家是不是也该做风干鸡鸭了。”
    在院里撒碎苞米唤鸡鸭回家的妇人,闻言放下瓢,也走出去,加入闲聊,要是又像是去年,年前又能挣不少银子,今年的年也能更肥些。
    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小媳妇或者婆娘在作坊做工,为了照顾村里人,招工的时候阿满特意吩咐,每家几乎都招了一个人。
    这样每家一年也能多挣七八两银子,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不少儿。
    不过每家每户都还有不少妇人没活干,毕竟古代不像现代,家里孩子都多。
    骡铃响起,阿满进村刚走到村中央的大槐树下,就被拦住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