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门长姐一拖三 > 第四百零四章 粮税
    大邺朝勉强算是太平盛世,百姓也安居乐业,皇帝也体恤百姓,所以一年征收的赋税都不多,主要就粮税和人丁税。
    粮税分为夏粮税和秋粮税,按照每家每户亩产,十税一。
    人丁税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每人每年征收八十钱;另一种是十五岁以上,五十六岁以下的,每人每年征收一百二十钱。
    麦子亩产一般是四百斤左右,所以每亩地征收35-40斤粮税,不过衙役们为了省事,统一按每亩38斤征收。
    一方面衙役的工作量减少了,一方面种地的也能得便宜,努力伺候好庄稼提升亩产,多的都是自己的。
    衙役虽是不入流的官差,可是在和关镇这里就是顶天大的官儿,有里有了权力,就像混点油水,每年征收粮税就是他们挣油水的时候。
    衙役的专门做了一个盛粮食的木斗,盛满一木斗就是三十八斤。
    但这斗有大有小,大的多收个一两斤粮食不是问题,多收的粮食就是衙役们的赚头。
    赵村长紧赶慢赶过来,手里拿着夏收时记录的各家各户的产量。
    “官爷,俺来迟了,这是村里亩产记录,官爷可要看看?”村长把手里的册子双手递过去,本来挺直的脊背都弯了几分,脸上带着讨好的笑。
    他是真想和衙役们打好交道,奈何没人引荐,手里的银子也有限,他也想让村里人体会下小斗交粮税的感觉。
    魏武推开
    手边的册子,左右看看,周围的人群里没见熟悉的人,不由问道:“你是本村村长?沈峥和张满月可是你们村的?”
    听到熟悉的名字,赵村长脸上一喜,赶忙点头,“正是我们村的。”
    心里想着,阿满和峥子是不是和衙役熟悉啊,也没听这俩人说过啊,真愁人呐。
    “大牛,赶紧的去喊阿满和峥子过来,就说官爷找呢”
    “哎哎,俺这就去,这就去,官爷莫急。”
    附近排队等着交粮税的村里人,嗡嗡起来,有高兴的,有担心的。
    要是阿满和峥子与官爷交情好那是好事,要是不好得罪过官爷,那他们不都得跟着遭殃。
    阿满和峥子这会儿正在家,芳婶进门就说要交粮税的事,去年收粮税的时候阿满不在,不知道要交多少。
    “峥子搭把手,咱家要交十五亩地,可要不老少呢。”芳婶喊峥子去粮仓舀麦子出来,“十税一,一亩地基本就收三十八斤。
    就是不知今年官差给咱们用大斗还是小斗,算了还是一亩地称四十斤吧。”
    十五亩地,光交粮税就要五百七十斤,阿满直接让峥哥往马车上放了六袋麦子,一袋子差不多一百二十斤重。
    “多了!”芳婶着急,多一斤过去,要是衙役想多收你个小老百姓有拒绝的余地吗,“我在舀下去二十来斤。”
    阿满拉住芳婶的手 ,“衙役也得讲理吧,多个几斤咱不计较,再贪就过分了。”
    沈峥套好马车
    ,在门口喊人,阿满拉着芳婶出门,三人拉着六袋麦子往村中央走。
    半道上就遇上急呼呼跑过来的大牛,“阿满、峥子刚好碰上你们,官爷找你们呢?快跟俺走。
    官爷等急了要不好,走。”
    古人对官差的畏惧,阿满穿来以后见的多了,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认同,古代这个社会,得罪官爷,丢命的小老百姓太多了。
    不招惹官爷,是村人的统一认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阿满没多言,沈峥扬鞭加快了速度,阿满本来想招呼大牛也坐上来,结果人家一摆手,自己在前面跑起来。
    村中央排了长长的队伍,衙役们在最前面站着,赵村长在旁边陪着说话。
    阿满和峥子的马车一来,队伍最后面排着几家人,其中就有赵阿嫂家,小声给阿满提醒,“阿满,你们小心些,这官差可不好惹。
    也不知道为甚非要找你们,有啥事咱让着点儿。”
    一路过去,好几家妇人都小小声提醒阿满他们,阿满心里暖暖的,“没事,应该是认识的人,婶子们别担心。”
    “峥哥、阿满,你们可算来了。”魏武看到沈峥越过赵村长先来打招呼,脸上都是笑,“再不来,村里人还以为我们要找你们事儿你呢。
    我们就这么可怕?”
    魏武叫屈,沈峥跳下车,两人拳对拳算是打招呼,“没想到我们都村来 收粮税的人是你?”
    魏武用肩膀嘭嘭沈峥,挤眉弄眼 ,胸膛
    拍的啪啪响,“我特意找李头求来的,兄弟够意思吧!”
    “晚上搁家吃饭,给兄弟们备些好酒好肉,管够。”沈峥也大方,人家给村里好处,请顿饭还是要的。
    魏武一听来了兴趣,连声说兄弟够意思,又转头对后面五个衙役说:“兄弟们干活,拿小斗收。”
    “魏哥,你就放心吧,吃了阿满和峥子家那么多好吃的,兄弟们也不是没良心的。”
    赵村长激动的不行,赶忙招呼村里人拎粮食过来称重,以后看来他们村交粮税就能用小斗了,一家能省个几斤粮食,看着不多,一年年下来可一点不少。
    村里人看阿满、峥子和衙役头头站在一起,有说有笑的,那衙役的笑声离老远都能听见,都看出来几人关系不一般了。
    杨家今年不交夏粮税,还是秦族长家交,秋粮税就是杨家交了。
    钱氏一有空就喜欢出来溜达,兜兜里装上瓜子花生,走哪都能给人聊上。
    这会儿她又转悠过来了,看阿满、峥子和衙役们有说有笑,她骄傲的像只大公鸡,从队尾溜达到队前,见人就说她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厉害,和衙役们关系很好呢。
    你看那斗都是小斗,她是没见过大斗,不过她对阿满和峥子盲目自信,这衙役们肯定会给他俩面子,指定用的就是小斗。
    前面十几户人家交完,粮食袋子里都剩了十来斤,一个个喜得见眉不见眼,这往年可没有剩的。
    后面排队的
    人一看,这指定是用了小斗,钱氏那得意劲儿更足了,下巴抬起,鼻孔朝天,对村里人的恭维来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