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稳住别浪,再相亲一次就成首富了 > 第472章 老王啊,去警告一下
    “我们不妨倒推一下,如果阿米尔没死,西方派会怎么着?”
    “应该会静待消息,阿米尔的实力是里面最强的,不管面对里面的凶险还是面对其他人,都有优势。”
    “对,要是阿米尔没死,西方肯定不会作妖,而是做好万全准备,等着他带着建木之心出来。”
    “这么一推敲,还确实有道理……”众人纷纷点头。
    “以目前的信息,不仅能推敲出阿米尔死了,还能推敲出死亡的时间。”
    “这也能推敲出来?”众人看向上官青云,肃然起敬。
    “这个也很简单……”上官青云不紧不慢道:“他们是凌晨进的泉眼,那些人当天就死完了,但是西方那边来兴师问罪是第二天……”
    “也就是说阿米尔是第二天死的?”
    “对,如果阿米尔不死,他们肯定稳坐钓鱼台,但是阿米尔一死,他们就沉不住气了,毕竟他们也要建木之心。”
    上官青云难得解释这么多,众人听了均是纷纷点头。
    至于西方的目的,说到这份上,他们也能猜出来了。
    “他们这么干,无非就是想逼我们交出苏小天,或者想逼我们用建木之心来赔偿。”司徒东说道。
    “倒是能说的通……”不过曹玄诚还是有些疑惑,“可他们为什么就一口咬定是小天干的?里面不是还进去了一个4号?”
    “那个4号我们调查过,是苗巫族的人,我不认为苗巫族有人能干掉阿米尔,光照派也是
    这么认为,所有人都会这么认识。”曹观命说道。
    “确实,苗巫族没人有这能力。”司徒东接着说道:“小天虽然表面实力不强,但活着从改造人总部回来了,这就使众人本能的把他当成异数,默认有超强的手段,而且就算他们搞错了,他们并不会损失什么。”
    “这帮西方的小崽子太可恶了!”曹玄诚气愤道。
    “师弟,他们一向如此。”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我门下可就这一个好苗子啊!”
    “现在只能等。”曹观命说道。
    “要不去昆仑之眼等?”
    “没用的,师弟,你忘了吗?昆仑的出口并不在昆仑之眼,而是随机的。”
    “额……”曹玄诚尴尬一声,“急糊涂了……”
    “行吧,就先这样。”上官青云转身离开,不过走了几步,又停下看向了王天阳,“老王,去警告下苗巫族,最近他们有点不老实。”
    “什么程度?”
    “严重警告!”
    王天阳心中一凛,道:“明白了!”
    上官青云执掌武道联盟其实很有一套,对于不听话的华夏势力,设了三种惩罚方式。
    一是警告,二是严重警告,三则是直接灭族!
    警告就是杀一个先天高手,严重警告就是杀一半,第三个就不用解释了,一般都是他亲自动手,鸡犬不留。
    “好久也没大开杀戒了……”
    王天阳走到栏杆旁,目光望向南方。
    ……
    昆仑之墟三层,苏小天渐渐睁开双眼。
    他的眼中,充满
    了沧桑,充满了不可思议。
    “终于回来了吗?”
    刚想起身,他感觉脑袋又是一沉,随即一股睡意再次袭来。
    “大哥!好歹给点消化时间啊!”
    ……
    商,朝歌。
    帝辛作为人皇帝乙新皇后的幼儿,一出生便受到万众瞩目。
    这天,朝歌霞光万丈,他的哭嚎声震天。
    帝辛生的虎头虎脑,两三岁便力大无穷。
    随着渐渐长大,他生的越发聪明伶俐,能言善辩。
    他是王朝的继承人之一,从小衣食无忧。
    六岁之时,他开始跟随名师习武,跟随祭司学占卜。
    八九岁时,便已经懂得许多治国之道。
    他还有个哥哥,可惜哥哥当时出生时母亲还不是皇后,所以名义上,他是嫡子。
    十二岁那年,他凭借先天神力,救父于危难之中,自此,被立为王朝继承人。
    十几年后,父亲去世,他如愿继承了皇位,只是他永远想不到,作为最后一位人皇的他,会被后人称之为“纣”。
    继位后的他,开始大肆改革,削弱贵族势力,重用底层出身的人才,开疆扩土。
    不过,他这一系列举措,却让他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各大贵族利益受损,纷纷明里暗里抵抗。
    贵族势力盘亘已久,权势不可忽略。
    为了麻痹这些贵族,他挖酒池,建肉林,邀请贵族重臣夜夜笙歌。
    各大诸侯贵族整日沉醉肉林酒池,无心朝政,渐渐失去了与他作对的念头。
    而那些始终坚持与他作对
    ,但又孤木难支的贵族,则是被他逐个击破,处以极刑。
    为了树立权威,稳固权势,他修刑法,添刑罚,以极端的手段压制朝堂。
    王朝内部终于稳固,他的权势达到了巅峰,开始扩张版图。
    只是由于版图的无限扩大,边疆的形式变得愈发严峻,不得已,他停止了扩张。
    休养生息的几年中,王朝那些诸侯贵族势力也得到了扩张,他们再次动起了歪心思。
    而那些战败依附王朝的势力,通过这几年的时间,也缓过来了劲儿。
    他们开始明面上拱手称臣,暗地里却是阳奉阴违。
    北面的狄族,时不时有游骑进关抢夺子民粮食。
    南边的蛮族,动不动就驱赶野兽滋扰民众。
    西方的戎族,明面依附,暗地里却是纵容士兵烧杀抢掠。
    至于东边的夷族,更是公开叛乱。
    内部朝堂不稳,外部祸事不断,他急需稳住局面。
    在位的第十个年头,他顶着朝堂压力,亲自带兵伐夷。
    在他恐怖的战力和机智的谋略下,夷军大败,龟缩至东海一带。
    帝辛深知斩草要除根,奈何朝堂突发大事,只得回归。
    本来依附王朝的周族,借口解决族难,出兵征伐西戎,大胜,缴获粮草和人丁无数。
    威望大增的周族,受周边诸族拥戴,隐隐有取代王朝的趋势。
    如果放任其继续做大,王朝地位必将不保。
    他班师回朝之际,恰逢周族攻打黎族,帝辛果断带兵出击,与周族在黎地
    激战,打败周族,俘虏了周族首领昌。
    只是碍于各诸侯国和贵族的求情,他最终将昌放回了周族。
    其实他知道,放与不放,意义不大,周族人才辈出,少一个昌并不会就一蹶不振。
    而夷族近些年十分猖獗,经常侵扰王朝,是王朝大患。
    必须解决!